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通琇

玉林通琇
  • 姓名:玉林通琇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江阴人
  • 出生日期:1614
  • 逝世日期:1675
  • 民族族群:

玉林通琇(1614~1675)清代僧。江苏江阴人,俗姓杨。字玉林、玉琳。世称玉琳国师。十九岁投磬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嗣其法,传临济宗。曾住浙江武康报恩寺,后奉清世祖之召入京,于万善殿举扬大法,受大觉禅师之封号。未久,归山而留其弟子茆溪行森于北京弘法,此乃其法流弘通于北京之端绪。翌年受封大觉普济禅师,受赐紫衣。顺治十七年(1660),帝选僧受菩萨戒,特以师为本师,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师于内廷说法时,撰客问一篇,大学士金之俊奉敕作评注,并附序刊行之。晚年在浙江西天目山建禅源寺,并常住于此,称师子正宗派。其后禅源寺与金山、高旻、天宁诸大丛林始趋于兴盛。康熙十四年七月(一作康熙十五年八月),寂于江苏淮安之慈云庵,享年六十二。师之塔于西天目山,王熙奉敕撰其塔铭。其法嗣超琦并编其年谱二卷。有玉林(通)琇国师语录十二卷行世。[续指月录卷十九、大清一统志卷九、卷六十一、释氏疑年录卷十二]

猜你喜欢的书

征播奏捷传

征播奏捷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全像音注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板心题《征播奏捷传》。封面书名分二行大书,中间小字题: “万历癸卯秋佳丽书林谨按原本重镌”,栏外横题“巫峡望仙岩藏板”。版式为大型,有插图,正文低一格。其卷第下署题多至四人: “清虚居吉瞻仙客考”、 “巫峡岩道听野史纪略”、 “栖真斋名道狂客演”、“凌云阁镇宇儒生音诠”。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四杂史类存目三《平播始末》条云: “万历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郭子章方巡抚贵州,被命与李化龙同讨平之。晚年退休家居,闻一二武弁造作平话,左袒化龙,饰张功绩,多乖事实,乃仿记事本末之例,以诸奏疏稍加诠次,复为此书以辨其诬”。所云“平话”,或即指此书。那么此书当为一武弁或为武弁请人所作。此书卷首有九一居主人《征播奏捷引》,略云:“玄真子性敏强学,偶自出庚子征播酋杨应龙事迹始末,辑成一帙,额曰:“征播奏捷传”。属余序。佘公馀游阅,观其言事论略,皆有根由事迹,悉同之蜀院发刊《平播事略》并秋渊路人《平西凯歌》、道听山人《平播集》书中来,又非抵虚架空者埒。吁,是集也询足以昭宪国宪,显扬威灵,绝反萌,褫贼魄,振士气也。”全书六卷,以“礼、乐、射、御、书、数”为目。自第一回“朱太祖定鼎金陵”起,至九十八回“普天下共乐升平”止。其九十九回之逸狂赞颂平播诗,及一百回之翰林《川贵用兵议》,俱附九十八回,正文并无标题。虽目为百回,而每回文甚短,实勉强凑集成书。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诗集。清龚自珍(1792—1841)撰。一卷。自珍有《定庵全集》已著录。是编收龚氏诗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道光十九年(1839),于支为己亥,作者此年自京师(今北京)辞官南归杭州,诗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并有简单自注,作者已是跪年,其大半生经历、思想、著述、交游,皆可见诸于诗。深刻地反映作者不满当时的腐朽政治,清王朝统治者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疾苦,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充滥着渴望变革现实的进步思想和要求抗击侵略、严禁鸦片的爱国精神。多有警句,脍炙人口,大多气势纵横,笔力遒劲。如“九州生气恃风雷”,“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当年作者自刻本。后收入《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

平汉录

平汉录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神鼎一揆禅师语录

神鼎一揆禅师语录

十二卷,清元揆說,成炯等編,車萬育序,柴蓁序,有行實、塔銘成炯等编。卷首收序;卷一收住郢州月掌山寿圣禅寺语录、住安陆京山县永隆禅寺语录;卷二至卷五收住潭州神鼎资圣禅寺语录;卷六收住明州瑞岩首座寮秉拂小参。住明州西堂寮秉拂小参;卷七收拈颂古上;卷八收拈颂古下、像赞;卷九收佛事、机缘;卷十收诗偈;卷十一收书复;卷十二收行实。寿塔铭、法语、杂著(原书未标出)。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长灵和尚语录。宋代僧长灵守卓撰,无示介谌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集录长灵守卓住舒州甘露禅院及庐州资福禅院之拈香祝、上堂语。附录垂语百则一卷,又作室中百问,系回答学人所问而作之偈颂、拈古、赞、真赞等。卷末并附行状一篇。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观音之念诵法。中唯白衣,大白,多罗,及根本四咒前五六句,与流通大悲咒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