赵岐

赵岐
  • 姓名:赵岐
  • 别名:字台卿
  • 性别:
  • 朝代:东汉
  • 出生地:长陵(今渭城区窑店镇)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201年
  • 民族族群:

赵岐(?-201年),东汉经学家。长陵(今渭城区窑店镇)人。初名嘉,因祖父为御史,他出生于御史台,取字台卿,又因避难改名岐,字邠卿。熟读经书,学识渊博,被马融看重,将其侄女嫁给他。初任州郡官吏,廉洁耿直,不避豪强,颇有声誉。桓帝永兴二年(154),入朝任司空掾,建议广泛重用有才之士,因宦官作梗,未被采纳,贬皮氏(今山西河津)行政官。因著文抨击宦官当政,遭到唐衡忌恨。永寿四年(158),唐衡兄唐玹做京兆尹虎牙都尉,与赵岐同在京兆尹做事,唐玹品德、能力不及赵岐,京兆的人都轻慢他,赵岐和他的堂兄赵袭又几次给他做了不好的评论,唐玹加深了对赵岐的仇恨。延熹元年(158)唐玹升任京兆尹,赵岐便与侄儿赵戬逃亡到了外地,唐玹将赵岐的家属宗亲都杀害。他逃难出走,隐姓埋名,在北海国(今山东省昌乐县西)卖饼为生。安丘(今山东省安丘县西南)大户孙嵩把他隐藏起来,长达数年。唐衡死后,赵岐才得赦免,由公卿们推举担任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刺史。中平元年(184)征拜议郎,不久转任车骑将军长史,升任敦煌郡太守。初平元年(190),献帝西迁长安,任太仆。兴元元年(194)出使荆州,督催租粮和物资粮草,前后运输不绝,献帝拜为太常。建安六年在荆州去世。赵岐砥砺节操,为官清正。30岁时得了重病,卧床7年不起,自以为将死,作遗书告诫侄儿说:“大丈夫在世,隐避而没有许由的节操,出仕而没有伊尹、吕尚的功勋,天不佑我,还有何说!可以在我的墓上立一墓碑,刻道‘汉朝有个逸民,姓名叫做赵嘉。有志而无时运,是命有何办法!’”为反对当时侈奢的殡葬陋俗,他告诫子孙:“我死以后,墓中堆沙作床,以布为席,身穿白衣,头发覆盖身上,上盖一床单被。当天下葬,立即掩埋。”赵岐善于绘画,去世前预先给自己建好了墓室,并亲自作画。中间主位画自己的图像,两边客位画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个贤人,都作有赞颂之辞。在经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撰写的《孟子章句》是汉代诸家《孟子》注中仅存的一部,成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家。后世研究《孟子》,大都奉他为圭臬,代传不衰。另一部重要史学著作《三辅决录》,记述三辅之事甚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论述经学外,写了许多反对宦官豪强、倡导居官廉洁、颂扬劳动者的文章,深得人心。著作大多散失,《孟子章句》收入《十三经注疏》,清代张澍和茆泮林辑本收入《二酉堂丛书》《十种古佚书》。

赵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吴兴志

吴兴志

一作《嘉泰吴兴志》。地方志。南宋谈钥撰。20卷。宁宗嘉泰元年(1201)成书。吴兴,县名,今属浙江。此志网罗古今旧闻,采核当时情况,分门别类,厘然成编,可供研究当地地方史。但草率成书,尚未尽善。今有《吴兴丛书》本,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以影印。后宋代又有周世南等所撰《吴兴志续编》,今仅存清代范锴辑本1卷,收入《范声山杂著》。

东厨司命灯仪

东厨司命灯仪

东厨司命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燃灯供奉东厨司命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及灶君夫人等灶神。内称灶君为一家之主,在天为七元之使者,上承帝命,下察人伦,言功录过,赏善罚恶。世人若触犯灶君,或有罪过,当设醮燃灯,供奉灶君,礼赞启告,祈求赦罪降福。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章回小说。著者不详。四十二回。叙汉武帝时,河南洛阳马俊与柳絮、郝联、包刚结为兄弟。马俊因路见不平,打死恶少,逃亡至荆州丹凤山落草,得鬼谷子门人萧士达收为徒弟,被赐予三合明珠宝剑一口,飞天帽一顶。因山寨屡败官军,朝廷派柳絮父柳眉带兵征讨。柳絮在京城,被公主掷彩球招为驸马,遭奸相屈忠成陷害,逃出京城,流落民间。马俊知来征讨者为柳絮之父,不与交战,带飞天帽飞入京城。值奸相屈忠成谋刺皇帝,被俊侦知,入宫救驾。屈忠成事败逃至东炮山为寇。马俊寻访柳絮至虎跑山,遇盟弟包刚,并救出被陷的柳絮。其时屈忠成得龟精之助,屡败官兵,自称魏王,欲夺天下。马俊奉命征讨,得观音及萧士达相助,终获全胜,杀屈忠成,班师回朝。为英雄传奇小说与神魔小说合流之作。约成书于嘉庆末年,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经纶堂刊本。另有光绪四年(1878)刊本。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杂剧作品。简称《紫云庭》。石君宝作。今仅存曲辞和简单的科白,并有残缺,故细节已难详考,剧情大致叙述官家子弟完颜灵春与说唱诸宫调的女艺人韩楚兰相爱,被其父及韩母拆散。韩守志不移,后两人相约私逃,流落外乡,卖艺为生。偶遇一恩官,成全了两人,后经双方父母同意,结为夫妇。此剧以颂扬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旨,剧中灵春为爱情抛弃门第、前程,甘愿沦为说唱艺人,更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其曲辞口语化,受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

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称此书为"初学入德之门",并使古本《大学》"亲民"的思想发生转向,把《大学》是一种"帝王之学"转变为人人皆能成为圣贤的"大众之学",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章句》的修身思想强调修己、治人,并且要实现"止于至善"的社会理想,可以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消除道德危机提供借鉴。对《大学章句》修身思想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其修己、治人、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涵,发掘其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为今所用。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凡三卷。东晋法显译。又作方等泥洹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佛陀入灭前后之情况。属小乘涅槃经。本经缺少大乘涅槃经所说之‘佛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旨。其异译本有三:(一)西晋白法祖所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二)东晋译(译者不详)之般泥洹经二卷,(三)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之长阿含游行经三卷。此外,今人巴宙亦译有大般涅槃经,系从南传巴利文经典译出。[开元释教录卷十三、出三藏记集卷二、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六、法经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