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

- 姓名:宋无
- 别名:字子虚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平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260
- 逝世日期:1340
- 民族族群:
宋无(1260—1340),元代诗人。字子虚,旧以晞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因兵乱迁吴,故宋无为平江(今属江苏)人,曾冒姓朱。年轻时即有诗名,至元二十四年(1287),中丞王西溪举茂才,以奉亲辞。壮岁负气,视富贵如浮云。晚年自称逸士,但诗中曾以“冷官”自喻,或当过儒官,一生不得志。八十一岁作自铭(《宋逸士铭》),称童年到处迁徙,时虽乱而好学不怠。南宋亡后,周游四方,隐于岩谷,以吟诗自怡。赵孟頫称他的诗风流蕴藉,皆不经人道语。他论诗宗唐,曾说“直欲继前唐”,主要学李贺,这在他的乐府诗中有明显痕迹,如《乌夜啼》、《战城南》。其诗总体风格雅秀蕴藉,以律体最工,如五律《李翰林墓》,冯子振认为虽使太白复生,亦当为子虚击节。乐府歌行则写得自由奔放,富于想像,律、绝秾丽而不艳。其诗题材比较广泛,诗中时有不平之气,“天上多官府,文章不可轻”,便是针对当时轻视儒生的现实而发,所表达的感情在元代士子中有相当的代表性。他的诗还有故国之思和民生疾苦的反映。前人对宋无诗评价颇高,虽有时不免有溢美之词,但在虞、杨、范、揭四家之外,其诗当不在诸人之下。清四库馆臣也指出过他的诗的缺点,个别诗句“粗犷不复成语”,或“欠自然”;“乐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反失之纤”。有《翠寒集》一卷,系作者晚年自定,《啽呓集》一卷,主要咏古人,每事为七绝一章,凡一百零一首,各叙其始末于诗后,如自注,清顾嗣立认为其中关于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及韩氏(按:指《贾琼妻韩氏》诗)诸作,“尤有悲焉”。顾又认为署名朱晞颜的《鲸背吟》也是宋无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则提出了质疑。生平事迹见《吴逸士宋无自志》(《吴下冢墓遗文》卷二)、《吴中人物志》卷九、《姑苏志》卷五四、《宋季忠义录》卷一五、《元诗选·初集》小传、《新元史》卷二三七。
猜你喜欢的书
两河经略
水利志。明潘季驯撰。四卷,首一卷。季驯有《河防一览》已著录。此书成于万历七年(1579)前后,三万余字。卷首冠黄、淮二河图,于沿河府、州、县治所及湖、堰、堤、烟墩、历代治水工程均有说明。正文共收《奉明旨陈愚见议治两河经略以图永利疏》、 《勘估两河工程乞赐早请钱粮以便兴举疏》、 《河患已除流民复业乞恩豁租以广招徕疏》、 《议复营田兼摄州县以广招徕以利民生疏》、 《恭报水孽既除地方可保永安疏》等十二件档案资料。附《堤决白》一篇,力主塞决口、筑遥堤。明代黄、淮水患及治水过程,略载书中。包括动议、方案、计划、措施、施工全过程、所费人工钱财物帐目、验收、加固堤防、绿化大地等,颇具经济、科技史料价值。其中《遵奉明旨恭报续议工程以便查覈疏》, 《恭报两河工成仰慰圣衷疏》,不仅论及黄、淮根治办法,预测远景,且列具体措施,如强调在一定堤段、栽培一定数量和一定品种树木,至今犹可借鉴。与《河防一览》均系实用之作,不但补史志疏略,且可供来者考证。所冠图尤为珍贵。有《四库全书》本。
新生
描写一个失业青年在大家庭中如何受到冷落与讽刺。作者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道:“我家里平常有两种阶级,虽不是有什么条规,但其界线是很明显的。它是一个有完全性的小小社会,生产力之有无,便决定了那个人在这里头的地位和待遇。一日两顿饭,大抵是我们兄弟三人和母亲先吃,然后才轮及第二阶级——妇人和孩子。而且所吃的东西,则又往往是前者比后者优美。”这番话表现了钟理和对传统大家庭制度的批判。
春香传
朝鲜著名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故事很早就流行于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手抄本。独角戏唱本《春香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十八世纪末,被文学家加工成小说,名《春香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又出现“京版”、“完版”的木版本。其后,又有过崔南善的《古本春香传》、李海朝的《狱中花》、全用济的《广寒楼》等不同名称及同名的20余种版本。1954年,朝鲜在《烈女春香守节歌》的基础上,整理、校注、加工出版了新版《春香传》。编成歌剧、电影和通俗小说、儿童画册等,近年来,朝鲜所拍新片《爱情,爱情啊,我的爱情》,就是对《春香传》的一次再加工。故事描写封建社会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颇为曲折感人。全罗道南原府使之子李梦龙在端阳节游玩赏春之际,邂逅遇见艺妓之女春香,两人一见钟情。后李梦龙私赴春香宅第求婚,得到春香母女的许诺。不久,梦龙父升迁进京,梦龙慑于父亲森严的门第观念未敢直言而随父赴京师。不料,新任南原府使卞学道荒淫无道,看中了春香的姿色而逼其为妾。春香宁死不从,被打入死牢,准备凌迟处斩。此时,李梦龙在京金榜题名,任私察御史赴南原巡察。他得知春香的处境后,乔扮乞丐,闯入卞学道的寿筵,写下了“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的诗句。李梦龙在卞学道对春香即将行刑之际,亮明身份,惩办了贪赃枉法的南原府使,与春香结成百年之好。作品歌颂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鞭笞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和无情。《春香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被称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之一。
光明在我们前面
长篇小说。胡也频著。春秋书店1930年10月出版。小说以“五卅”运动后北平为背景,描写无政府主义者白华和共产党人刘希坚在爱情与信仰之间的矛盾。由于信仰上的不同,他们一见面总是始而热情交谈,继而争论不下,终于不欢而散,给这对热恋的情人带来感情的痛苦。后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领导了群众运动,而无政府主义者则崇尚空谈,事实教育了白华,终于使她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革命真理,从而放弃了无政府主义信仰而转向共产主义。小说通过白华的转变说明共产主义思想必然战胜无政府主义和一切非科学思想而成为革命指南;并通过刘希坚的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作品结构清晰完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方法刻划人物性格。但作品对社会生活描写的深度不够,人物性格也较单一、平面。
朱子晚年定论
明王守仁所编南宋学者朱熹信札摘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至王守仁时,“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己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年谱》,《王文成公全书》(以下简称《全书》)卷三十二),“是朱(熹)非陆(九渊)天下论定久矣”。因此,王守仁要袭承陆九渊学说,建立自己的“心学”伦理思想体系,与朱熹学说相抗衡,就被视为“异端”,辄遭非议,“遂至多口攻之者环四面”。为摆脱困境,他便苦心积虑地从朱熹著作中,抽出与自己思想观点接近的34篇信札,冠以序文,名之为《朱子晚年定论》,认为此乃“其晚岁既悟之论”。意在说明朱熹晚年已向“心学”伦理思想转化,与自己学说一致。其实,这些信札,并非全是朱熹晚年所写,其中亦有早年和中年著作。正如他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所明确表白的:“其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因多出于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全书》卷二)收入《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八卷,宋允堪述并序,妙通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