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潜

吴潜
  • 姓名:吴潜
  • 别名:字毅夫,号履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宁国(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195年
  • 逝世日期:1262年
  • 民族族群:

吴潜(1195年—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嘉定十年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绍定二年,通判嘉兴府。四年,召为尚右郎官,改吏部员外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五年,迁太府少卿、淮西总领。六年,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知建康府。端平元年,以忤时相放罢。起为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主管江西安抚司。二年,除枢密都承旨、都督府参谋官兼知太平州。三年,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除工部侍郎,知庆元府,改平江府,奉祠。二年,起为试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三年,为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除兵部尚书、浙西制置使,知镇江府。进工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四年,兼侍读,以台臣徐荣叟论列,提举南京鸿庆宫。丁母忧,淳祐二年,起为试兵部尚书兼侍读,转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以论罢。四年,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七年,同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移知绍兴府,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十一年,拜右丞相。十二年十一月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宝祐四年,除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开庆元年,屡疏致仕,移判宁国府,兼侍读,十月,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封许国公。景定元年,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责领宫观,旋谪居建昌军,移潮州。二年,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吴潜历官直言敢谏,不屈不挠,人品足重。其文论辨明晰,陆心源谓“忠言谠论,日月争光”。《上史相书》提出格君心,节俸给,赈灾民,用老成良将,革吏弊,均切中时弊。诗颇平衍,兼多拙句,而《送何锡汝》则通体浑成。其词激昂凄劲,兼而有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三)。尝与辛弃疾、吴文英等有诗词唱和,词风亦与其为近,在南宋为一大家(《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著有《履斋诗馀》、《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涂鸦集》(《嘉庆宁国府志》卷二○)。诗文原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搜辑遗文编为《履斋遗稿》四卷,今存明吴伯敬刻本、《四库全书》本;又有《履斋诗馀》,今存清抄本、《彊村丛书》本,两本所收词略异;又有《许国公奏议》四卷,今存清刻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全宋词》第四册收其词二百五十六首。《全宋诗》卷三一五五至三一五八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七七六五至七七七六收其文十二卷。事迹见《宋史》卷四一八本传、《宋历科状元录》卷七,参《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今人宛敏灏编有《吴潜年谱》(《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63年1期)。

吴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流星追逐记

流星追逐记

《流星追逐记》(La Chasse au Météor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原稿共17章,写于1901年,但在作者生前并未发表,而是在作者逝世后经其子米歇尔·凡尔纳修改后出版。修改后的作品共21章;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韦斯顿,正当弗朗西斯·戈登与悉尼·赫德尔森的女儿杰妮即将举行婚礼之时,弗朗西斯的舅舅迪安·福西斯与悉尼这两位业余天文学家同时发现了一颗火流星。消息一经报道,两位业余天文学家便为了争夺火流星的发现权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市民和报纸也争论不休。而天文学家经观察后更是指出,这是一颗价值近六万亿法郎的金流星。两家人的关系至此破裂,婚礼受阻。法国巴黎的一个怪人泽费兰·西达尔由此得到了灵感。他用自己发明的一种机器使金流星偏离了轨道,坠向地球。随后他便与他的教父一同前往金流星的预定坠落地,临时购置了土地,等待金流星坠落。

西南联大国学课

西南联大国学课

本书主题是“国学课”。书中收录了罗庸、汤用彤、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第六章为蒋梦麟先生在昆明期间,有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家前途飘摇,写下的对国学和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国学知识的讲解及对国学的思考,来展现西南联大兼容并包、影响深远的通识教育。

三字经

三字经

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一说是宋末区适子编撰。明、清时陆续有所补充,计1140字。它是我国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一种,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三字经》全用三言,三字一句,或三字倍数成一句。结构严谨,押韵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因之书中许多名言警句,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字经》内容极为丰富,从论述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开首后,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子书、历代史事、最后列举历代奋兴勤学、显亲扬名者,启人效法。全书全用三言,开三言蒙学书先例。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三次修改,历时二十七年写成。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工程浩大。全书共十六部,分六十二类,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由作者总结民间经验列入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附方》中收集古代名方及民间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六十幅。约一百九十万字是书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对每种药物的性能、功用、名称、炮制方法、产地、形状以及辨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丰富了生物学、化学和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首次刊行后曾翻刻多次。有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衡如校刊本。有日、朝、德、英、俄、越南及拉丁文译本,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

天童寺志

天童寺志

凡十卷,卷首另成一卷。清朝闻性道、德介合撰。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天童寺为浙江鄞县天童山之名寺,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自晋永康以来,海内禅宗群尊为祖庭。明嘉靖年间,杨明辑‘天童寺集’七卷,崇祯五年(1632),张客卿等纂‘天童寺志’,崇祯十四年黄毓祺重纂之。闻性道、德介乃参稽旧志,为纂新志,卷首为序、山图、寺图与凡例;下分十考:山川、建置、先觉、盛典、云踪、法要、塔像、表贻、辖丽附庄产、附余等,各一卷,共十卷,乃集天童寺文献之大成。

大方广宝箧经

大方广宝箧经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左祇园先说法,文殊后来与须菩提应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连等各述文殊之智慧辩才。佛在只园。先演说法,文殊菩萨后到,与须菩提酬唱。令须菩提默然。于是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大迦叶,富楼那,各述文殊智能辨才神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