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更生

程更生
  • 姓名:程更生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程更生,江右江南布衣程更生,冒死白其冤,其疏略曰:“惟忠无不信,诚不见疑,过听斯言,实为祸本。宁独昔者邹阳寒心于梁狱哉?如皇上今日特鉴袁崇焕锦宁战守两次殊功,起之田间,付以辽事。皇上信任崇焕者,千载无两。仰感信任之恩,特达之遇,矢心誓目,有死无生,以期报皇上者,亦千古无两。夫以千里赴援,餐霜宿露,万兵百将,苦死无言。而且忍馁茹疲,背城血战,则祟焕之心迹,与诸将之用命,亦概可知矣。今一旦执祟焕而付之理,将将之微权,固自神武不测。而讹言流布,种种猜疑,其巷议街谈不堪入耳者,臣不必为祟焕辩。总之,崇焕恃恩太过,任事太繁,而推心太热,平日任劳任怨即所不辞,今日来谤来疑,宜其自取。独今崇焕就执,将士惊惶,彻夜啼号,莫知所处。城头炮石乱打,多兵骂詈之言骇人闻听,遂以万余精锐一溃而散失。此宁关数万之众,实皇上竭天下物力养之千日,用之一朝者也。今日因群疑而执祟焕,执崇焕而轻弃数万生灵,亦非崇焕之蒙冤,实天之不悔也。祟焕一出辽东,此身此首不拟付之沙场,即拟付之法市,争蚤晚原不争死生,崇焕筹之稔矣。惟是,臣于崇焕门生也,生平意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乞皇上并收臣狱,与崇焕并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为崇焕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衔笑有余荣矣。更生,微州人。【康熙广东通志】

程更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生

一生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完成于1883年。《一生》通过一个旧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解体,描述了贵族少女约娜由幻想到幻灭的一生。17岁的约娜在修道院寄宿5年后与其父母德沃男爵夫妇来到男爵家位于海滨的白杨山庄住下。约娜一家在这里遇到于连·德·拉马尔子爵。在庄园举行的“约娜”游艇命名仪式上,约娜深深爱上了于连。在于连登门求婚后不久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约娜对于连的粗暴十分反感。科西嘉蜜月归来后,于连对约娜经济上克扣,感情上冷漠,男爵夫妇不能容忍女婿的冷淡而搬到里昂。几个月后,使女罗莎丽突然生下个孩子,于连凶狠地主张把使女同孩子一同赶走。在约娜及男爵夫妇干预下,罗莎丽才留在山庄,她对引诱她的坏男人守口如瓶。一个寒夜,约娜呼唤使女却不见动静,约娜找到于连房间,发现丈夫与使女同床共枕,她发疯般地跑出家门,昏倒在雪地中。几个月后,约娜生下儿子,取名保尔。于连与福尔维勒伯爵的夫人勾搭偷情后,被托尔彪克神父所不容。神父将实情告诉了伯爵后,伯爵追踪而至牧羊人的小屋,将偷情的二人反扣屋内,又将小屋推下深崖。于连死后,约娜由父亲和姨妈陪伴,她将一生都寄托在儿子保尔身上。后来,保尔到外地读中学,他瞒着家人逃课、借高利贷挥霍、与私娼鬼混,伤心至极的约娜又遭父亲、姨妈相继去世,精神防线彻底崩溃。这时罗莎丽及时赶到主人身边,准备与主人长相依伴。庄园财政告急,罗莎丽安排卖掉了男爵家的几座山庄,搬到巴特维村的一所小房子居住。思子心切的约娜到巴黎看望保尔,但保尔避而不见。失望而归的约娜抱怨儿子抛弃了她,孤寂中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不久,保尔与情妇生下个女孩。罗莎丽接回孩子并捎来喜讯:那个妓女已经死亡,保尔就要回家。约娜兴奋不已,高兴地逗着小孙女。罗莎丽在一旁自语:“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

作者不详,或云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经典。简称《大洞真经》、 《上清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一名《九天太真道经》。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自来有不同的传本,陶弘景时即有两种,一为大卷,一为三十九章。今《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存三种《大洞真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为宋末元初传本;《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本,当为茅山宗坛本;《大洞玉经》二卷,太玄赵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本和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为真传本。该书第一卷为“诵经玉诀”,述修炼者诵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礼仪,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图》,着重存思五方之气,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为“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临修炼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诵《大洞玉经》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请其护卫。全书以生门死户,守雌抱雄为主,认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只要存养自己神气,吟咏宝章,则神真下降,与身中神气混融,终获长生不死之道。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炼养方法,是《黄庭经》的延伸,对我们研究上清经系,上清派历史及道教炼养学说都有一定意义。注本有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武夷集

武夷集

诗文集。南宋白玉蟾著。8卷。收入《修真十书》卷四十五至五十二,一部分为诗文,内容同《上清集》,一部分为道教应用文辞,如上章文词、法术咒语、历代天师赞(至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最后有崇安县尉赵汝渠一首七言诗为跋语,认为得此集,即是“半语轻逢至人授”。

倪焕之

倪焕之

长篇小说。叶绍钧著。载《教育杂志》1928年1—12期。以小学教师倪焕之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中国城乡生活面貌,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倪焕之是有理想有热情的进步青年,决心以教育救国。他中学毕业后即到乡村当了小学教师。不久,他和志同道合的新女性金佩璋结婚。倪焕之婚后初期生活很幸福,但其教育改革实验在封建势力阻挠下失败了,而金佩璋后来也变成一个旧式家庭妇女,这些都使他陷入极度苦闷之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倪焕之在革命者王乐山的指引下来到上海一女中任教,并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陷于苦闷与失望之中,最后患病死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辽史拾遗

辽史拾遗

补作中国辽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清厉鹗撰。乾隆八年(1743)刊行于世,有汪氏刻本、《四库全书》本。元朝脱脱等人奉敕修撰的《辽史》,主要依据耶律俨的《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仅11个月便仓卒成书,史料范围狭窄,阙漏、重复、舛误甚多。然而,耶律氏和陈氏的著作都已散佚,其他有关辽代历史的著述寥若晨星,官修的《辽史》反倒成为现存较完整、较系统地记载辽代史事的著作,后世为之辑补、校注的著作很多,厉鹗的《辽史拾遗》即为其一。

孔子家语译注

孔子家语译注

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久佚。今本为三国魏王肃作,十卷,共四十四篇。王肃《自序》中云:“郑氏学,行五十余载矣,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由此可知,王氏的目的是驳斥郑玄的经学诸论。为此,王氏从《左传》、《国语》、《孟子》、《礼记》、《荀子》、《说苑》等书中,收集了与郑学不同的丰富的事例,批驳郑氏,不仅使该书保存了大量古代佚文遗事,而且由于考证精细,引证详洽,使该书获得历代经学家的高度评价。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中强调:“郑学出而汉学衰,王肃出而郑学亦衰。”明清两代,为之作注者很多。明何孟春有《孔子家语注》八卷,清姜兆锡有《孔子家语正义》十卷。有明末毛晋据北宋本刻印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书》本,《四部备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