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瑭

何瑭
  • 姓名:何瑭
  • 别名:字粹夫,号柏斋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怀庆武涉(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公元1474年
  • 逝世日期:1543年
  • 民族族群:

何瑭(公元1474年—1543年)明哲学家。字粹夫,号柏斋。世称柏斋先生,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位著名学者。怀庆武涉(今属河南)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何瑭中河南乡举第一,为解元。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时年29岁。曾因得罪刘瑾,辞病归。后又历官开州同知、工户礼三部侍郎等,官至南宋右都御史。卒后封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定。论学以格致为宗,处世以躬行为本,笃行励志。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年七十岁。


批评周敦颐的“古极图说”中阴阳动静的理论“立论混而无别”,张载的“太虚即气”理论“以意见窥测而未至者也”(《阴阳管见》)。以阴阳解释世界,“造化之道,合言之则为太极,分言之则为阴阳”,“阳动阴静,阳明阴晦,阳有知阴无知,阳有形阴无形,阳无体以阴为用,阴无用待阳而用。二者粗合,则物生;相离,则物死。”(同上)反对王廷相的“鬼神无知觉灵应”说,认为人的知觉感应,乃“人心之神也”(同上),而心之神又出于造化之神,不能因其无形声可验即谓之无。反对湛若水的“存心”说,“甘泉以存心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非存心固无以为格物之本,物格知至,则心之体用益备。”(《柏斋集》卷二)强调圣人之道以修齐治平为当务之急,反对空谈性命,“徒从事于记诵词章者,既不可道,而所谓道学者,又多用心于性与天道之间,及存心养性之说”,名虽可观,实于修齐治乎无补(《儒学管见》)。主张发之以诚,主之以正,“行修齐治平之道,诚行其善而玄其恶者也。”(同上)这些论述,是他“学与政非二道,学以政为大”(同上)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反对道学家舍利以言义,注重理财,认为“财用之盈虚系民生之休戚,而国家之安危治乱从之,是不可忽也”(《柏斋集》卷一)。提出士人和官吏应多经实事多磨炼,不能只停留于官位经典,强调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何瑭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王阳明、王廷相等哲学家的重视。著有《柏斋文集》 、《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儒学管见》、《医学管见》、《兵论》等。

何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瀛台落日

瀛台落日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六。两宫回銮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升沉,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不堪回首,各省总督半数迁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病殁掀起又一轮的明争暗斗……

玄怪录

玄怪录

唐代传奇小说集。又称《幽怪录》。牛僧儒撰。原书十卷,《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等书著录,但已散佚。现今传本是明刻本《幽怪录》四卷本,题唐陇西牛僧儒编,附李复言《续幽怪录》。此书是一部以传奇为主的优秀小说集,所记全是异闻,主要是神仙鬼怪,绝大部分是作者自撰。本书除明代陈应翔刻本外,未见其它单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程毅中校点本即据陈本为底本。但此本只有四卷,可见也不是全本。至于其它丛书本,则更为散乱不全了。本书的写作和成书时间,学术界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牛僧孺登进士前的作品;一部分人认为是牛僧孺当宰相时所作;还有人认为是他中进士后至大和年间长期积累的结晶,这些说法均无确证。

梅溪词

梅溪词

词集。南宋史达祖撰。一卷。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中年时曾在扬州、荆江、汉水一带充幕僚。屡试不第,生活清贫。嘉泰间,入中书省为堂吏,力主抗金,深受韩侂胄赏识,收为亲信。韩被杀,达祖受黥刑,贬死贫困之中。此集收词一百十二首,前有宁宗嘉泰元年(1201)词人张镃(功甫)序。其词奇秀清逸。艺术上描写细腻,精雕细琢,分析入微。写景尤为细致逼真,于白石、梦富等词家中,亦有一种特殊风韵。有明毛晋刻本、清王鹏运刻本。

通鉴问疑

通鉴问疑

史评著作。北宋刘羲仲编。1卷。羲仲字壮舆,自号漫浪翁,仕至修史检讨。其父刘恕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分掌三国至隋部分,于魏晋以后事考证精详。司马光常以史事纷杂难治者委刘恕,且相互致书以研讨之。此书即录恕与光往还论难之辞,所论皆三国至南北朝事,颇为精核。末附羲仲与范祖禹书一篇。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是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一般读者讲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读物,代表了梁启超儒学研究的精髓。《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读物。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清达默集并序,正知跋,莲村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