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

- 姓名:许逊
- 别名:字敬之
- 性别:男
- 朝代: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239
- 逝世日期:374
- 民族族群:
许逊(239-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人。闻吴猛之名,往之求道。时猛将卒,语其子曰:“吾去后,当有东南人许逊来学,宜以真符相授。”许逊至,得猛之真符箓,奉持修炼,其灵验,尤逾于猛。
西晋太康初(280),逊为旌阳令,故世称“许旌阳”。后见天下将乱,于西晋末弃官东归故里,隐于江西西山修真,于东晋宁康二年(374)一百三十五岁时,得道升天。是时“祥云彩霞,弥漫山谷”,“仙眷四十二口,同时升举,鸡犬亦随之遂腾”。北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许真君”之尊号即由此而来。
许真君曾在乌龙山修炼,故严州有“斩孽龙”之异闻流传。据说:东海有条青龙,周游水域,来到七里泷,见是处水秀山清,渊深凝碧,乃潜居于斯。不知经多少年月,修炼成翻江倒海之功,一日忽然跃出深渊,一个翻身,即将当时行驶在江面上的船只,全部掀翻在水中,且一张口,将落水的艄公客旅,统统吸入腹中,顿觉比平常龟鳖鱼蟹,味美百倍,于是只要腹中饥饿时,就兴风作浪,颠船食人,成为祸害一方的孽龙。
某日,幻化为人形的孽龙,从泊船于江汊的艄公口中,探知此船所载之人系赴古城上任之县官,忽起异想,欲体验当人间官员之生活滋味,于是一张口,除县官内眷,食之皆尽,携县官之妻赴任。
妖官上任,怪事累累发生。先是无缘无故地不见幼儿少女,后来连青年壮丁也时常失踪,更可怕的是湖边江浒那偏僻之处,有堆堆白骨,弄得人心惶惶,冤气冲天。
正在乌龙山元阳洞里面壁修道的许真君,被冤气冲动,屈指一算,方知七里泷中的孽龙,已入城作祟,即仗剑下山,恰逢现了原形的孽龙,在江汊里肆无忌惮地吞食黎民,遂一步跨前,挥剑将之劈为两段。真君想,如此恶龙,若孽种留传,后患不浅。于是立即赶到县衙寻觅,正逢被孽龙侵占之官员夫人分娩,一条又一条的孽种,一出娘胎,即从房门溜走,真君剑气所指,一一毙命。最后的第九条小龙,刚出娘胎,听见娘亲痛苦无力的呻吟,立即回头张望,其龙尾触及剑气,断了一截。小龙断尾,痛得窜上东津山,直到高峰顶,见无逃生之路,即伸出前爪,在石岩上抓出两个石穴,一通兰江,一通徽港,兰江水势急,水脉直上峰顶,小龙得水,随即潜入兰江,逆流遁往江西。
许真君追至南昌,擒住小龙,本欲立即斩之。但思其一出娘胎,已存孝意,乃免其死,镇入南昌海井之中,令在深渊修真。小龙乞求准其再见娘亲一面,许真君应准每年一次省母,母在省亲,母亡祭墓。
此后,古镇遗留两件异事。一是北高峰山岩上小龙抓出的两眼石井,永远不涸,且水通两港,兰江水浑,东边之井水亦浑;而通徽港之西井,水仍清澈如昔,反之亦然,至今不变其清浊相应之奇象。二是每年清明时节,古城碧溪坞一带会起大风,飞沙走石,但不伤害人畜。或云此乃断尾龙回家祭母,故俱不惊。
今乌龙山顶西北有大坪,低于四周之山,居坪中,其环若城墙堵之,严州人名之“丹基”。(事见《建德县志》《历代真仙体道通鉴》)
猜你喜欢的书
契诃夫手记
契诃夫有许多手记本,里面是他在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感触,将来作品的腹稿、速写,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作家的书中抄录的拔萃。手记既是他的文学创作备忘录,也是他成熟期作品的索引。在他去世十年后,他的妻子克尼碧尔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整理,形成这部《契诃夫手记》公诸于世。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曾经与人一起将《手记》译成英文出版。中译本最初于1953 年发行,随着译者贾植芳的偃蹇命运在图书馆尘封近三十年,直至1982 年重新印行,用他的话说,这个译本的命运也是他的生活的命运。
人豹
公司职员神谷芳雄如同交上了恶运,他相识的美丽女友一个接一个被劫持、奸杀、困惑中,他请私家侦探明智小五郎帮助,于是,小五郎及其妻子也被卷入了一声可怕的是非斗争之中……
缅甸岁月
《缅甸岁月》发表于1934年,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名脸上长胎记的英国木材商人弗洛里在缅甸的悲惨故事。弗洛里憎恨英国的殖民统治,同情当地缅甸人,无法认同自我的殖民者身份。他既不被白人所容,也不被当地人所接纳,最后由于求婚失败而开枪自杀。《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吉卜林的《吉姆》和福斯特的《印度之行》之后,以英印殖民地为背景的上乘之作。
花月痕
曾以《花月姻缘》之名刊行。狭邪小说,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生于1819年,卒于1874年。从原序可知作品成于咸丰戊午(1858)年。原刊为光绪戊子(1888)年双笏庐刊本,后有光绪间著易堂排印本。首题“眠鹤主人编次,栖霞居士详阅,清光绪戊子夏月开雕,王松辰署柃”,前有咸丰戊午眠鹤主人“前序、后序”,贵筑栖霞居士“题词”,又有同治五年弱水渔郎“题词”,另附《栖梧花史小传》。写才子韦痴珠、韩荷生游幕并州,都爱狎妓,各与秋痕、采秋相好。韦怀才不遇,终至困顿而死,秋痕为之殉情;韩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最后立功封侯,采秋做了一品夫人。韦的形象寓有作者穷困潦倒时的影子,韩则是他设想自己飞黄腾达时的形象,作品通过两人截然不同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悲凉哀怨的没落情绪和对功名富贵的向往。
观光日记
吴德功撰,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
诸经要抄
诸经要抄,一卷,首尾缺,二八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