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 姓名:李春芳
- 别名:字子实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10年1月14日
- 逝世日期:1584年4月18日
- 民族族群:
李春芳(1510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月十五殿试,取进士301名,李春芳为第一甲第一名。
按惯例,李春芳中状元后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当朝天子乃世宗朱厚熜。这是一个昏君,为了长生不老,他虔诚地崇信道教,皇宫中醮事不断。斋醮,需用写给“天神”的奏章表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名曰“青词”。世宗把青词写得好坏作为衡量文臣学识高下的标准。弘治十八年(1505)状元顾鼎臣和进士严嵩皆以青词受世宗宠爱,有“青词宰相”之称。李春芳入翰林院不久,便被世宗特诏入西苑,专门撰写青词。西苑在紫禁城西,有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为皇家御苑。这里乃世宗斋醮的地方。李春芳有文才,青词写得极好,深受世宗宠爱,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此后几年间,李春芳的官位直线上升,从太常少卿到礼部右侍郎,再到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再到礼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一。此期间,李春芳不仅要理政,还得用心写青词。就是因为青词写得好,他的官位才得以不断升迁。他唯一可值得一书的政绩,是制定《宗藩条例》。由于宗室蕃衍,人数增多,岁禄大增,国库空虚。李春芳引经据典,制定了一个关于给赐宗藩的条例,使开支大减。世宗见此条例能省钱,很高兴,御批为《宗藩条例》。不久,李春芳又加官太子太保。
嘉靖四十四年(1565),阁臣袁炜罹病辞去,死于路上。内阁首辅徐阶请增阁臣。从前,有一种“廷推”制度,即公卿共推某人入阁。世宗没有让大臣廷推,而是特命李春芳和严讷入阁。严讷是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年进士。他是和李春芳一同入西苑撰青词,一起被超擢为翰林学士的。几年间,他也因青词写得好,青云直上。李春芳被擢为礼部尚书,他进官为吏部尚书。这次,李、严二人又一同入阁。内阁首辅徐阶,也是因擅长写青词而入阁并当上首辅的。内阁大臣成了清一色的“青词宰相”。
李春芳为人谦逊,不以势凌人,有点懦弱;他为人简朴,以廉洁著称。但是,他缺乏理政之才。在内阁,他唯首辅徐阶的马首是瞻,干了什么受人赞扬的事,也都推说是徐首辅叫这样做的。徐阶对他也格外亲近、倚重。
严讷入阁不久,便罹病,于当年冬天辞去。嘉靖四十五年,以青词得宠的礼部尚书高拱、吏部尚书郭朴入阁。对此二人,李春芳也处处礼让。
即使对穷困的书生,李春芳也极谦让。有个叫王叔承的,吴江(今属江苏)人,工诗。王叔承少年丧父,家贫,入赘妇家,后被岳父逐出。他来到京师,客居李春芳府上。王叔承嗜酒能饮,李春芳撰写青词,找他咨询,他常常醉卧酒楼,见李春芳来了,伸伸懒腰,不肯起来。李春芳也不责怪,留他在府上住了若干年。
李春芳入阁的第二年,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追求长生不老的世宗皇帝一命呜呼,享年60岁。他的第三子裕王载垕继立,年号隆庆,是为穆宗。穆宗比其父要贤明一些,但他治国的方针是无为而治,赋权力于内阁,他落得个清静。
为此,他重新调整了内阁的构成。前朝的内阁大臣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全都留任,又将他为裕王时的心腹张居正、陈以勤遣入内阁。这样,内阁大臣共有6人之多。
不久,阁臣之间便发生纠纷,李春芳也受牵连。这场纠纷是高拱挑起来的。
高拱为人机敏,世宗病危,他听说皇上不行了,就把自己在西苑的办公用具搬回家里。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侦知此事,上疏弹劾他不尽职守,大不忠。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高拱疑心是徐阶指使他弹劾的,遂与徐阶有隙。隆庆元年(1567),吏部尚书杨博主持考核京官五品以下者,黜退了不少人,但他的山西同乡却无一受处分的。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上疏弹劾。他身为吏科给事中,考核时不发一言,事后出来弹劾,引起穆宗的不满。高拱乘机报复,力主革胡应嘉的职。结果,言官们倾巢出动,纷纷弹劾高拱。言官弹劾大学士,按嘉靖朝的制度,是要受廷杖的。高拱要求廷杖言官,徐阶不同意。于是,高拱便指使一个叫齐康的御史弹劾徐阶,说他两个儿子为非作歹。
在内阁诸臣中,除了徐阶,就数李春芳的资格老了。李春芳一向敬重徐阶,在徐、高纷争中,他站在徐阶一边。于是,齐康在弹劾徐阶的同时,连李春芳也一同弹劾了。不过,他弹劾李春芳犯有何罪,史书未道其详。
李春芳上疏分辩,并请求辞官。穆宗下诏宽慰,要他留任。
而高拱见没扳倒徐阶、李春芳,遂托病辞去。
不久,徐阶与穆宗的分歧日多,穆宗对他日渐不满。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弹劾徐阶,徐阶上疏辞官。穆宗诏准。
徐阶去后,李春芳出任内阁首辅。
时内阁大臣还有陈以勤、张居正两人。陈以勤为人端谨,明哲保身,而张居正恃才傲物,不甘后人。他也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李春芳为第一甲第一名,他名列第二甲第九名。但他瞧不起为人谦逊、懦弱的李春芳。一次,李春芳叹曰:“徐公的结局尚且如此,我怎能长久?说不定那天早晨我也得乞身回家去了。”张居正在旁边急忙说:“如此,可保全你的名声。”言外之意,是在敦促李春芳快点走。李春芳闻言愕然。他当时没说什么,过后便上疏乞休,连上三次,穆宗都未准。
隆庆三年(1569),礼部左侍郎赵贞吉入阁。赵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不甘居人下。他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名列第二甲第二名,比李春芳、张居正早12个春秋登第,比陈以勤也早六年。他自恃文才、资历皆高出李、陈、张三人之上而蔑视他们;尤其看不上张居正。张居正不甘居下,他与一个叫李芳的好友密谋,引隆庆元年辞退的高拱入阁,利用他来扼制赵贞吉,同时,排挤首辅李春芳,取而代之。
隆庆三年冬,高拱再度入阁,并掌吏部,凌驾李春芳之上。赵贞吉为对付高拱,在李春芳的帮助下,兼掌都察院。于是,高、赵两人利用各自把持的权力,争权夺利,闹得不可开交。在这种局面下,李春芳唯求自我保全而已,不偏向任何一方。
高、赵争斗的结果,是赵贞吉被迫引退。此后,高拱更加嚣张,大肆报复从前的政敌徐阶。李春芳见状,为徐阶开脱了几句,高拱大为不满,唆使给事中王祯上疏弹劾李春芳,颇多诋诬。一向谦让、懦弱的李春芳遂坚决要求辞官,穆宗允准,赐他手敕,让他乘驿站的车马回乡,遣官吏护送,并照旧发给俸禄。
李春芳回到了兴化老家,他的父母尚健在,李春芳朝夕置酒肉与父母同饮共食,安享晚年。父母死后数年,李春芳也病死,享年75岁。君临天下的明神宗诏赠太师,谥号“文定”。
他的儿子默默无闻,从他孙子李思诚起,李家又出了几个人物。
李思诚,官至礼部尚书。思诚之子李清,崇祯四年(1631)进士,从宁波(今属浙江)推官擢为刑科给事中。熊文灿招抚张献忠,他上疏指斥熊文灿失策。后来局势的发展,证明他的指斥是正确的。后因久旱请宽刑而忤旨,贬浙江按察司照磨,未赴任。起为吏科给事中,随即出为淮安知府。他还未到任,李自成的大军便开进了北京,崇祯吊死煤山。清入关后,他追随福王朱由崧抗清。
李思诚之子李信,官至平和(今属福建)知县。清兵攻破平和县城,李信和两个儿子李泓远、李淑远遇害。
李春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星期一故事集
《星期一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其中脍炙人口的小说《最后一课》,就是《星期一故事集》中的代表。《星期一故事集》,中有11个短小精美的故事,分别是:《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一局台球》,《小间谍》《布吉瓦尔的座钟》,《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拉雪兹神父公墓之战》,《小馅饼》,《圣诞故事》,《教皇死了》,《红山鹑的感愤》等。《星期一故事集》中,各个故事都十分精彩,引人入胜,普法战争不能说是大题目;丧权辱国,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不能说是大题目;法国人的爱国主义,不能说是大题目。然而,都德却是用这一篇篇短小的故事来反映大的爱国情怀的,以至让我们众多读者都为他的《星期一故事集》所感动,叹服。
出租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在他眼睛里,那些马车夫都是一群没有礼貌的家伙;不过现在战争已经结束,马车又有点供过于求起来,这班人遵照人性的习惯,又开始变得有点礼貌了。虽说如此,索米斯仍旧不痛快他们,心灵深处总把这些人和过去阴暗的记忆看成一个东西;而现在,就如他这个阶级所有的人一样,隐隐又把他们和革命看成一体了。大战期间,他曾经有一个时期相当焦急;和平后有一个时期焦急得还要厉害;这些经历都产生了一种顽强的心理后果。
气出唱
《气出唱》是汉末曹操创作的三首游仙诗。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长生不老的保养方法与灵丹妙药,透露出诗人期望自己能够长寿,实现心中宏愿。第二首诗通过描写与仙人同饮共舞、鼓瑟和鸣的和乐融洽情景,表现出作者渴望长生、冀求升仙的企盼。第三首诗通过写君山的奇山异石,西王母瑶台的光辉灿烂与高朋满座,表达诗人对仙界的无限向往和祈愿能够成仙的殷切之情。
中国通史(第六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六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五章组成。第三章叙述辽朝包括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第四章叙述西夏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第五章叙述金朝的政治史事和经济状况。
医闾漫记
明贺钦撰。一卷。贺钦常读书医无闾山, 自号医闾山人,因此名为《医闾漫记》。有纪录汇编本、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等。此书记载成化间边事甚详尽,有些篇章揭露了官兵腐败无能,强虏攻台,守卫军士只知持盾牌自卫,不能射箭杀敌。当官领兵者滥杀良民冒功,甚至残害妇孺残疾,割取首级冒充虏贼。对群众自发的抗敌斗争加以歌颂,如记载辽东管家庄一壮男,妻子被建州虏掠去。他深入虏地,与其妻密谋,火烧虏舍。
法海观澜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斯证。证入。则依果自严。故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明开解之途。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之微。终净土。明自他同归之地也。中峰本公。谓密咒如春。教乘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