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若

- 姓名:刘云若
- 别名:名兆麟,又字渭贤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天津人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51
- 民族族群:
刘云若(1904~1951),名兆麟,又字渭贤,天津人。天津著名言情小说家,曾在扶轮中学读书。曾在机关任职员。常在天津各报上发表小说,题材多为妓女生活。抗日战争前,在《天风报》等报上发表连载小说,人们称他为“天津张恨水”。起初写的《小扬州志》,很受读者欢迎。他的小说,所描写的大都是天津地区的旧社会的黑暗面,有较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艺术上以情节曲折离奇取胜。1926年间为《东方时报》副刊《东方朔》撰稿。后到《北洋画报》、《商报》、《天风报》任编辑。1930年处女作小说《春风回梦记》获好评。此后专写社会言情小说,为多家天津报纸争相刊登。《红杏出墙记》、《粉墨筝琶》、《情海归帆》、《歌舞江山》、《换巢鸾凤》、《香闺泪》、《姽婳英雄》、《碧海青天》等40余部小说。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语言生动,富于天津地域幽默感,饱含批判社会的现实意义。其作品有17种版本,时人称“南有张恨水,北有刘云若”,2000年被收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北京展出,展位标明为“社会言情大师刘云若”。
猜你喜欢的书
夜窗鬼谈
《夜窗鬼谈》系日本最著名的汉文短篇志异小说集,《东齐谐》是其姊妹作。两者有日本《聊斋志异》与《子不语》之美誉。作者石川鸿斋以儒学家和汉学大家的身份纵谈玄幻,在儒家裨益世风的框架下自行怀抱,熔炼阐释,闯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文路。《夜窗鬼谈》是他以收集的前人著作和民间掌故为坯胎,剪裁、润色、编改、加工,二次发挥而成的,颇能“追踪晋宋,不在唐人后乘”的一流志异小说集。而《东齐谐》则是他原创的神鬼故事,也有些是利用既成的传统怪谈,改编为诙谑笑话,博人一悦。多年游历中国的经历、长期苦读汉文典籍的用功,让石川鸿斋拥有了极高的汉学素养与汉文写作功底,所以《夜窗鬼谈》与《东齐谐》无论写人写景、叙事叙情,皆能做到构思巧妙、造句凝练、用笔明雅,同时在故事情节上亦有设想空灵、宛转动人之长,堪称日本汉文文学史上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杰作。
花香小镇
日本著名女作家安房直子的著作,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子:信总是看见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女孩子。女孩子和信年龄相仿。在秋天开始的日子,信第一次看见她们的时候。信的好奇心导致了他去跟踪女孩子的目的。信跟着一大帮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女孩子们骑呀骑呀。在一个坡,女孩子们都飞上天空去了,只有信冲下了坡。信终于知道了那些女孩原来就是地上的丹桂花。看着她们飞上天空,信竟然觉得她们自由了。
山海经释义
《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二卷(通行本),明王崇庆撰。崇庆有《周易议卦》,已著录。是书全载郭璞注。崇庆间有论说,词皆肤浅。其图亦书肆俗工所臆作,不为典据。
灵枢经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续有增补,非一时一人之作。本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九卷》等。隋、唐时出现多种不同传本,但古版本均已佚,现存系南宋时期史崧重新编校本,名为 《灵枢经》。本书卷次,代有变异,原为9卷,现行的《灵枢经》单行本则为12卷。本书载文81篇。内容十分丰富,论及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解剖学、病因病机学、摄生学、诊断学、治疗学以及医德和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其核心理论是脏腑经络学说,论述重点是经络、俞穴、营卫气血的运行和针灸疗法。说理工具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取类比象。《灵枢经》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定,并为其后的医学发展尊定了基础,对几千年来的中医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虽然书中有些内容至今尚难以证实,甚至不无糟粕,然其内核是合理的。《素问》、《灵枢》合刻本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单行本有元刊本,197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昭忠录
一卷。作者不详。本书所记为绍定四年(1231)元兵克马岭堡,至南宋灭亡期间南宋忠节之士事迹。始于田璲,终于谢枋得,共130人。每条先列姓名、官爵,后记死难事实。所记有详有略,但大都确实可据,多为《宋史》所不载,故为研究宋末抗元重要参考资料。今有清抄本,清罗以智校 (现藏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 本等。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亦称《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碑表集》,简称《不空表制集》。佛教文献。唐圆照集,撰时不详。六卷。该书是唐代密宗创始人不空和弟子在肃宗、代宗两朝所奏表章的汇编,实为一百三十六篇(《序》称一百四十四篇),并附出皇帝批折五十三篇,包括肃宗朝批折六篇、代宗朝批折四十七篇。书分六卷:卷一收表制二十一篇,批折八篇;卷二收表制二十四篇,附批折六篇;卷三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九篇;卷四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三篇;卷五收表制三十篇,附批折十六篇;卷六收表制二十三篇,附批折十一篇。其中半数以上是不空生前的奏表,其余为不空卒后其弟子的奏表、祭文、碑文、诗、颂、塔铭及诏敕等。该书是研究不空及其弟子行状的重要资料,对研究肃宗、代宗两朝佛教情况亦有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