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标

林清标
  • 姓名:林清标
  • 别名:字弼侯,号韦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兴化府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林清标,字弼侯,号韦亭,妈祖故乡福建兴化府城郊长丰人。他是九牧林林蕴之后,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进士及第,官至知府。祖父辈为举人。父亲中过举人,任过知县,算是出身官宦之家。林清标于乾隆六年(1741)考中举人,后参加会试,未中进士,列为副榜。被派往惠安县,担任教谕,其长子林需,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官台湾府凤山县教职。著有《苑舫居诗文集》六卷。

林清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40年。《意义与真理的探究》是罗素知识论的早期代表作,它从词、词性、句子、句法到逻辑命题,从事实、经验、认知、知识、意义、真理到形而上学,告诉读者应该如何提问。该书所涉及的两大主要问题即意义问题与真理问题,它们是整个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该书是一部探讨知识论问题的著作。罗素在书中区分了两种形式的知识论:第一种形式的知识论把人们的知识作为当然的东西接受下来,并把它构想为有机体的一种状态,此种知识论着重研究作为有机体之一种特征的认识现象,以及人们作为有机体是如何获得可靠的信念的;第二种形式的知识论要求对人们的知识本身进行一种批评性的审查,这种审查主要在于确定知识的认识论的及事实的前提、构成知识的命题的逻辑顺序、信念与命题的语言表达以及知识与经验的关系等等。罗素在该书中所探讨的,主要是第二种形式的知识论,也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论。

淳熙玉堂杂记

淳熙玉堂杂记

笔记。 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三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另著有《省斋集》、《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亲聆皇帝玉音之处为玉堂(或称翰林院),有所问对思考,笔录成文,得五十余条,于淳熙九年(1182)成书。以记翰林故事为主,凡銮坡制度沿革、一时宣诏奏对诸事,多有记述。其中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等,皆能援引古义,合于典礼。尤以琐闻遗事,脍炙人口。与洪遵《翰苑群书》、程俱《麟台故事》、洪迈《容斋随笔》参照阅览,可备考证唐宋典制之需。有明汲古阁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

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

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

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前有虚一真人序,称此经一曰《金柜玉镜真经》,二曰《洞玄烛幽忏》,三曰《神宝秘章》,劝人礼诵。经述太上老君向普救真人讲解忏仪,劝人礼天尊、真人、法师、三清、四御、众星君,悔罪求福。

謏闻续笔

謏闻续笔

明遗民张怡撰。笔记,四卷。本书记载了李闯王攻陷北京,吴三桂引满入关、清兵南下,忠烈抵御、奸臣投敌误国等史实。作者以其亲历见闻,记叙颇详,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所致,对起义军多有诋毁之辞。謏(xiao):小。謏闻:犹言细小见闻,实为作者的反义隐语。言“续笔”,当有“初笔”,然逸而不得知。《笔记小说大观提要》:“明遗民著,姓氏不可考。凡四卷。‘謏闻’而曰‘续笔’,未识‘初笔’安在也。”书中述闯贼事綦详,颇有为《明史·流贼传》所未及者。即隆武绍武二帝记载亦不略,他如伪先帝、伪皇后、伪太子等,亦皆本末源流灿然具备。所载虽间有与他书相出入,然野史传闻.不能尽确,此书为然,取其大致之近实可也。”

书录

书录

又名《皇帝书录》。三卷、外篇一卷。史传。宋代董史撰。史,字更良,自称闲中老叟。生平里籍不详。是书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中收录,署作“董更撰”。全书记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与《书小史》相衔接。上篇记帝王书,载宋太祖至高宗,中篇载北宋书家一百一十人,下篇载南宋书家四十五人。不分人品高下,采摭对每人的评论皆列于名下。另有外篇,记能书女子六人,计章友直女煎、状元胡氏黄由妻平江号惠斋、悟空道人、蓬莱女官徐清字静之、妓王英英、妓楚珍。是书所记,虽不算赅备,但征引典核,考察精神还是可取。所载书家及所辑评论,间有为他书所未见,为研究者提供了资料。《书录》中所纪丛杂,虽未为赅备,然征引典核,考据精审,亦殊有体裁,非泛滥采寻者可比。是书成于宋理宗淳玦壬寅(1242)。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1265),重加修校。原本书末有“至正丁未三月录办”一行,盖元时华亭孙氏所抄时增益。该书辗转传录讹脱十分严重,自序已残缺不全,不可读,故现存书中阙文较多。《收录外篇》后有 《书录后跋》,仅五行字,却阙文两处;记述了修校复成经过。该书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部主要的断代书家汇编,具有重要的资料性价值。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钞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

清罗惇曧撰。叙光绪四年(1878)至七年间,中国为索还同治十年(1871)沙俄趁浩罕头目阿古柏侵占天山南路之机强占中国领土伊犁的交涉过程。所记崇厚因沙俄胁迫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以及曾纪泽为修订崇约衔命赴俄谈判等事,可供研究近代中俄关系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