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仲

- 姓名:孔文仲
- 别名:字经父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33
- 逝世日期:1088
- 民族族群:
孔文仲(1033~1088),字经父,关于其里籍,历史上有不同说法(见下引文,其二弟同),以“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之说为多。文仲性刚直,寡言笑,自幼好学,工于词赋,嘉祐六年(1061)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苏杭尉,再命南康军司户,以司封使湖北,后荐举为台州军事推官。熙宁二年(1070),即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年,朝廷实行改革,翰林学士范镇举荐文仲至神宗皇帝前对策。孔文仲对策九千言,力驳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被神宗罢还故官。后历任国子监直讲,授三班主簿,不久迁著作郎通判,出任保德军通判。元祐元年(1086),时哲宗以十岁幼龄继位,太皇太后亲临听政,罢废新令,孔文仲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升起居舍人,拜左谏议大夫。后因直奏“青苗”“免役”诸法利弊,元祐二年(1087)改任中书舍人。元祐三年病卒于京,年五十六(《宋史》本传作五十一)。文仲勤苦力学,该贯经史传注、百氏子集,至于天文术数之书,无不讲诵,议论浃洽精辨,与其弟武仲、平仲称为“清江三孔”。应进士试时,吕夏卿为阅卷官,谓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章似荀子、扬雄。诗歌留存者不多,风格近于苏轼,《早行》诗叙述旅途之艰辛,悲悯之中而无怨苦,有安分止足之态(《载酒园诗话》)。《秋月》、《次韵钱穆父新凉可喜》、《将至南都途中感旧二首寄钱穆父》等诗也清新可诵。著有文集五十卷(苏颂《孔公墓志铭》),其诗文多有散佚,后于南宋庆元间合刻《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仅收有孔文仲诗文二卷。现存《清江三孔集》有两种版本:四十卷本,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三十卷本,有清御儿吕氏讲习堂影写元刊本,鲍廷博校跋清抄本。《全宋诗》卷八四二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一七六○至一七六一收其文二卷。事迹见苏颂《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本传。
孔文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历代帝王宅京记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又名《历代宅京记》。共20卷。记载自上古伏羲以后迄于元代,历代帝王的建都所在及有关事迹。前2卷为总叙。后18卷仿照宋程大昌《雍录》、宋敏求《长安志》的体例,分叙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中、晋阳、太原、大名、开封、宋州、临安、临潢、幽州、辽阳、大定、会宁、开平各地的城池、宫室、郊庙、都邑及建置年月和事迹。此书为《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姊妹篇,《肇域志》专记舆地,《天下郡国利病书》重在政事,此书“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此书的编纂宗旨,据作者之甥徐元文序文,是有感于明清朝代的兴替,思以济世安民,“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论今”,这与作者经世致用的一贯主张是相一致的。阮元序文称《肇域志》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均为未成稿,且卷帙繁浩,传抄多有脱误,该书则“不似《肇域志》之烦矣。”评价说:“宁人顾氏,崎岖南北,所考山川、都邑,城郭、宫室,皆出自实践。当先生盛游之时,尝以一骡二马载书自随,所至扼塞,即呼老兵土民,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郡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经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有遗忘,则又发书而熟读之,其精审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价说:“征引评核,考据亦颂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该书第12卷中所录邺城资料,全卷皆录自明嘉靖《彰德府志》第8卷之《邺都宫室志》,而《邺都宫室志》则出自宋代《相台志》,为目前所知有关邺城的最重要的史料。此书版本有抄本及刊本多种。1984年中华书局以嘉庆十三年(1808)采贤堂刊本为底本,参校以《槐庐丛书》三编本、《碧琳瑯馆丛书》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出版点校本,书末编有地名索引,是目前较好的普及本。
客尘医话
医话。清计楠撰。三卷。楠字寿齐,秀水 (今浙江嘉兴) 人。辑有《一草堂医书》等。此书刊于嘉庆九年 (1804)。卷一杂症述略。论南人多温病而少真正伤寒、不可概从六经论治、温病以舌色尤为先务等,并对时疫、咳嗽、痰、臌膈、脚气、诸痛、惊证等辨证论治均有论述。卷二妇科述略。认为治妇科病必先明冲任之脉,指出妇人肝气病、妊娠伤寒温热证最为难治,并载血结胞门、安胎、胎前论治等。其中附举二十八例证治。卷三产后述略。论妇科病以产后为重、新产妇三病、产后诸病总宜以生化汤为主等,并列举三十四例证治,认为其中以产后赤白痢最为难治。书中详析温病、内科杂病、妇产科及个别儿科病的病因病机与证治,亦有引据古医籍及名医论述者。治法偏重于补。自言看胎产诸症二十余年,遇大险大危之候,竟得十中挽回七八,皆以用补得宜,不随世俗以治标逐瘀为先务。有一定临证参考价值。有嘉庆九年刻本,民国七年 (1918) 大东书局影印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红铅入黑铅诀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诀乃唐人撰述,与《玉清内书》所述相似。述卦象火候、药物阴阳、水土金同为一家。
上清经真丹秘诀
经名:上清经真丹秘诀。未着撰人。似出朴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乃南宋人所集。述地仙丹药之名号、治症、修炼次第及服食方法。
台战演义
章回小说。二集十二卷。近代无名氏著。叙大将军刘永福于安南抗清,百战百胜,后移师台湾。甲午以后,清廷割地赔款,将台岛割与倭寇。倭寇登台后,陷台北、基隆。刘大将军与丘逢甲等连出奇计,大挫倭兵,并擒倭酋桦山氏,台民誉之为“撼山易,撼刘家军难”。本书以台战史实为背景,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苏格拉底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苏格拉底》钱智修著。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雕刻师家庭,曾受过哲学教养,喜欢研讨人生处世问题。环绕在他周围的都是一些反对雅典民主政体,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小集团。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在于教导人们过道德生活,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认识普通的道德规范和公共福利,在他看来,美德和知识是同一样东西。他好以这种道德观去向别人进行“精神治疗”,凡与他意见不合的就会遭他破口大骂,因此树敌甚多,积怨甚广,最后被人控以冒渎国家之神,蛊惑青年之罪判处死刑,在狱中服毒自杀。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学说仅见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和阿里斯托芬诸人的纪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