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

宋无
  • 姓名:宋无
  • 别名:字子虚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平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260
  • 逝世日期:1340
  • 民族族群:

宋无(1260—1340),元代诗人。字子虚,旧以晞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因兵乱迁吴,故宋无为平江(今属江苏)人,曾冒姓朱。年轻时即有诗名,至元二十四年(1287),中丞王西溪举茂才,以奉亲辞。壮岁负气,视富贵如浮云。晚年自称逸士,但诗中曾以“冷官”自喻,或当过儒官,一生不得志。八十一岁作自铭(《宋逸士铭》),称童年到处迁徙,时虽乱而好学不怠。南宋亡后,周游四方,隐于岩谷,以吟诗自怡。赵孟頫称他的诗风流蕴藉,皆不经人道语。他论诗宗唐,曾说“直欲继前唐”,主要学李贺,这在他的乐府诗中有明显痕迹,如《乌夜啼》、《战城南》。其诗总体风格雅秀蕴藉,以律体最工,如五律《李翰林墓》,冯子振认为虽使太白复生,亦当为子虚击节。乐府歌行则写得自由奔放,富于想像,律、绝秾丽而不艳。其诗题材比较广泛,诗中时有不平之气,“天上多官府,文章不可轻”,便是针对当时轻视儒生的现实而发,所表达的感情在元代士子中有相当的代表性。他的诗还有故国之思和民生疾苦的反映。前人对宋无诗评价颇高,虽有时不免有溢美之词,但在虞、杨、范、揭四家之外,其诗当不在诸人之下。清四库馆臣也指出过他的诗的缺点,个别诗句“粗犷不复成语”,或“欠自然”;“乐府短章,往往欲出新意,而反失之纤”。有《翠寒集》一卷,系作者晚年自定,《啽呓集》一卷,主要咏古人,每事为七绝一章,凡一百零一首,各叙其始末于诗后,如自注,清顾嗣立认为其中关于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及韩氏(按:指《贾琼妻韩氏》诗)诸作,“尤有悲焉”。顾又认为署名朱晞颜的《鲸背吟》也是宋无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则提出了质疑。生平事迹见《吴逸士宋无自志》(《吴下冢墓遗文》卷二)、《吴中人物志》卷九、《姑苏志》卷五四、《宋季忠义录》卷一五、《元诗选·初集》小传、《新元史》卷二三七。

宋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四库本]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四库本]

学术史著作。清江藩撰。八卷。“国朝”指清朝。全书列举清儒中“笃守汉学家法”的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从而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儒学的发展状况。但是,清人治经不仅注重汉唐注疏,而且兼采宋儒义理,实际上很难区分谁是“笃守家法”者,谁是专说义理者。又因为作者的门户之见很深,故书中所论也有不尽符合事实的地方。如把阎若璩列于首卷,将黄宗羲、顾炎武列于末卷,并在本书卷八说:“梨洲(黄宗羲号)乃蕺山(刘宗周,明末哲学家,学者称蕺山先生)之学,矫良知之弊,以实践为主。亭林(顾炎武号)乃文清之裔,辨陆、王之非,以朱子为宗。效两家之学,皆深入宋儒之室。但以汉学为不可废耳,多骑墙之见,依违之言,岂真知灼见者哉!”对此,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中指出,这是“刻黄、顾而宽于阎,是并阎氏之书未之考也。”另外,对胡渭、万斯大、方苞等的评价也有失公允之处。虽如此,该书以丰富的内容,精博的辨证,受到清以后多数学者的好评。该书有单行本,又有《粤雅堂丛书》本,《玲珑山馆丛书》本。

漕船志

漕船志

《漕船志》是记载明代官船厂的专著之一。明代席书编撰,后经朱家相增修。席、朱二人多年从事漕运,并先后主持清江船厂(在今江苏淮阴市)。这是以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关于漕船和船厂的专著。书中记述了明代清江船厂与卫河船厂(在今山东临清市)这两个专造漕船工厂(后二厂合并为一)的历史沿革与生产情况。书中对历代漕运管理,亦有记述。明成祖永乐(1403—1424)中在南京清河(今江苏清江市)、山东临清(今临清)创建清江和卫河二造船厂,打造各类运粮漕船。世宗嘉靖三年(1524),卫河厂生产任务改由清江厂承担。不久又裁革卫河厂衙署,二厂遂合并为一,总称为清河船厂。总管理机构设在原清江厂,各地分厂概由其统属。《漕船志》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成书,作者为该厂主官工部主事席书。

难经直解

难经直解

医经著作。又名《详注难经脉诀直解大全》。2卷。清莫熺(丹子)撰。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作者以“讲求《难经》,须究《灵》、《素》”,而“后之学者,欲溯《灵》、《素》之源流,亦当从此而入门”为前提,对《难经》进行诠释。并以滑寿《难经本义》的学术见解为主,兼采各家,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其注文简明易懂,是学习《难经》的通俗读本。现有《莫氏锦囊十二种》本。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时道士所造。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左仙公葛玄在华阳洞天为道士郑思远说长生神符之法。此神符即金丹(外丹),游于金木之间,合五行之理,水火之性。以炉鼎炼制,化砂为金,化金为宝,服之可以延寿增福。经文略述安炉立鼎,加水炼制之法,但文字颇隐晦。文中插入注解,亦不署注者姓名。

万古青春

万古青春

杨朔著。作于1954年春,收于《杨朔散文选》。1950年10月,作者随中国铁路工人组成的一支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写下了许多优秀战地通讯和散文。本篇记叙的是黄继光式的一级英雄李家发的英雄事迹。李家发才十九岁,生性开朗乐观,天真纯朴,爱憎分明,虎劲十足,作战时英勇顽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在1953年7月12日的轿岩山攻坚战中,李家发冒着敌人密集的机枪,一马当先,奋勇冲击,在弹绝伤重的危急情势中,为消灭机枪据点,开辟部队前进的道路,他在“拖着伤脚炸掉一个小地堡”后,即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身子扑向大碉堡的机枪射口,战士们终于冲上主峰,夺得胜利。作者通过记叙李家发的生动故事和英勇牺牲的壮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志愿军战士宽阔的革命胸怀、视死如归的英雄性格,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刻画人物富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人物牺牲时的形象描绘有浮雕效果;景物描写渲染了人物美丽的精神境界。文中把英雄比作一支“最美丽的歌子”,充满着诗意,耐人吟味。

十天仪轨

十天仪轨

十天仪轨,一卷,失译,尾题十天供养轨,一二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