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

- 姓名:蔡锷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邵阳人
-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日
- 民族族群: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十四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唐才常等。1899年赴日,入东京大同学校,后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及成城士官学校,接受新思想,参加拒俄义勇队活动。1904年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军事学堂任教官、监督及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等。1906年,任广西陆军小学总办。1908年起,任标统、协统。宣统三年(1911年)初赴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标协统。这一时期,蔡在政治上主立宪,又与同盟会籍的革命党人多相联系。1907年曾掩护黄兴等人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在昆明举兵响应,于11月出任云南军政府都督,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并出兵援助四川起义军。然在干预贵州独立活动时,答应立宪党人要求,派唐继尧到贵阳残杀革命党人。1913年“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入川讨袁(世凯)。是年袁调其赴京,加以软禁,任以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职,实受监视。袁复辟帝制,蔡与梁启超密商,以去天津看病为名,化装逃出北京,潜回云南,联络各部力量,组成讨袁护国军,与唐继尧、戴戡等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自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征四川,屡获胜利,促使桂、陕、黔、湘等省纷纷独立,迫使袁取消帝制。蔡锷曾经提出:“军队是革命的首要资本”,战略上“以全军破敌为上,不得以土地城池为意”;战术上“攻者必须其力雄厚,士马精炼,军资完善,交通方便”,才能“必操胜算”,否则只能“徒先发而不能制人”。1916年袁死,任四川督军兼署民政长。同年7月,因艰苦转战,喉病复发。不久赴日治疗,11月8日逝于福冈大学医院。死后经国会议决国葬,其墓立于长沙岳麓山。著作辑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蔡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乡言解颐
5卷,旧本不题撰人,自序末署“瓮斋老人”,据周作人考证,此书作者为李光庭,号朴园,宝坻人,其生平不详。此书自序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作者年已77,知其生于乾隆年间。本书共分为天、地、人、物4部,举凡天文、地理、人情、物态,均证以乡言俗语,每多涉笔成趣。如第2卷“山”条,引俗语谓敬仰之人曰金山,倚仗之人曰靠山,作者居间者曰保山,事已作成者曰好山。第3卷“婚姻”条,记与婚姻有关的俗语说;“乡人谓纳采曰下定,又曰下茶;谓纳吉曰通信,又曰送吉期;谓亲迎则曰大娶;谓入赘曰倒踏门;谓无子招婿者曰养老女婿;谓以女与人为继妻者曰填房;谓娶再醮之妇曰后婚;谓娶妾曰置偏房,又曰搭偏厦;谓男子有外交者曰走花道儿;谓妇人之不贞者曰半掩门”。这些民间俗语有许多今天仍然存在于口语中。本书还以很大的篇幅记述了作者故乡一带的百工技艺、商贾市肆、民俗民风及轶事琐闻等等,如第4卷“造室十事”条,列举了当地建房通用的打夯、测平、煮灰、码磉、上梁、垒墙、盛泥、飞瓦、安门、打炕共10道工序;“消寒十二事”条,一一记述暖砚、冰床、手炉、脚婆、菜窖、饭囷、支锅瓦、煤球、选炭、火锅、风斗、神仙炉等冬日必用物品,为研究当时的民俗及社会生活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人虎传
笔记小说。唐李景亮撰。一卷。景亮,唐进士,余皆未详。是编记陇西李徵偶患狂疾而变为虎,颇通人言,讲义气人性,待旧友厚,眷念妻儿。叙述娓娓动听,令人感痛呜咽。全文二千字。有《古今说海》、《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丛书本。
原毁
唐韩愈撰。“原”是古代一种专门用来推论事理的文章,源自韩愈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原”有推原其本之意,“原毁”就是推论毁谤的根源。 韩愈所处的唐代中期,社会矛盾重重,朝官以及士大夫之间党同伐异,相互毁谤,已流为社会风气。作者怀才不遇,屡遭左迁,对士大夫中那些“责人也详”、“待己也廉”的颓风深恶痛绝,所以在此文中,比较了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分析了一般人好诽谤、贬低别人的原因,指出形成这种风气的社会心理就在于“忌”,同时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互相攻击的现象也表示了愤慨,渲泄了内心的不平之气。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一个“毁”字展开议论,段与段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通篇运用对比,语言多用排句和偶句,同时句型长短不一而又错综变化,具有散文特有的节奏感。
注成唯识论
注成唯识论,卷十七,唐佚名撰,日本定胤题记。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一卷,唐不空译。说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大要。常称曰十八会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