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

- 姓名:陈高
- 别名:字子上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温州(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315
- 逝世日期:1367
- 民族族群:
陈高(1315—1367),字子上,自号不系舟渔者,温州(今属浙江)人。至正十四年(1354)进士,授庆元路录事,不到三年,自行免去。方国珍义军占领浙东,他拒绝方氏征聘。再授慈溪县尹,亦不起。义军占领平阳后,弃妻、子,往来闽浙间。至正二十六年,浮海至山东,见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于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欲授以官职,知非其所愿,亦不勉强,不久病卒,年五十三。其诗文自举子时即为流辈所推重,得张翥、欧阳玄、贡师泰等赏识,文章风格颇雅洁。前人说他“为诗上溯汉、魏,齐、梁以下不论”(见揭汯作《墓志铭》),这是元诗坛古诗宗汉、魏的传统。清四库馆臣认为他的五言古诗“源出陶潜”,就其部分五古而言,有冲淡和平之风,如《青田山房为刘养愚赋》,极富恬淡之情,语言平易自然,去尽雕饰,写景与抒怀都有陶诗的情貌。五言律之佳者,如《新岁忆曾子白》、《赠章以元昆仲》等则有诗律较细、工整而又自然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评他的近体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亦元季之铮铮者”,这主要表现在感叹时艰的律体中,近于杜诗的沉郁顿挫。七言古体则非其所长,绝名也不甚经意。陈高诗内容较丰富,他站在元王朝的立场,诗中常有对时局的忧虑,这在《丁酉岁述怀一百韵》中有较详细的记叙。对当时“官粮预借三年后,军食尤居两税先”(《即事漫题》)这种对百姓的盘剥也有所揭露。他出仕时间很短,却有对官场险恶的叹息。在元末动乱中,他四处奔波,因而诗中常有思乡之情。此外,还有送别、隐逸、写景、咏物等题材。《种橦花》一诗记叙了种植棉花的全过程,当时棉花传到江浙为时不久,此诗有史料价值,被采入《木绵谱》。明洪武初,苏伯衡访其遗集,厘定成编,题为《子上存稿》,不知何人改称《不系舟渔集》,十五卷、附录一卷。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揭汯《陈子上先生墓志铭》、《元诗选·初集》小传、《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元书》卷九二。
陈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尊白堂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虞俦著。据陈贵谊原序,本有22卷,年久有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编为诗4卷、文2卷。集名“尊白”,即表示对白居易的仰慕。在《读白乐天诗集》中有“大节更思公出处,寥寥千载是吾师”的句子。《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作韵语,类皆明白显畅,不事藻饰。其真朴之处,颇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处,亦颇近居易”。如《劝农》一诗所表现的忧国忧民之心,与白居易的精神极为相通:“平生忧国愿年丰,荒政那知技已穷。千里农桑千里雨,一番桃李一番风。宦游老去春强半,劝相归来日过中。自愧活人无好手,只将水旱祷天公。”散文大多是制诰、札子,其中有些对时政的议论,十分激切。如《上时政阙失札子》内有“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言路之开,社稷之福也”等语,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切。
兰轩集
元代诗文别集。16卷。王旭撰。据明人焦 《国史经籍志》所载,《兰轩集》原本为20卷。原本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16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收入辑本《兰轩集》16卷,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版本。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8为七言律诗,卷9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10为表、书、启、疏、檄,卷11为序,卷12-13为记,卷14为题跋、赞、文,卷15为说,卷16为铭、碑、传。王旭的诗,以七言律诗数量最多,以五言古诗质量最高。他的诗往往随心所欲地抒写个人情怀,并不着力于雕章琢句,常给人气格超迈的印象,比较容易感染读者。他的古文多讲学家之言,文学色彩较淡,以议论和平通达,说理细致入微见长。他身处元初盛世却困顿终身,诗文中贯穿着怀才不遇、难为当权者所用的感慨。七言绝句《扬州城下》、《燕城书怀》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宸垣识略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大内宫苑、皇城、内城、外城和郊垌)的史地人文情况。书中胪列城市,条析坊巷,杂载寺观,间徵轶事,收录诗歌,采掇大纲,事详语略。吴长元久居北京,他根据自己的实地考查与史籍、碑碣想印证,对所据底本疏略未尽之处予以增补,错误不实之处予以纠正质疑。书中考证的文字,原为《日下旧闻》中的加“原按”,补遗的文字加“补按”,《日下旧闻考》中的加“考按”,作者自己考证的加“长元按”。书前冠有18幅地图(城池、大内皇城、八旗界址、西山园囿等),可称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旅游地图。
铁冠图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新镌绣像铁冠图忠烈全传》,全称《铁冠图忠烈全传》,一名《忠烈奇书》、《铁冠图全传》,又名《崇祯惨史》。八卷五十回。题“松滋山人编”, “龙岩子较阅”,首有无名氏序,未署年月。另有四卷本,题“南亩老农辑”,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郑振铎说: “此书的作者,不知何人。创作的时代大约总在清初,也许较《新史奇观》为略后些。” (《中国小说提要》,载《中国文学研究》上)可进一步推断在康熙六年(1667)后,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前,依据见后。主要叙述李自成起事始末。
温室洗浴众僧经
全一卷。略称温室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医王耆域请佛及众僧于所设温室洗浴,佛乃为说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而得七福报。
补陀洛迦山传
佛教史志。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一卷。共分五部分:(1)自在功德品,引《观音三昧经》、《大悲经》、《楞严经》、《法华经》、《大悲心总持经》等,论述观世音菩萨的功德;(2)洞宇封城品,记述了普陀山的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3)应感祥瑞品,叙述了普陀山之为观音菩萨道场的由来;(4)兴建沿革品,记述普陀山历代寺院的情况;(5)附录,记述武林(西湖)西山天竺寺和蓟州雾灵山观音菩萨像的灵异。后载唐人作《观音大士赞》一篇和诗咏七首,系明慧瑄补编。本书元刻本不存,明天顺六年(1462)慧瑄重刻。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按明刊本影印编入《宛委别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