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

- 姓名:弗雷格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德国魏玛
- 出生日期:1848年11月8日
- 逝世日期:1925年7月26日
- 民族族群: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被公认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1848年生于德国魏玛,1869~1871年先后在耶拿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哲学,1873年获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874年在耶拿大学数学系任教,1879年起任数学教授,直至1918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1879)、《算术的基础:对数这个概念所作的逻辑的和数学的研究》(1884)、《算术的基本法则》(第一卷,1893;第二卷,1903)。重要的论文有:“函数和概念”(1891)、“论概念和对象”(1892)、“论意义和意谓”(1892)。其中《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是弗雷格思想体系的坚实基础,它提供了一种形式语言和一个一阶谓词演算系统。在此基础上,弗雷格向着两个方向展开了他的工作:试图从逻辑推出数学,即用逻辑方法定义数的概念,建立算术的形式系统;试图探讨逻辑哲学,即把概念文字扩展到自然语言中句子的分析,建立逻辑哲学体系。在逻辑学方面,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数学制定坚实的逻辑基础。他将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别开来,批判了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学派。不能用心理的过程来解释逻辑的概念、规律,用心理的东西也不能说明逻辑和数学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普遍性,充分重视数学与逻辑的密切关系。概念是某些特殊类型的抽象实体,概念词是指称这些概念的语言表达式,要理解意义的性质必须要考察在语言的使用中所发现的某些客观的特征。他反对传统逻辑把一切语句都看成具有主-谓形式的观点,而用专名和概念词的区别来代替主词和谓词的区别。概念是判断的谓词,专名是判断的主词,不能将二者混同使用。正如函数有不同的阶一样,概念也有一阶概念和二阶概念之分,混淆了这种区分,就会产生无意义的命题。在语言哲学方面,他指出决不可孤立地寻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能在一个命题的前后关系中寻问词的意义,即在语句的语境中才能确定词的意义。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只有把单个语词看成是有助于句子的形成和使用时,才能理解其意义。他对语境的重要性的强调,对后期维特根斯坦及日常语言学派有重要的影响。自然语言并不完善,应建立一种逻辑上完善的语言,他所创造的那个形式化逻辑系统就是这种语言的一种形式。弗雷格的另一突出贡献在于首次区分了含义和指称。一个命题具有三个因素:名称、指称和含义。两个专名可能具有不同含义,而具有相同指称。同一种含义在不同语言中,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述。我们在把握一个语词的含义时,不一定能同时掌握它的指称。另外,有些语句可能只具有意义而无指称,如神话中的语句。我们既不能只考虑语句的意义,也不能只考虑语句的指称,而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制定数学的逻辑基础的过程中,弗雷格创立了数理逻辑,为以后的分析哲学家提供了有用的分析问题的工具,提出的一些具有逻辑-语言性质的哲学问题,也为分析哲学奠定了基础,他的语言哲学思想对分析哲学关于意义问题的探讨发生了重要影响。他被公认为是分析哲学的思想先驱。
弗雷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吗啡
中篇小说《吗啡》是二十世纪俄罗斯白银时期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的早期作品,具有自传性质。小说中两位叙述者运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布尔加科夫运用讽刺、象征等创作手法如实地记录了主人公对工作、生活、疾病、革命的思考和抉择。小说中富含大量的细节描写,但不拖沓冗长;语言简洁、生动、引人入胜--这一直是布尔加科夫固有的创作特色。年轻的俄国医生波利亚科夫来到偏远乡村的一家小诊所,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小有经验,他工作努力并赢得同事的认同。一次剧烈疼痛中,他要求护士安娜给他使用吗啡,缓解应激,日后渐渐地成瘾其中…
诊家枢要
脉学著作。1卷。元·滑寿撰,约成书于1359年(至正19年)。本书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包括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三部所主、诊脉之道等内容。其中“诊脉之道”一节,滑氏阐述持脉的要领及察脉法等,颇多独到的见解。而在切脉方面,滑氏所归纳总结的“举”(轻手切脉,相当于浮取法)、“按”(重手切脉,相当于沉取法)、“寻”(不轻不重,介于浮取、沉取之间的中取法)三法,尤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和效法。继之分析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缓、滑、涩、长、短、大、小、紧、弱、动、伏、促、结、芤、革、濡、牢、散、细、代等二十九脉脉象及其主病。后述妇人及小儿脉法,论述简明扼要。此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文囿《医述》)及“持脉总论”(出李中梓《士材三书》)。该书有周氏医学丛书等数种木刻或石印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中国通史(第七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本卷综述五代、辽、宋、西夏、金史,分序说、综述、典志、传记4编。在序说中,对这个时期历史研究的材料、研究状况、考古发现分门别类进行概述;在综述中通贯叙述这前后近500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典志中对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进行研究;在传记中对重要人物作了生动具体的论述,并对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作颇具深度的概括。参与本卷撰写的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全书内容丰富,叙事全面,语言流畅,是国内外第一部通贯综述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断代史巨制。
性理大全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唯识义
日僧真兴撰,六卷分本末。明历四年出版,收入《大正藏》第71卷。
僧宝正续传
凡七卷。宋代僧石室祖琇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系宋代禅林之名僧传。祖琇辑录罗汉系南、圆通道旻、兜率惠照、黄龙道震、德山木上座、临济金刚王等,计三十人之传及宗乘语要,并于每一传之后附赞语一篇。卷末附录‘代古塔主与洪觉范书’,举出觉范所著僧宝传之三失,加以诘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