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贡

边贡
  • 姓名:边贡
  • 别名:字廷实,号华泉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日期:公元1476
  • 逝世日期:1532年
  • 民族族群:

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在京时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子”,亦为当时“十才子”之一。孝宗去世之际以敢于弹劾权宦及权贵误国而有名于时。武宗正德(1506—1521)间,出为卫辉、荆州等地知府,升山西、河南提举副使,丁母忧归乡居丧。世宗嘉靖(1522—1566)初,起用为南京太常少卿,迁太仆寺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馆,拜南京户部尚书。贡少有才名,熟悉吏事,而在南京任上以日夜游览饮酒赋诗为事,遂为人所劾,去官。平生好收藏图书文玩,所储甚富,忽毁于火,仰天大哭,从此一病不起,遂卒。其诗名在当时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故后人又称四人为“弘治四杰”。诗多应制、酬赠之作,亦有不少关切现实、注意民生疾苦的作品,如:《运夫谣送方文玉督运》描写了运河上船夫之苦辛;《筑桥怨》写太监之专横贪暴;《牵夫谣》写黄河上纤夫的哀怨。这些诗篇感情深厚、简短精练、醇厚质朴,颇似唐之张籍、王建乐府,但无模拟痕迹,实胜于李、何、徐三家。其律诗平淡和粹,亦有胜于梦阳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此评语谓贡徘徊于诸家之后。亦有独许贡诗者,何良俊言:“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俊节亮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到,但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独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亦清圆,故当共推此人。”(《四友斋丛说》)著有《华泉集》十四卷。《明史》卷二八六、《明史稿》卷二七六并有传。

边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十种早期天师道法箓。即元命赤箓、青甲箓、赤甲箓、武甲箓、文甲箓、圣真神箓、黄图中纲箓、兼官箓、黄图赤箓、男女九十部将军箓。各种箓文格式相似,皆记述某人生辰八字,应受某位神君召。例如正月生,被太始将军召;二月生,被上始将军召;子时生,玄元始炁君召;丑时生,太始元炁君召……等等。又有「赤箓券」,「六甲六十真讳」,记载人身中五方圣人将军及六十甲子神之姓名、服色、治所、乡里等。此书盖用于召神护卫,拘制魂魄。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云笈七签》卷49录本图诀大部分,但无图,可知不迟于北 宋。图诀中有“后圣金阙帝君”和“匈奴国”二称,疑出自六朝。 文中称本经共四诀:《三元真一经》、《太极帝君真符》、《五斗真一 经》和《大极帝君宝章》,现存一、三两诀。本经盖残卷。述存思 北斗和“三宫三一三卿及我”之法,无其它四斗。

断袖篇

断袖篇

《断袖篇》一书为清人吴下阿蒙所编。全书共载故事五十一则,其中四十则引自明冯梦龙《情 史·情外类》,九则引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丛书综录》将其列入小说家类。 吴下阿蒙,何许人也?历来是个谜。

都公谭纂

都公谭纂

元太祖尊礼邱长春,屡试其术。一日,长春入朝,语弟子可掘坎以俟。及入,太祖赐鸩酒一杯,长春饮之,无难色。亟归寝坎中,得生,顶发尽秃。明日,又谓弟子索丝绳以入,太祖赐玉冠,长春出丝绳系之而谢。太祖神其术,礼之愈隆。后欲妻以公主,坚不可辞,遂自腐以告绝。其日乃十月九日,今京师谓之阉九,为会甚盛。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

醒世小说,三编二十四回。彭养鸥著。 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改良小说社出版。列说部丛书。本书主题集中鲜明,构思巧妙。以吴廉一家五代人被鸦片所害为主要线索,以道光初年写到光绪后期,由鸦片初入国门写到其泛滥成灾,时间跨度为半个多世纪,有厚重的历史感。从横截面来看,小说涉及的生活层面极为宽泛,京官州吏,市井游民,士农工商,僧道师生,警察医生,每一类人中均有吸食鸦片者。成人有瘾,婴儿亦有瘾。人类吸烟,老鼠也受熏染。阳间有吸烟之人,阴间亦有吸烟之鬼。可见烟毒无所不在,深入骨髓。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有撼人心魄之力量。书中之人物塑造亦较为成功,如吴念萱、吴良、吴仲勋、吴良之女等人物都有一定的典型性。有些情节颇引人入胜,如第二十二回中姨太太房中设铃而引发风波的细节令人忍俊不禁,末尾一回的人鬼对话则令人不寒而栗,发人深思,都会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

洞庭湖柳毅传书

洞庭湖柳毅传书

元杂剧剧本。简名《柳毅传书》。尚仲贤撰。旦本。剧写唐高宗仪凤二年,柳毅应举落第,至泾河县访友,于泾河岸上见一女子牧羊。牧羊女郎形容愁苦,若有所待,柳毅怪而问之,乃知女郎是洞庭湖龙王之女三娘,为泾河小龙之妻;泾河小龙粗愚,为婢仆所惑,夫妻不和,龙女三娘被罚在泾河岸牧羊受苦。 柳毅闻之,气血俱动,深为同情,遂受龙女之托,为她送家书至洞庭湖。柳毅至洞庭湖龙宫,龙女三娘的叔父钱塘火龙得知此事,大怒,乃率水兵至泾河,救出龙女,将泾河小龙生吞。 洞庭龙王为答谢柳毅救女之恩,宴请柳毅,席间钱塘火龙做媒,欲将龙女三娘嫁与柳毅。柳毅拒绝。但当柳毅见到前来敬酒表示谢意的三娘时,柳毅又为拒婚而后悔。龙女三娘亦因婚事不成而烦恼。柳毅归家后,其母已为他订了亲,女子为范阳卢氏之女。柳毅尊母命成婚。婚后方知新妇就是龙女三娘。二人成为美满夫妇。 这个神话剧批判了夫权,赞扬了信义,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