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

- 姓名:康海
- 别名:字德涵,号对山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武功县(今武功镇)人
- 出生日期:1475
- 逝世日期:1540
- 民族族群: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泮东渔父、太白山人,明武功县(今武功镇)人。家庭豪富,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居官。康海聪明勤学,学识超群,在廷试对策中,他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法制、吏制等方面作了创见性的论述,轰动了考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李梦阳、王九思、王廷相等号称“十才子”,在明文学史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以他在“前七子”中诗文成就甚高,文尤胜,《拟廷臣论》《宁夏事状》《铸钱论》切中时弊,堪称力作,时人比之司马迁。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权,想拉拢他结为同党,他避而不见,借“托古改制”运动上书斥奸党,成为刘瑾一伙权阉奸党的眼中钉。时李梦阳代户部尚书韩文草拟奏章弹劾刘瑾事暴露,被捕入狱。李从狱中给康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对山救我”。康以状元气度和“前七子”首领身份去见刘瑾,与其据理争辩,刘瑾释放了李梦阳。刘瑾案发处死后,他被疑为刘党。官复原职的李梦阳,既怕牵连自己,又想争夺“前七子”集团领袖地位,不但不为他伸冤,反而加以嫉害,使他遭受株连,丢官落职,被迫回乡。他早年读过曾祖父传给的从燕王朱棣处得到的1700多本词,又在京师馆读过所藏的全部元人杂剧及声律方面的书,免官后,决心“披发箫歌至于终身”。居家30年中,以极大的毅力进行戏剧研究和创作,曾说:“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在其家乡泮东和王九思家乡户县一带,携带歌姬舞女畅饮,自比为乐舞谐戏的艺人,遍访秦中诸伎,登门求教。与王九思、吕泾野等人研究了自秦风、豳风以来的秦声声乐。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有“琵琶圣手”之誉。同王九思合作,创造了“康王腔”(即秦腔),将自己创作的杂剧和曲词配乐用“秦声”演唱,对秦腔剧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吴梅村评价说:“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慨称入神。同时渼陂亦第一,两人矢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死时家徒四壁,惟余乐器300多件。近年在蒲城农民张新文家中发现他的130幅秦腔脸谱手稿。
平生著述甚多,早年有《风俗论》,论述了戏曲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免官后主要有《武功县志》,杂剧、散曲集《泮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及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武功县志》正德十四年(1519)刊行,体例严谨,言简意赅,考证精细,文笔优美,源出《汉书》,“乡国之史,莫良于此。”体现了他的思想水平和独创精神,被后世奉为“志乘上品”,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在陕现存的580多例民国以前的地方志书中,它是成书较早、最负盛名的志书之一,后代编纂地方志,多以此志作为范本。杂剧《中山狼》以营救李梦阳蒙受其冤为背景,用艺术形象谴责了忘恩负义之辈,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种典型人物的特征,批判了东郭先生是非不辨、敌友不分的“仁”和“兼爱”。《中山狼》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被列为我国十大古典戏剧之一。其次先后为朋友编订刊行诗文集十多种,撰写序和跋300余篇。
猜你喜欢的书
朱柏庐诗文选
诗文集,明末清初朱用纯撰,分为文选和诗选两部分,文选收入《治家格言》、《答李映碧书》、《答友》、《粘壁告亲友诗》等数59篇,诗词18篇。带我们走进诗人的灵魂殿堂,一品诗文的温润之美,感悟文字,体会生活中的爱与美,增加自己的知识厚度,坐在诗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中国的礼乐风景
《中国的礼乐风景》是胡兰成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思想专著。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博士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胡兰成自信惟中国文明的新生是二战以后世界的转机,中国文明的复兴可救产国主义社会之弊。“礼乐是人世的风景,乐是风,礼是景致。”胡兰成视野浩瀚,思想幽微。本书以“礼”、“乐”为纲,枝蔓到诸如东方(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易经、宗教、革命、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文学、雕塑、绘画、歌剧、古典音乐、摇滚乐……它们各自的式样、行成和演变,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和交融。这是晨钟之作,大义精微;这是常识之书,是普及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作。胡兰成让我们重新建立华夏民族与中国文明的自尊自信,以传统文明之智慧救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再现新时代的礼乐风景。
洗髓经
易筋、洗髓本是道家术语。《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
千金要方
又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中医学方书著作。30卷。唐朝孙思邈撰于652年。宋校正医书局1065年曾组织著名医学家林亿等予以校刊。日本珍藏有未经林亿等校正之宋刊本等2部残卷。1600多年来,中、日两国《千金要方》刻本约计30余种。目前,中国珍藏之最早刻本为元刻残卷。影响较大者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日本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另如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吴氏重刊本、《四库全书》本、《正统道藏》本等,均作93卷。成书于永徽3年(652年)。作者以“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民本思想题为书名。全书分为232门,载有医方5 300余则。博采唐代以前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所列方剂,有一病列数方的,也有一方治数病的。
元史续编
明胡粹中撰。16卷。作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官楚王府长史,鉴于明初所修《元史》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乃仿《通鉴纲目》体例,起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编年系月,随事缀载,有所论断。论者谓其议论学步宋儒,未免过于刻画。所谓续编,意在续《通鉴纲目》,非续《元史》。商辂等修《续通鉴纲目》,于有元一代史事,全取此书为兰本,并其评论亦颇采之。旧有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三部律抄
三部律抄,一卷,首缺,旷许题记,编号二七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