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世思

- 姓名:佟世思
- 别名:字俨若,又字葭沚,号退庵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52
- 逝世日期:1693
- 民族族群:
佟世思(1652-1693),清代诗人。字俨若,又字葭沚,号退庵。汉军正蓝旗人,世居抚顺。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荫生选授广西贺县知县,调思恩知县,卒于官。少有才思,喜结交文人名士,而性格豪爽,自谓所喜者三事:作诗、饮酒与不说谎。诗多纪行赠答之作,风格轻快俊逸,如《龙潭酒家》:“杨柳晴江一住船,白头老妇旧炉边。亲来把酒郎君醉,细数春风十六年。”诗中对清初时事也有所涉及,《七律一首》记耿精忠兵变事败后被俘至京师,范承谟之子请手刃之:“白马霜蹄快似飞,见君今日复仇归。刀才饱啖渠魁肉,血肉模糊孝子衣。河岸乌声喧秃树,城根人影倒斜晖。出门更向深松去,洒血高原泪乱挥。”他又善填词,其词以刻划离情别绪为主,笔触细腻,婉约情深,代表作有〔南浦〕《旅况》等篇。著有《与梅堂遗集》12卷,其中诗10卷,词1卷,文1卷;又著有《耳书》1卷、《鲊话》1卷。
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其始祖佟达礼因边功世袭指挥同知。至曾祖佟养义之时,已家资巨万的佟氏举家从抚顺迁居辽阳。万历年间,因其抚顺族人佟养性投降后金而受株连,全家人非死即逃,屡遭劫难。幸亏其祖父是大清重要谋臣范楠(范文程之父)的门婿,得到范家的全力保护,才逃过一劫。佟世思一生困顿,仅靠父辈的功劳,在康熙年间任过今广西贺县与思恩的县令,但其“少负俊才,喜结名流。尝谓自顾而喜者三事:作诗饮酒与不说谎”,对文学的热爱使其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而其自言“作诗以性情深厚为本”,观其一生创作留存下来的诗、文、词的合集《与梅堂遗集》,用记录形式写成的笔记体著作《鲊话》和《耳书》,即体现了他性情深厚的本性。其中用志怪手法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耳书》,尤为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学成就。小说集分为人、物、神、异四个部分,包括六十三则故事。
猜你喜欢的书
自由主义
英国霍布豪斯著政治著作。该书是一部对19世纪自由主义在英国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重点在于论述边沁、穆勒、格莱斯顿和科布登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彼此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表述了作者本人对于自由主义的见解,认为自由与平等紧密结合,社会是仲裁人,其任务是主持公道。国家的职责是为个性创造发展的条件,使公民能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所需的一切。 该书全面表述了霍布豪斯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成为20世纪英国新自由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对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西域行程记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地,前后凡五次往返。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诚、暹等从肃州(今甘肃酒泉)出发,经嘉峪关、哈密、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阿斯塔那)、土尔番(今新疆吐鲁番)、阿力马力(今新疆霍城东)、亦息渴儿(今伊塞克湖)、养夷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达失干(今哈萨克斯坦塔什干)、渴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买母纳(今阿富汗迈马纳)等地,该年闰九月抵达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永乐十四年后,诚、暹二人将此次出使的路程、时间、道里以及途中所见闻之地形、山川、城市、各族头人迎送等情况写成该书,按月、日顺序排列,详尽而言简。该书对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及西域、中亚地理有重大价值。该书无刊本流行,民国时国立北平图书馆曾将其明抄本影印,收入善本丛书第一集中,前附谢国桢所作跋文一篇。谢文对该书作了初步研究,但将李暹与宦官李达混为一人,则误。
舆地广记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1117)年间。作者结合历史故实来记述政区沿革。首叙历代政区,次按元丰时4京、23路分区,分述州县建置沿革;每路下附有外化州县。运用略古详今、纵横解剖的著作方法,使其原委详明,纵横兼备,系统清晰,条理分明,颇便于检索。
修真秘录
修真秘录,原题「前商州丰阳县主簿符度仁纂」。约出于唐宋间。《通志•艺文略》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此书为食疗保健著作,分〈食宜〉、〈月宜〉二篇。乃思仙与真人问答,论述饮食调养之法,大旨谓选择食物须应四时月令,以和五味,益五脏,治百病为主。〈食宜〉篇列举宜食之肉果谷菜诸类食物百余种,注明其性能及主治疾病。〈月宜〉篇依次列举四时十二月宜食之物。
存家诗稿
明诗别集。杨巍(字伯谦,号梦心)著。初刻于万历间,凡8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自序、邹观光序,末有吕时臣后序。《四库全书总目》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自语称己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补晋臬,提举曹怍始引导他学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可见他是中年后才学诗,但很快就显露出创作上的才能。《四库全书》馆臣评其诗说,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禛《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心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禛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今观其集,诗作的确清逸开爽,难怪其诗当时就深受李开先等人的推重。
吴晗论明史
作者吴晗。《吴晗论明史》汇集了明史大家吴晗多部关于明史研究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编排整理,更加完整、精炼地向读者展示出大明朝历史的华卷。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政治大势”“制度变迁”“世情百态”“风云人物”。涵盖了明朝政治、制度、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深刻揭示了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书中文字通俗易懂,可读性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