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筠

吴筠
  • 姓名:吴筠
  • 别名:字贞节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778年
  • 民族族群:

吴筠(?—778年)唐朝著名道士、文学家。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少通经学,工文辞,举进士不第。性孤高,不耐沈浮于时,隐居南阳依帝山,后又入嵩山隐居。拜著名道士潘师正为师,成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研,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天宝元年(742),南游天台,与李白、孔巢父等隐居剡中,对酒赋诗,所著诗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召,献《玄纲》3卷,又举荐李白,玄宗亦遣使征召,同授待诏翰林。众沙门忌妒吴筠受到玄宗的厚遇,高力士平素信奉佛教,在皇帝面前多有谗言。当时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祸国,筠预见天下将乱,屡求放还嵩山,未准,乃别立道观。安史之乱前夕,求还茅山,归隐如愿。不久,中原大乱,两京沧陷,江、淮不安,乃东游会稽剡中。大历十三年(778)卒。弟子私谥为宗元先生。据《旧唐书》本传载,有文集20卷,并称其“词理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共唯筠乎!”其诗多赞颂神仙高士、宣扬道法,其《览古》、《游庐山五老峰》为登临题咏之作,尚佳。《全唐诗》存录其诗120余首,《全唐文》存录其文《岩楼赋》、《登真赋》、《竹赋》等20余篇。有《宗元集》。


〔正 史〕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①,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师正②为道士,传正一③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④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⑤。久之,东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⑥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⑦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⑧。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每与缁黄⑨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天宝⑩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11)。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盗,乃东游会稽(12)。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竟终于越中。文集二十卷。其《玄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识之士所称。筠在翰林时,特承恩顾,由是为群僧之所嫉。骠骑(13)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筠不悦,乃求还山。故所著文赋,深诋释氏,亦为通人所讥。然词理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旧唐书·隐逸传》卷一九二


〔注 释〕


①属文:属,连接。属文,即作文章。②潘师正:唐初道士,茅山第11代宗师。③正一:道教语。道教认为,一,为万物之本;正一,即永恒不变之义。顾欢《夷夏论》:“道称正一,一归无死。”五代谭峭《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④开元:公元713—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为开元。⑤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原称地肺山,又名句曲山,为我国道教名山之一。⑥剡:郡名,治所在今山东剡城北。⑦征:召,征召(一般指上对下)。⑧翰林:唐人对翰林院供奉官的泛称。⑨缁黄:僧道的代称。和尚穿缁衣,道士戴黄冠,故称“缁黄”。⑩天宝:公元742—756年,唐玄宗李隆基年号。(11)紊:乱。(12)会稽:郡名,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大业至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越州为会稽郡。(13)骠骑:将军名,即骠骑大将军,位在诸将军之上。

猜你喜欢的书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挪威易卜生的戏剧。1869年以后,易卜生开始以社会和家庭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这类剧被称为“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其代表作。作者通过娜拉的婚姻问题,提出了当时挪威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和妇女解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剧始,娜拉的婚姻看上去是幸福的,但却蕴藏着危机。几年前,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伪造父亲签名筹措了一笔钱,这件事她一直瞒着丈夫,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悄悄将这笔钱还上。但事不凑巧,海尔茂新近要辞退的职员正是掌握娜拉伪造签名证据的人,于是事情被揭穿,海尔茂顿时怒火万丈,痛斥妻子下贱无耻、毁了他的名誉和前程,并声言要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当事态意外得以平息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我没事了”。这件事使娜拉彻底认清了丈夫的自私虚伪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她毅然抛弃了这附庸地位,走出了家门,娜拉的独立精神与反抗意识为争取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妇女树立了典范。但如鲁迅所问:娜拉走后会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易卜生是无力回答的。

柳塘外集

柳塘外集

宋代诗文别集。4卷。释道灿著。《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著别有语录,故此以外集为名”。“释氏以佛学为内学,以儒学为外学也。”散文中有一篇《送一侍者归日本序》字里行间,充满中日佛门弟子之友谊,十分可贵。尚有部分专为佛教徒作的志铭,可提供一些佛教史研究的资料。诗歌以登山临水的题材居多。佛门的清静之气和世风的江河日下,使他的作品于淡泊萧散之中又含有一丝傲岸。如《和渊明祠》:“一寸归心酒得知,门前官道是危机。道傍也有人归去,不似先生真个归。”又如《钓台》:“汉室兴亡一聚尘,山河社稷几番新。独余七里滩头水,只属严家不属人。”

广州记

广州记

记述广州一带奇闻轶事的笔记体著作。晋朝顾微撰。内容有关于五羊衔穗降临广州的传说,泥涂“石牛”求雨的神话,海中“文魮鸟”、“马”、“犀牛”和各种珍珠的传闻,百管谿温泉、怀化石墨和“益智”、“菖蒲”等植物形态、性能、用途的记述等。后辑入明朝陶宗仪的笔记丛书《说郛》

敬业堂诗集

敬业堂诗集

诗集。 清查慎行(1651—1728)撰。五十卷。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更现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人。康熙时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曾从黄宗羲、钱澄之学。著有《人海记》、《周易玩辞集解》、《黔中风土记》等。此集成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约四十万字。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卷,凡四十八卷,又词二卷,并喜立集名, 有《慎旃集》、《西江集》、《遄归集》、《踰淮集》等五十个集名,收诗凡四千余首,词百余首。其诗多登山临水感时咏物之作,宗法宋人,近体源出于陆游,古体源出于苏轼;间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麻阳运船行》诸篇;功力纯熟,善用白描手法,如《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五老峰观海棉歌》诸篇。王士祯称其“奇创之材”,王维屏说:初白先生诗清真、隽永、典切、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形,其妙只是能达。有康熙五十八年刻本,乾隆年精刻本,《四部备要》铅印本等。

乾淳岁时记

乾淳岁时记

风俗志。宋周密撰。一卷。此书专记古代风俗。自元旦起,至除夕止,凡二十六事。记每种风俗的起源、流传及与当地民族社会生产的关系。所记文化、体育、宗教方面的风俗,也和当地民风形成有关,是重要的民族、民俗史料。

华严经谈玄抉择

华严经谈玄抉择

六卷,但初卷不传。又名《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入藏于日本《卍字新纂续藏经》“中国撰述·华严部疏”第八册,是鲜演在合并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至三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至十五的基础上所作的阐释和讲疏。《华严经玄谈决择》卷二跋语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卷四记“大宋咸淳第七(辛未)岁春中月下七日于宋朝湖州思溪法宝禅寺借得行在南山高丽教寺之秘本,谨以写留之毕,执笔沙门辨智”等,据研究,上述《鲜演大师墓碑文》中所谓的“高丽外邦,僧统倾心”的僧统指的是高丽著名的僧统义天(1054—1101年)。义天曾远涉重洋拜杭州南山慧因禅寺晋水净源为师,并曾广搜辽朝鲜演等经师的著作在高丽刊雕,汉文本《华严经玄谈决择》就是义天在高丽刊雕,然后赠回南山高丽教寺(即杭州南山慧因禅寺),再辗转传至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