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琇

钮琇
  • 姓名:钮琇
  • 别名:字书城,号玉樵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吴江县南麻(今盛泽)镇人
  • 出生日期:1644
  • 逝世日期:1704
  • 民族族群:

钮琇(1644-1704),初名泌,字书城,号玉樵。江苏省吴江县南麻(今盛泽)镇人。清·学者、文学家。可以说也是当时博学多才的易学家。出身于一个极不得志的读书人家庭。清圣祖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生,由教习考授知县,初为河南项城县令,兼署沈邱事,继为陕西白水县令,兼摄蒲城事,终于广东高明县令。琇所至皆有善政,如安集逋逃、昭雪沉狱、除强暴、严守御、减苛税、修水利,为百姓拥戴。卒于广东任上,旅榇萧然,越数年乃得归葬。琇博雅工诗文,簿书之暇,不废笔墨。今人邓之诚指出其“诗多纪事之作。《感事》及《弼教坊》咏庄史之狱,至云‘只应日夜钱塘水,怒作寒涛千载声’,怨而怒矣;《农言》、《修塘谣》伤税敛之烦;《秋雨叹》、《泣柳词》为民请命。其他咏物写怀,皆有寄托”(《清诗纪事初编》)。 其《采煤曲》云:“云根属尽龙山坼,辘轳深绠垂千尺。额灯蒲伏漆为肤,饥驱贫子齐肩入。朝入还期夕数钱,忽逢崩石生长捐。千村土锉炊烟出,中有民命如丝悬。”这类作品皆能反映民生疾苦与重大社会问题,有关理乱,足备诗史。这些记事作品大多造语平易浅俗,而感情激切,结语冷隽,颇有唐人张籍、王建乐府诗之风格。故潘耒言其诗“一篇中必有沉思警语,言简旨深,绎之殊有馀味”(转引自《国朝松陵诗徵》)。亦工文,善叙事。著有小说《觚賸》。其诗文收入《临野堂集》,凡三十三卷。《清史列传》卷七○、《国朝耆献类徵》卷二二二并有传。


钮琇为官清廉,颇 有政声。任职项城时,对项城的人文地理相当熟知。曾对项人做出“自古项城多旷士”的评语。当时项城百姓为免赋税大都逃逸。钮琇捐俸添置牛、种、耕具等,劝百姓复业。在高明县时,钮琇招纳强人,守御城池以赎罪,对贫苦人计口授食,高明县遂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病卒于高明县县令任上。旅榇萧然,数年后方得归葬。高明县百姓祀钮琇于名宦祠。

钮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给新青年

给新青年

《给新青年》是连士升先生在1955年的作品集,是一本专门针对青年问题的建议书,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富有哲理。包括树立远大志向,如何计划未来,青年人的修养,治事的方法,信心的树立等几方面。文中内容并非说教,而是笔谈,作者把青年关心而又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一一提出,除说明原则外,尽量取譬引喻,一来方便阅读理解,二来增进阅读趣味。此书虽为作者1955年的作品,但半世纪后的今天读来,仍能印证他传授的心得。连士升(1907-1973)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颇真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历任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总编,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中国学会副会长。他笔耕不倦,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和《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游记、书评和论文。

红楼识小录

红楼识小录

《红楼识小录》,堪称一部“红楼博物学”。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作者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包含经济、交通、民俗、工艺、营造、园艺、饮馔等方面,将《红楼梦》细展于读者面前。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阿剌伯海的女神

阿剌伯海的女神

短篇小说集。徐訏著。收散文6篇,小说1篇。

异闻记

异闻记

古代志怪小说集。旧题东汉陈寔撰。原书久佚,也不见于史志著录。晋人葛洪《抱朴子·对俗》最早引用,并明言是引自陈仲弓(寔)《异闻记》。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2则。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中疑此书非陈寔作,因为内容如方士之言,象葛洪假托。(清)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子部小说类著录,谓“此书《太平广记》及《御览》俱不载,盖其亡已久”。今仅见《抱朴子·内篇·对俗》引佚文一则(《独异志》卷下亦引,即《张广定女》)和段公路《北户录》卷一引佚文另则(即《王余池鱼》)。凡此两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从现存两条佚文看,它杂记当时社会所流行的各种异闻传说,不限于人、事或物;其记述简洁,较朴实亲切,可读性较强。

还冤志

还冤志

原称《冤魂志》,亦名《还冤记》、《还魂记》,别称《冤报记》、《北齐还冤志》等。隋颜之推撰。原三卷。今本一卷,三十六条。取材于经史纪事,兼及当代事件传闻,历叙西周至隋人物与世事片断,皆以冤屈鬼魂复仇或为恶者受惩为结局。旨在扬善抑恶,阐扬戒杀好生,因果报应之说。历代史志均有著录。《崇文总目》小说家作 《还冤志》三卷,《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作 《北齐还冤志》,殆因旧本之首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遂误以冠于书名之上。《太平广记》引作 《还冤记》。《还冤记》、《冤魂志》、《还冤志》实即一书,今本均为一卷。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林氏旧谱,世传出于唐林蕴之手。然观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温彦博之序。彦博为太宗从龙之臣,而蕴实贞元朝士,则旧谱不始于蕴明矣。独恨温序不言此谱得自何人,来自何地;由今思之,贞观之初,以海内一统,再定族望,意其时必尝征郡国名家之谱,使上之中书,故温乃得见而序之耳。自尔以来,谱学特盛、林宝尝萃之以着「元和姓纂」;今谱中有「古仕籍考」一篇,记载简当、而引据又多秘籍,殊非后人所能;则宝与蕴二人者或居其一欤!宋、明迄今,修辑日繁,顾卷帙虽多,而名篇转少;试覆而校之,除「仕籍考」、「世系表」而外,其足资考证者,仅有「林氏世纪源流」及明林志「晋安世谱校正序」二篇。而所谓「世纪源流」者,既阙撰人名氏,又琐碎不成片段;于是林志一篇,乃益为凤毛麟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