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韶

彭韶
  • 姓名:彭韶
  • 别名:字凤仪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430年
  • 逝世日期:1495年
  • 民族族群:

彭韶(1430年-1495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凤仪。莆田(今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成化二年(1466)上书忤旨,诏下狱,给事中毛弘等救之,不听,卒输赎。寻迁郎中,又因事复下狱,言官争力救,得释。当是时,他与何乔新齐名,并有重名,一时称何彭。后擢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弘治中,官至刑部尚书。事关大体,他皆能抗疏极论,贵戚近幸深疾之。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卒年66岁,谥惠安。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官吏,在他兼理盐法期间,比较同情盐户的痛苦,曾绘八图上进,并各系以诗。如《煎盐图》:“鹾液泛清冷,牢盆戒修洁。分番忽后时,及此旺煎月。一勺尽倾泻,万灶俱焚爇。沉沉红雾收,蹙蹙晴波竭。敛之日盈箕,凝华灿如雪。点检入公私,中心更烦热。荆妻慰苦颜,摩挲汗流血。却叹戍边人,垂老有离别。”煎盐虽说困苦,但尚能夫妻相守,比起戍边人,垂老仍然离别,还可自慰。这是更为沉痛之辞。其诗辞采不够精美,意境不够浑成,但这种有风骨的诗作毕竟与“神瘠而貌腴”的台阁体有所区别。著有《从吾滞稿》12卷。

彭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家常语

家常语

学生上学,先学规矩,走路端正,低声细语。一到学堂,恭敬先生,轻手动脚,不像学生。小声说话,大声认字,一教便记,莫想别事。一样字音,要分平仄,不大声认,无所分别。一样笔画,先看偏旁,偏旁一样,再看中央。笔笔记清,字字说响,虚字实字,随认随讲。一字两讲,读分轻重,只记口歌,认它何用?桌上拭净,书放端正,手脚莫动。

祁生天缘奇遇

祁生天缘奇遇

明代艳情小说。2卷。不知作者。《国色天香》、《绣谷春容》《燕居笔记》、《万锦情林》均收入。流行在明万历年间,又名《天缘奇遇》。叙祁羽狄的风流艳事。祁羽狄是吴中杰士,美姿容,性聪敏。8岁能文,10岁能诗,弱冠时常以李白自期,时人视为才子。祁生有姑父廉参军,参军继室生3女:玉胜、丽贞、毓秀。一日生遇美妇吴妙娘,一见钟情,潜入吴家,二人偕欢。吴夫归,祁生慌避入妙娘好友周山茶家,山茶主母徐氏新寡,有十三四岁的女儿文娥。

花庵词选

花庵词选

南宋黄昇编。是书编成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自序》云:“唐词具载《花间集》,宋词多见于曾端伯所编。”而“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称也。暇日裒集得数百家,名之曰《绝妙词选》”。此编据家藏善本选录,“序次随得本之先后,非固为之高下也”(原书卷一○编者按语)。全书前后共有二十卷,收词一千多首。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唐五代词,收二十六家;其余九卷是宋词,禅林、闺秀词亦入选,收一百零八家,共一百三十四家。后十卷是《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词人八十九家,其中吴激一家,唐圭璋则编入《全金元词》。集后附有本人自作词三十八首。是编搜罗极富,所用善本,有的早已散佚,例如后集卷五云:刘仙伦“有诗集行于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吉州本多遗落,今以家藏善本选集”。今所据善本、吉州本均已失传。故此编向为后世辑词者所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朱彝尊《词综》,采撷尤多。书中所选各家,系以小传,间附评语,既可考见词人身世,亦可探究各家词风流派,此为以前选本所无,亦较《乐府雅词》完善。其中有些评语,如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又如选唐词下有概括性的评述。“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外,盖语简而意深”,此对后人选词颇多启发,如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和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均受其影响。是书选录宋词以苏轼、辛弃疾词派为主,颇具卓识。所选虽有误收,然大都精当,符合宋词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一部数量较多、内容较丰富的宋人词总集,对词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有明万历桐源舒氏刻本、汲古阁本和《四库全书》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影宋本加断句排印。

摄大乘论章

摄大乘论章

摄大乘论章,卷一,首尾缺,编号二八〇七。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两部,熊十力著。 《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第二部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的第二种讲义印本,是熊十力改造唯识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标志熊氏离开并批评旧唯识学,转向自创《新唯识论》的立场。

云山燕居申禅师语录

云山燕居申禅师语录

八卷。清 德申说,合哲等编(依驹本增入并印)。卷一收住贵州威青茅坡山云天禅寺语录、小参;卷二收请益法要;卷三收请益法要、机缘、行实;卷四收源流著颂;卷五收颂古;卷六收缘引、联芳偈;卷七收示偈;卷八收书问。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四十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