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岐

张尔岐
  • 姓名:张尔岐
  • 别名:字稷若,号蒿庵居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济南济阳(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1612
  • 逝世日期:1678
  • 民族族群:

张尔岐(1612~1678),明清之际学者。字稷若,号蒿庵居士,又号汗漫。济南济阳(今属山东)人。自幼攻读《四子书》和应试的八股文,后考取诸生。明末理学不断受到冲击之时,仍墨守程朱学说,倡“性命”理论,著《天道论》、《中庸论》,竭力维护孔孟程朱“道统”。兵难毁家后,悲不欲生,欲弃家入山,因母在无养,不果,自此无意人间名利,绝意科举,而学乃益笃。他反对在国难当头,卖身发迹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矜巧舌,文章熟,夸善斗”(《蒿庵集》卷四),不足为法。清廷以其为宿儒,举其名贡入太学,劝其入仕,推辞不就,讲学故里,以教授乡间子弟和埋头著述为务。学术上与顾炎武、刘友生、李象先、李顒、王宏撰等人交往密切,并且接受了顾“博学行己”的主张,认为“《论学书》(顾书),粹然儒者之言,特拈博学、行己二事以为学鹄,确当不易,真足砭好高无价之病;‘行己有耻’一语,更觉切至。……苟博学有耻,真实践履,自当因标见本,合散知总,心性天命,将有不待言而庶几一遇者。故性命之理,胜说不可也,未始不可默喻;侈于人不可也,未始不可验诸己;强探力索于一日不可也,未始不可优裕渐渍,以俟自悟”(《蒿庵集·答顾炎武书》)。故其学宗程朱,“以笃志力行为先务,虽崇尚“性命”之说,甚至做文章也是“只字必谨,而皆得于经之意。”(《碑传集》卷一百三十)但也部分地接受了汉学家们的“实学”思想,因此,他为学既钻研宋学的“义理”,也从事汉学的考据,并且“深于汉儒之经而不沿训诂,邃于宋儒之理而不袭语录”(同上),表现出一定的独创精神。但他主张研求程朱“性命”学说的目的,是要从中阐扬中庸之道,“欲倡正学于天下。”(同上)虽好治经,但仍与王夫之同偏性理,终非经师。对其偏重“义理”的倾向,顾炎武曾致书批评规劝,指出:“心性天命于学者本无涉”(同上),而笃守“性命”之说,是“自为竭绝之道”(同上)。但他自閟一意,终不以为然。对其所著《仪礼郑注句读》,顾炎武又誉为“独精三礼,卓然经师。”(《清学案小识·翼道学案》)著作还有《周易说略》、《诗经说略》、《夏小正》、《弟子职注》、《老子说略》、《春秋传议》、《蒿庵集》、《蒿庵闲语》等书。

张尔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于坚持常久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关系,他总结为“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关于当时人情险恶,世事艰难,作者也有议论,“虎狼存父子之仁,蜂蚁有君臣之义,虫盖有时而人也。今人仁不如虎狼,而虐如之;义不如蜂蚁,而毒如之,是人亦有时而虫矣。然虫之人也,进也;人之虫也,退也。人之不如虫也,哀夫。”也有一些文字,则反映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如“高不虚也,卑不污也,明而无耀也,暗而无昧也,张乎其博,而非空也,敛乎其约,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其中也。而莫过莫不及也。心之本体盖如此。”此书版本很多,择其要者录于下:《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金声玉振集·撰述》、《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广集、《说郛》续卷四、《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 子类、《广四十家小说》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1959年补印。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选择日辰吉凶之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金符经》,言观星择日之术。谓天有九星(即妖星、或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已、人专、立早),轮流值日。凡人家有起造、婚丧、迁徙、祭祀、出行等事,须慎择日辰,如遇吉星当值则万事如意,遇凶星则家破人亡。书中依六十甲子顺序排列每年十二月日历,标明每日当值星宿名称及所主吉凶。世人有事可查看日历,推算吉凶。 第二《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传为诸葛孔明所传。此图共三幅,皆为圆形日历表,标明一年十二月每日吉凶。人家行事可依此图选择吉日,回避凶煞之时。 第三,此书末杂抄短文数条,皆与推算日辰吉凶有关。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元道士混然子王玠(字道渊)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小坡的生日

小坡的生日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要联合起来共同奋斗的主题。主人公小坡是侨居新加坡的中国孩子。他父亲原籍广东,是国货店老板,但是他瞧不起同是被压迫民族的印度人和马来人,对福建人、上海人也抱有成见。小坡不理解他父亲为什么讨厌一切“非广东人”,并对此反感。小坡心目中的“伟人”是看门的老印度,他的志愿是长大了当看门的印度人和马来巡警,也不认为邻居福建人林老板象他父亲说的那么可恶,而且对他抱有好感。小坡要好的朋友是两个马来姑娘,三个印度小孩,两个福建小孩和一个广东小孩。他常背着父母同这些小孩一起玩耍,在小坡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民族、种族的隔阂。作品共有18节,后7节写梦境,但也涉及现实生活。作者说,他“愿意把东方小孩全拉到一处去玩,将来也许在同一战线上去争战!”“因为东方已经是受着人类所有的一切压迫,从哪儿想,他都应当革命。”(《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

金刚经石注

金刚经石注

金刚经石注,一卷,清石成金撰集并序,出石氏全集传家宝。

灵隐文禅师语录

灵隐文禅师语录

三卷,清 文说,福度复编。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破山明,依驹本印。卷上收上堂;卷二收小参、法语、机缘、颂古、牧牛颂;卷三收杂偈、联芳、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