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沈周
  • 姓名:沈周
  • 别名:字启南,号石田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洲相城(今江苏吴县)人
  • 出生日期:1427年11月21日
  • 逝世日期:1509年8月2日
  • 民族族群:

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长洲相城(今江苏吴县)人。生于世代儒生地主之家,不应科举,优游林下,以诗书画自娱。博学多才,诗文书画均负盛名。家富收藏,性情敦厚,交友甚广,声望颇高,文征明、唐寅均从学门下,为吴门派创始人。擅画山水,尤以水墨浅绛画法著称,兼工花卉、鸟兽,也偶作人物,以笔墨变化出入于宋元名家而享盛誉,与文征明、仇英、唐寅合称“明四家”。其画得家法于父恒吉、伯父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王绂。早年主要学王蒙,笔法缜密,多作盈尺小景,风格细秀且具浑厚气势,人称“细沈”。中年师法黄公望及宋代诸家,四十岁以后始拓大幅,风格趋于劲健,笔法圆润中含方刚,墨气浓厚中具明快,追求骨力并以淡墨渲染,形成沉着酣畅的风貌。晚年醉心吴镇,笔健皴简,山石轮廓多用较苍劲的水分饱满的线条一次完成,少用复笔,其皴法中锋与侧锋结合、整笔与散笔兼用,将斧劈、雨点、披麻等皴法相互结合,有异于元人尖笔斜拖或中绛积叠之法,遂形成苍劲雄阔、浑厚明快的新风格。所作山水主要描绘江南风光和田园景色,抒写文人恬淡幽闲情怀,着意追求平淡天真之趣。在艺术表现方面丰富发展了文人画的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苍劲雄逸的画面,配上清新质朴的诗句和挺拔遒劲的书法,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其花鸟画宗法南宋牧溪水墨粗简一路,并吸取文人墨戏画法,所作水墨写意花鸟形象写实,用笔简括,墨色厚润,格调质朴,在写意之中不失形似,泼辣之中兼有恬静。上承宋元传统,下启大写意花鸟画端倪,在其影响下稍后的陈淳、徐渭等人终把写意花鸟画推向新阶段。画迹诸多,传世作品中《庐山高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早年“细沈”代表作。《仿董巨山水》(现藏故宫博物院)、《东庄册》(现藏南京博物院)则显现了中年时期的典型面貌。晚年以《沧州趣图》为代表。著作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传世。

沈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黑色幽会

黑色幽会

黑色悬念小说代表作。男主人公的未婚妻被五名男子害死,其心灵被疯狂滋长的复仇欲望所扭曲, 并渐至迷失本性。在难以言状的病态心理驱使下,他将这五名男子极爱的女人一个个杀死。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可悲的社会牺牲品。讲述了男主角的未婚妻意外死亡,从那之后,每年的五月三十一日都有一个女子死去,接着她们的丈夫或家人都会收到一封神秘来信……这些女子为何在五月三十一日死去?杀害她们的人是谁?男主角未婚妻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东北边防辑要

东北边防辑要

军事地理著作。清曹廷杰(1850—1916)撰。二卷。廷杰有《东三省舆地图说》已著录。作者于光绪九年(1883)到吉林省珲春防营办理边务文案,留心东三省边防问题,对正史、志书、舆图、清代东北地方文献分类整理,并结合亲身考察见闻,于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约三万八千字。分盛京险要、库页岛沿革形胜考、吉林根本说、分界碑文考、外兴安岭山脉河道中俄分属考、黑龙江险要等十九个专题。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称关中集解、关中疏、关中钞。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补之作。上卷初载自序及僧肇维摩诘经序,后注释经题并佛国品至菩萨品等四品,下卷注释文殊师利问疾品以下十品。与注维摩诘经相较,注维摩诘经所揭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师注解中,本书计删略鸠摩罗什注解约五百条、僧肇注解约三百条、道生注解约四五○条,而新补未收于‘注维摩诘经’中僧睿、天台之解释,以及科节之文,且加入自释之处亦多。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密教著述。唐智慧轮撰。一卷。今本与《示教指归》合为一卷(上、下篇)。其中主张佛之根本为毗卢遮那,法之根本为真言陀罗尼,并讲趣入密教之道,宣扬和判释密教为佛法根本的思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