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

周兴嗣
  • 姓名:周兴嗣
  • 别名:字思纂
  • 性别:
  • 朝代:南朝梁
  • 出生地:陈郡项(河南沈丘)人
  • 出生日期:469
  • 逝世日期:537
  • 民族族群:

周兴嗣(469-537)南朝梁诗文作家。字思纂。陈郡项(河南沈丘)人。他世居姑苏,年13岁,游学京师十余年,遂博通文史,工诗能文。齐隆昌年(494)中,侍中谢为吴兴太守,唯与周兴嗣谈文史而已,后遂大相称荐。州举秀才,除桂阳郡丞。梁武帝建梁朝,周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深得梁武帝欢心,拜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后又擢为员外散骑侍郎,进直文德省、寿光省。梁武帝每有兴会,必命诸臣赋诗为文,周兴嗣的作品常常受到称美。后累迁新安郡丞、给事中等,曾佐撰国史,帮助周舍注释梁武帝作的历代赋。据《梁书·周兴嗣传》,周兴嗣著述颇丰,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著作。另有文集10卷,已佚,《千字文》传诵千古。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答吴均诗》3首,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白鹤羽扇赋》佚文1则。

周兴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

《纳尼亚传奇》是刘易斯于1950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子、女巫与魔衣橱》、《能言马与男孩》、《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和《最后一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奇幻世界纳尼亚王国。故事以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为线索展开,他们在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帮助下,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拯救纳尼亚的人们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每个故事独立成册,但形散神不散,七个主题构成一部史诗般的整体。

分

现代短篇小说集。何谷天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初版,列入“文学丛刊”。收短篇小说5篇:《分》、《恨》、《薛仁贵征东》、《雪地》、《山坡上》。本集作品主要反映四川军阀混战年代的乱离现实。其中《雪地》(初载于1933年9月1日《文学》第1卷第3期)是作者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作品描写军阀部队的内部倾轧以及各级官长对下层士兵的欺压和迫害。其中雪地行军的出色描绘使作品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山坡上》(初载1935年12月1日《文学》第5卷第6期)描写两位士兵在战场上通过生死搏斗,认识到彼此不过是为生活而卖命,从而相互怜悯,终于由仇敌变成“弟兄”的故事。作品在表现军阀混战给下层士兵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表现了穷苦子弟之间深切的同情心和朴素的阶级情义。《分》描写三位知识分子的不同的生活道路:有的消沉下去,有的继续观望,有的则起来奋斗。《分》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间的短篇小说五篇,一九三五年末由作者本人亲自编定,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分》短篇小说集内的五篇小说之一《山坡上》,作者又曾编入短篇小说集《多产集》内。为避免重复,此文集将《山坡上》编入在《多产集》内。

书画传习录

书画传习录

四卷。书论。明代王绂撰。绂,字孟端,自号九龙山人,又号友石,永乐间南京无锡人。少为弟子员,以善书荐官,供事文渊阁,拜中书舍人。本书原题为绂所撰,据清嘉庆时嵇承咸为之校对付梓时谓得自故肆中。据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所记嵇氏本卷首题九龙山人王绂孟端撰,但检考诸书,俱未言孟端曾有此作。但此书历四百年而问世,赖有嵇氏校刊。嵇氏自谓十易寒暑于此,实此书之幸。但嵇氏以“不揣鄙陋,补阙略订”。余氏评其“尤乖校佳雠之例”,因“校刊古人遗著,首在存真”,“岂容以己意擅为增订,致滋来世之疑。即或有所增订,亦应详为注明。”嵇氏在“书中除小注外,悉未注出,遂使庐山面目顿失”。原著得后,遭蟫残鼠劫者十之三,帝虎鲁鱼,别风淮雨者又十之二。嵇氏校刊补订后分十集,末二集为嵇氏自作之书。原书八集,分四卷,计论书一卷,论画一卷,书事丛谈一卷,画事丛谈一卷,每卷合二集,页数甚富。古人著书分卷,向不如此,因疑非旧帙,乃嵇氏所订。论书、论画两卷内容,或采录诸家之成言语,或摘录前人成说,或为之改纂,或为自撰之文,或不注明所出,体例不一。篇后评语,有精者,也有甚为肤泛者,文句又有不似元明间人口吻。《书事丛谈》一卷,分道德、事功、风节、文章、逸迈、雅韵六门,各系小传,多详生平,不尽言书事。《画事丛谈》一卷,分全艺、精敏、风教、知几、灵异、荣遇六门,杂采传记、题跋、诗文所记出处,或不注,每则下俱有“山人曰”云云。惜嵇氏校刊时,有阑入近代者之语言,遂致瑕瑜互见。书前有承咸自序,末有嵇承浚、顾应泰、吴宝书等后序。有嘉庆癸酉嵇氏层云阁刊本。【此为卷二画论】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时服生气为妙。谓道即是气,而气为精门,气漏则精泄而神丧,故须爱气保精,乃能长生。而气者虚无,虚无即自然无为,无为则心不动,心不动则外无所求而内自安,如此则神定气和,元气自至,五脏滋润,百脉流通,津液上应,不思五味,无饥无渴,延年却老。其法须内绝所思,外绝所欲,使内外兼忘,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元气自足。由此“气化为血,血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为真人。”《上清气秘法》言服食五牙之法,其法与《服气精义论》所引《灵宝五符经》所述略同。《上清法》言炼精补脑、咽元气之法。《补泻图》包括肺脏图、心脏图、肝脏图、脾脏图、肾脏图与胆脏图,图均佚。谓万病皆由恣意而不知保惜,如能端坐存思,漱津咽气,运用呵、呬、呼、嘘、吹、嘻六字气法以淘练五脏,泻五脏恶气,补五脏真气,则可以去邪存正,使脏腑清泰,心神安宁,从而保命延生。载《道藏》 第五百六十八册。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宋黄公谨校正。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郭子仪部将温琼修仙,为东岳地祗上将太保事。后有黄公谨纂集《补遗》,述温太保灵验、杀鬼故事。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朱翊钧语录汇编。叶向高、温体仁等编纂。天启元年(1621)敕修,崇祯初成书。二十六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十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