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沈

蔡沈
  • 姓名:蔡沈
  • 别名:蔡沉,字仲默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167
  • 逝世日期:1230
  • 民族族群:

蔡沈(1167~1230),南宋经学学者。一名蔡沉,字仲默,号九峰,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子,朱熹门人。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生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三年。史称年仅三十,即屏去举子业(《宋元学案》卷六七《九峰学案》),隐居九峰山,学者因称九峰先生。庆元党禁,元定以布衣编管道州,徒步数千里以从父。明英宗正统初,追諡文正。遵乃师之嘱,潜心研究《尚书》数十年,撰成《书集传》,“考序文之误,订诸儒之说,以发明二帝三王群圣贤用心之要”(《九峰学案》)。是书在朱熹原有书说基础上完成,不偏重汉唐以来的烦琐考据之法,而以浅近简明之文字诠释《尚书》,并纠正了不少前人之误解,尤其是阐扬了理学家的“圣贤传心说”,对封建纲常伦理说教及修齐治平之道,多所论阐。书中自序云:“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曰德、曰仁、曰敬、曰诚,言虽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用也”(《书经集传序》)。宣称:“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同上)。元仁宗皇庆年间,是书与朱熹 《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春秋传》等并列为官书,为科举所依据,遂成为元、明、清三代士人举子之必读课本。又承继象数学思想传统,受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中先天易学数学思想之影响与啓发,并承其父学,撰成《洪范皇极》一书,阐扬了一整套以数明象、明理、兼明人事之吉凶休咎的象数学思想、学说。指出:“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 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洪范皇极序》),从数的角度讲论《尚书·洪范》,依照八卦两两相重而成六十四卦之成例,将《洪范》“九畴”之九畴数,扩衍为九九八十一畴数,以此八十一畴,作为构成《洪范皇极》的基本内容,如同六十四卦之为《周易》古经的本文一样。断言数乃构成宇宙的根本:“天地之所以肇者,数也;人物之所以生者,数也;万事之所以失得者,亦数也。数之体著于形,数之用妙乎理”(同上)。《周易》明象,《洪范》明数,其论数与象的关係有云:“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二者可以相有,不可以相无也。”(同上)又其论数与理的关係有云:“物有其则,数者,尽天下之物则也;事有其理,数者,尽天下之事理也。得乎数,则物之则、事之理无不在焉” ( 《洪范皇极内篇》),“故静则察乎数之常,而天下之故无不通;动则达乎数之变,而天下之几无不获”(同上)。并且指出:“圣人因理以著数,天下因数以明理”(同上)。又提出数是由人主观自生的:“数由人兴,数由人成,万物皆备于我,咸自取之也”。(同上)其宇宙观亦同于程朱,如认为“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而生生之理无穷焉”(同上);“理其至妙矣乎!气之未行,物之未生,理无不具焉;气之既形,物之既生,理无不在焉。浑然一体而不见其有馀,物各赋命而不见其不足。无形影可度也,无声臭可闻也,主万化,妙万物,人知其神,而不知其所以神”(同上)。其思想体系中,也有一些辩证法因素,认为事物的 “两” (对立)与其“一”(统一)是不可相离的,“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两者可知而一者难知也;两者可见而一者难见也”(同上)。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採取“变”(渐变) 与“化” (突变)两种形式,而事物的这种阴阳矛盾之对立与统一,正是事物变化发展之根本原因:“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变化者,阴阳之消长屈伸也。非二则不能久,非一则不能神”(同上)。此说显然受到张载思想之影响。全祖望称:“蔡氏父子(谓元定父子)、兄弟、祖孙,皆爲朱学干城”(《九峰学案》)。沉《书集传》之作,承其师说,不愧“干城”之称。而其《洪范皇极》,得自家传,完成乃父未竟之愿 (按元定尝究心于《洪范》之数而未及论著),则又体现出元定之学术特色。著作另有 《蔡九峰筮法》。

蔡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综合性中医入门书。陈修园撰。先曾托名叶天士撰,于嘉庆九年(1804)改署本名。有清嘉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排印本、影印本。注释本有方药中编《医学三字经浅说》、北京中医学院编《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今长乐县)人。以医术闻名,著有《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中医普及性著作。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一~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图说及四诊运用。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书。

隋唐两朝志传

隋唐两朝志传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岁(878)唐将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五年。记述了隋唐两朝重大事件和主要战争,两朝重要人物皇帝、名将、忠臣、义士、仁人等。罗本《隋唐两朝志传》,乃隋唐系列小说的祖本,如熊大木的《唐书志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后来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都由此演变而来。明万历刊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书末云“万历己未岁(1619)季秋既望金阊书林龚绍山绣梓”。卷首有杨慎序,另有林瀚序,谓曰:“访有此作,求而阅之,始知实亦罗氏原本,因于暇日遍阅隋唐(诸)书所载英君名将忠臣义士,凡有关风化者悉编为一十二卷,名曰《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罗氏原本难见,林本存日本东京尊经阁。

养正图解

养正图解

蒙学读本。明万历间,焦竑任皇子讲官时,为劝导皇长子朱常洛续封建道统而编撰此书。明焦竑撰,丁云鹏绘图,黄、黄德奇镌刻。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 玩虎轩刊本。二卷,是一部以插图为主的书。图中自“寝门视膳”至 “借事纳忠”为传六十,图亦六十,外各附诗赞。绘图者丁云鹏 (南羽) ,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故所绘的人物、景色,都是古香古色,典雅绝伦,一望即知为上乘之品。刻工黄鏻、黄德奇系歙县虬川黄氏一族,技术高超,刊刻此书时,也细磨细琢一丝不苟,惟恐有失原画的神意,遂使南羽的这部大作品相得益彰,成为完美无疵的艺术作品。出版后即博得很大的声誉。沈德符云:“乙未丙申间焦毅侯竑为皇长子讲官,撰《养正图解》,进之东朝。既而徽州人所刻,梨枣既精工,其画像又出新安名士丁南羽之手,更飞动如生。京师珍为奇货,大珰陈矩,购得数部以呈上览”。(《野获编》卷二十五) 。此书备受清代统治者的赏识和推崇,乾隆帝为其作诗,嘉庆帝为其作赞,光绪帝命将书与御制诗赞一并刊刻颁行。

宝楼阁经梵字真言

宝楼阁经梵字真言

宝楼阁经梵字真言,一卷,梵字,汉文标题,日本显耀题记,一〇〇五B 。

般若心经易解

般若心经易解

般若心经易解,一卷,附往生呪,清谢承谟注释并序。

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