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应发

- 姓名:梅应发
- 别名:字定夫,号艮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广德(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梅应发,字定夫,号艮翁,广德(今属安徽)人。喜抄书,从吴潜学,与叔祖履道同补太学。宝祐元年进士。开庆元年,为庆元府教授,纂辑《四明续志》(存)。景定五年,知福州。咸淳六年,为宗学博士。官至直宝章阁、太府卿。入元不仕,大德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宝章阁馀稿》三十二卷,今存元刻本《艮岩馀稿》残卷。事迹见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吴黻《艮岩馀稿序》。
梅应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是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菩。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克拉丽莎是奥地利将军的女儿,她的男友是法国人,战争爆发后查无音讯,她不敢和任何人提及他,甚至在自己的父亲那里也不敢,只因为他是敌对国的人,也就是敌人,而怀上敌人的孩子又是何其大的罪过!战争让相恋的人不能见面,让至亲好友不能交往,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茨威格最大的痛最终出现在《克拉丽莎》中。茨威格深受中国读者喜爱,2022年是他折世八十周年,此时准出茨威格这部遗菩的单行本,作为对他的纪念。
醒梦骈言
又名《醒世奇言》,全书十二回,有清代刊本。书署“守朴翁编次”,然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每回演写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均可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对应篇目。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根据《聊斋志异》原本改写的《白话聊斋》。书中故事都是写下层社会生活的,具有浓厚的平民文学色彩。全书各篇故事结构完整,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清新可读,堪称清代话本小说中的佳作。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东坡词说》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撰著的两本小书。顾先生善于作词,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讲词方式,强调兴会体悟,以禅说词,在当代词学界可谓独树一帜。《稼轩词说》在天津《民国日报》“民园”副刊陆续发表,从1947年9月3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共刊25次。《东坡词说》自1948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文学”副刊刊载,但其内容并未完全登载,后出版时才完整发表。报纸刊载时,多有误植,且标点未尽得宜,1980年代整理出版《顾随文集》时对原刊多有校正,本书以《顾随文集》本为底本。《稼轩词说》成书在前,《东坡词说》成书在后,二书排序,自当以稼轩在前,东坡居后,如此逻辑思理更为严谨,不宜乱其次序。
七俱胝独部法
一卷。唐·善无畏译。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为密教准提法典据之一。又称《七俱胝独部轨》,属于杂部密教。善无畏原译有《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略称《准提陀罗尼经》)一经,其后根据该经略作增删而成本书。内容包含︰坛法、念诵法、成验法、广明自在法、天得大神足法等五类,且另加准提别法。但经中未列出《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中所有的准提陀罗尼。
漆园指通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家教外别传",并以禅学思想全新注解《庄子》,对《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篇章都作了符合禅学思想的新阐释。俍亭净挺同大多数逃禅遗儒不同的是,他在精神上完成了由儒而禅的内在心灵转化,并以禅为生命的最终归宿。这种心路的巨大转变既是世变的‘不得已’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潮合一倾向在明清学术思想上的反映。
观无量寿佛经疏
佛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集记。4卷。此书由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组成。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皆可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净土。把称名念佛作为“正业”,而把读经、礼拜、赞叹、观察作为“助业”,认为“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死后均可往生净土。其特点是:①辨《观无量寿经》的宗体不同。以观佛三昧二义为宗,一心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为体;②显示往生的门路不同。即经中所说定、散二门,本书以十六观的前第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定善是韦提希启请,散善是佛陀自说;③净土的果体不同。众生所生的净土和所见的弥陀佛身,本书认为是报身报土,并主张凡夫身可以带业往生;④指出须要发三种心。即若有众生愿生净土者,发三种心即得往生;一为至诚心即真实心,二为深心即深信心,三为回向发愿心;⑤指出念佛的因缘有亲缘、近缘、增上缘三种;⑥说明二类净业。一类是依据净土三经一论所说,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五行。其中称名行,即念佛名号,念念不舍而入正定(心系一境),名为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等四行作为回向,名为助业。这两种业称正行。此外种种散善又成一类,称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