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炜

叶炜
  • 姓名:叶炜
  • 别名:字松石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嘉兴人
  • 出生日期:1839
  • 逝世日期:1903
  • 民族族群:

叶炜(1839--1903),字松石,号松石道人、鸳湖信缘生。嘉兴人。同治十三年游日本,为东京外国语学校汉文教习。兼善书画,日本散文家永井荷风对其书画评价甚高。有《煮药漫钞》、《延青阁诗钞》等。


叶炜,字松石,号梦鸥,浙江嘉兴人。自曾祖以下皆官守备,兄柽凌是金山卫守备。六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依兄以居。虽家世习武而独能自力于学,且好为诗,曾经参加淮军,非其志而去。


叶炜曾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1874年(同治十三年)受日本文部省之聘,出任东京外国语学校(今东京外国语大学)汉语科教授,是当时最早的一个在日讲学的中国人。1877年秋,三十八岁的叶炜娶妻吴氏,生二子二女。婚后叶炜生活上穷愁潦倒。1880年再往日本,滞大阪十阅月。1881年暮春再客西京,忽患咯血。病中录诗话,名之曰《煮药漫抄》。


叶炜1882年2月回国,1884年夏,服官秣陵(今江苏江宁),官职事迹未详。1884年开始做管理“文案”的小官达十年之久,当在1894年左右离职。


叶炜在补任吴县主簿之后的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十一日 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叶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分成两半的子爵

分成两半的子爵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通过讲述梅达尔多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劈成两半,一半极恶,一半极善,恶的子爵处处行恶,善的子爵时时行善,善恶处于痛苦的对立冲突中,后因同时爱上少女帕梅拉,两个半身在决斗中受伤被缝合而重新获得了完整的身体的故事,向读者反映了人性分裂与善恶冲突的主题思想。

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漫志

地方志。清朱仕玠撰。乾隆三十一年(1766)序刊,传抄本。十卷。卷一泛海纪程,卷二、三海东纪胜上、下,卷四、五瀛涯渔唱上、下,卷六、七、八海东剩语上、中、下,卷九海东月令,卷十下淡水社寄语。小琉球为凤山县西南海中一岛屿,风景独特。此志乃述其山川、风土、地域之殊异与鸟兽鱼虫草木之不同。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苏州夜话

苏州夜话

独幕剧。田汉编剧。发表于《南国》1930年第5、6期合刊。写一个老画家的悲剧。画家刘叔康13年前因军阀混战而和妻子离散,13年后他带着学生到苏州写生,遇到一个卖花姑娘,从她的身世中得知原来她就是自己13年前失散的女儿,她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而改嫁,一年前在抑郁中死去。刘叔康从女儿的辛酸哭诉中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感慨和悲愤,使自己从纯艺术世界中清醒过来。剧本通过军阀战火毁灭老画家家庭的悲剧,揭示了艺术的遭遇与社会命运的一致性。作品线索单纯,情节在巧合中显示时代的必然性,富有抒情气息,是作者早期“为艺术而艺术”思想转变的征兆。

哥伦布

哥伦布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哥伦布》林白水著。哥伦布,著名航海家。生于热那亚一毛纺织工之家。18岁开始航海生涯。1476年移居葡萄牙。笃信地圆说,试图开辟向西航行而抵东方的新航路。葡王对其航海计划不予采纳,乃于1485年移居西班牙,得西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伯拉资助,于1492年8月率约90名水手分乘3艘船,携西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自巴罗斯港出发西行,10月抵巴哈马群岛,又至古巴、海地等岛,翌年3月返西班牙,备受欢迎。后又于1493、1498、1502—1504年三次西行,抵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沿岸,始终坚信所到之处即为印度,故名土著为印第安人 (意为印度的居民)。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

佛教经录。智升编纂。24卷。自宋以后,历代大藏经均收录。1949年前南京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刊行。智升,中国唐代高僧。博古达今,“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因感前辈聂道真、道安、道宣等人所著目录多有乖舛,真伪相乱,多惑其文,于是在开元十八年(730)审定群经,考核人物生平,校核真伪,重修新录。除此录外,还对道宣《内典录》、靖迈《图纪》各续1卷。史称“经法之谱,无不出升之右矣”。本录分为总录和别录两部分。前十卷为总录, 名“总括群经录”。以译者年代先后为序,记载东汉至唐 所译经典目录及译者传记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乘、 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共二千二百七十八部, 七千另四十六卷。并注明各经新旧目录异同及最初所 见之记录。第十卷为历代佛经目录,注录新旧目录凡四十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