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

- 姓名:赵秉文
- 别名:字周臣,号闲闲
- 性别:男
- 朝代:金
- 出生地: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159
- 逝世日期:公元1232年6月2日
- 民族族群:
赵秉文(公元1159~公元1232年6月2日),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幼颖悟,读书若夙习。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为应奉翰林文字,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又言狱讼征伐,国之大政,自古未有君以为可大臣以为不可而不行者。坐讥讪免官。未几起为同知岢岚军州事,转北京路转运司度支判官。承安五年(1200),章宗谓宰相日:“赵秉文曩以言事降授,闻其人有才藻,工书翰,又且敢言,朕非弃不用,以北边军兴,姑试之耳。”泰和二年(1202),改户部主事,翰林修撰。出为宁边州刺史;在任二年,改平定州,治化清净,所去人思之。贞祐初,中原累年被兵,秉文建言三事:一迁都,二导河,三封建。朝廷略施行之。四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明年转侍读。兴定中,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人言秉文主盟文坛三十年,未尝以大名自居。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不知富贵为何物。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不观。元好问云:“若夫不溺于时俗,不汨于利禄,慨然以道德、仁义、性命、祸福之学自任,沉潜乎六经,从容乎百家,幼而壮,壮而老,怡然涣然,之死而后已者,惟我闲闲公一人。”“大概公之文出于义理之学,故长于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以它文较之,或不近也。字画则有魏晋以来风调,而草书尤惊绝,殆天机所到,非学能至。”(《闲闲公墓铭》,《遗山先生文集》卷一七)刘祁云:“明昌、承安间,作诗者尚尖新”,“其诗大抵皆浮艳语”。“南渡后,文风一变,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以赵闲闲、李屏山倡之”。“赵闲闲晚年,诗多法唐人李、杜诸公,然未尝语于人。已而麻知几、李长源、元裕之辈鼎出,故后进作诗者争以唐人为法也。”(《归潜志》卷八)《金史》传赞则称其为“金士巨擘,其文墨议论以及政事皆有足传。”《金诗选》选其诗十三首,云:“金诗未脱宋习,以槎枒生硬为工,爱使议论,锋芒太露,涵蓄浑厚者少。此数首意调欲跻太白古风、子昂感遇之间。”又言:“闲闲绝句,清新有别致。”评其《庐州城下》:“起得警拔,在唐人中亦是高调。结处兜裹,有法有力。”(卷一)有《滏水集》三十卷,分内、外集,外集不传,内集二十卷,今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丛刊》本等,又有《闲闲老人诗集》十卷,有《陶庐丛刻》本。民国孙德谦辑有《滏水集补遗》一卷,载《金源七家文集补遗》。《删集孟子解》十卷,《删存论语解》十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六卷,《中庸说》二卷,《易丛说》十卷,《象数杂说》,《资暇录》十五卷,《道德真经集解》四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解》(一作《列子补注》)一卷,《申鉴》,又有与杨云翼等同编《龟镜万年录》,《君臣政要》。今存《道德真经集解》四卷,有《道藏》本、《道藏举要》本、《小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其他均不传。《中州集》卷三录其诗六十三首,《全金诗》据《滏水集》补诗五卷(卷一〇至一四),《金文最》收其文一百六十一篇,《中州乐府》录其词六首,《全金元词》据《滏水集》、《遗山乐府》、《永乐大典》辑得四首。生平事迹见《金史》卷一一〇、《大金国志》卷二九、元好问《闲闲公墓铭》(《遗山先生文集》卷一七)、《中州集》卷三、《归潜志》卷一。
猜你喜欢的书
骨董十三说
一卷。明董其昌撰。是编首言“骨董”字义,进论其本义、类别及其见识与杂说,实为骨董概说书。若以内容而别,可分十七则。系董氏临平湖(在浙江余杭县临平山东南)舟行途中所撰,天启元年 (1621) 成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杨文斌刊行。有 《静园丛书》本、《美术丛书》本。
本经逢原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水、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服器、虫、龙虫、鱼、介、禽、兽、人等三十二部,收集药物七百余种。书名虽曰 “本经”,但实际取自《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临床常用药。内容以讨论药理为多,介绍个人用药心得,加以发挥。对所采药物叙述性味、产地、性状、鉴别、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再引证《神农本草经》原文及各家学说。务使之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由于张氏本人临床经验丰富,论述颇有见地,故此书切合实用,深受后世医家推崇。此书与诸医书比较有独到之处。如李时珍之书多主考订,缪希雍之书多有博辨,而此书则多“惟取发明性味、辨别功过、使制方者易明云。”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长州张氏隽永堂刊本,嘉庆六年(1801)金闾书业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纸醉金迷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广州国光书局1949年4月初版。原载1946年上海《新闻报》。这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作品以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幅物价飞涨,聚赌成风,官吏大发“国难财”,商人大做“黄金梦”,小市民“纸醉金迷”,昏天黑地的社会丑图。小说主人公魏端本是个正直善良的小公务员,其妻田佩芝则是个爱慕虚荣的小市民。魏的上司为了发财,不惜挪用公款去抢购黄金储蓄券,事发后却嫁祸于他,使魏端本蒙受50天的牢狱之苦。而信奉“自己寻求自己的快乐”的田佩芝,为了“要戴金,要穿纱”,居然忍心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堕入与投机商人范宝华等人同居行骗的泥坑,整日游山玩水,嗜赌成性,又“屡战屡败”,最后竟沦为“出卖灵魂”的“拜金主义”者。小说反映了张恨水思想上的另一面,从中可见他的民族良心和正义感。作者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指出,《纸醉金迷》是“以重庆为背景的,在别人看来,不知作何感想,至少我自己是作了一个深刻的纪念。”这篇小说的初版本,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
气出唱
《气出唱》是汉末曹操创作的三首游仙诗。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长生不老的保养方法与灵丹妙药,透露出诗人期望自己能够长寿,实现心中宏愿。第二首诗通过描写与仙人同饮共舞、鼓瑟和鸣的和乐融洽情景,表现出作者渴望长生、冀求升仙的企盼。第三首诗通过写君山的奇山异石,西王母瑶台的光辉灿烂与高朋满座,表达诗人对仙界的无限向往和祈愿能够成仙的殷切之情。
红灯记鼓词
鼓词。清佚名撰。四卷,三十二回。五万余字。写明正德年间,宦官专权,户部尚书赵明、兵部侍郎孙安, 系同郡人, 一同辞官归隐,赵女兰英许孙次子继高。 后, 孙安死, 孙家败,赵朋生悔婚之念,杀婢嫁祸继高,陷之于狱。赵兰英誓不别嫁,与婢男装进京,谋救继高。时继高兄继成已中状元,且招赘相府。历尽曲折,继高终被释出狱,孙氏全家团聚。以十言韵文及叙事散文为主,语言精炼、通俗,每回均以四句诗开篇,间插民间风俗,有助于民俗学之研究。有清石印本,民国年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等。
中国国民党总章
1924年1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党章。内容包括13章及附则,共86条。主要有:①规定以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最高宗旨。规定了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常设机构、中央监察机构的组成和任务等;②规定国民党地方组织为省党部、县党部、区党部和区分部4级;③关于接纳党员的条件;④关于党的纪律;⑤规定党在秘密、公开或半公开的非党群众团体中设立党团问题;⑥关于党的经费来源;⑦规定一些地区设立特别地方党部问题;⑧规定孙中山为本党总理、全国代表大会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具有最后决定权力。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对它作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