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住

- 姓名:拜住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朝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96或1298
- 逝世日期:1323
- 民族族群:
拜住(1296或1298—1323),元朝大臣。蒙古札剌儿氏。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华黎后裔,中书右丞相安童孙。至大二年(1309),以世勋子孙袭为宿卫长。延祐二年(1315),任太常礼仪院使。四年(1317),进大司徒。熟知蒙古典故、太祖圣训,遵行之;好儒学,广延儒士谘访古今礼乐刑政、治乱得失,故深通汉族传统礼仪。七年(1320)英宗即位,任中书平章政事。以徽政使失烈门擅权乱政,结党谋逆,受命擒诛之,进中书左丞相。屡谏英宗节制奢侈,陈治国安民之道,深受倚重。至治二年(1322),请立宗仁卫以总漠北流民,给予赈恤,官赎被鬻为奴者,使流民得安。察右丞相铁木迭儿恃权擅政,广立朋党,鬻狱卖官,肆杀异己,遂屡谏英宗止之,使之不得肆行其奸。同年,进中书右丞相,辅英宗推行新政,召用贤良,罢黜冗官,减免税役,颁行《大元通制》,其改革引起蒙古守旧贵族的反对。三年(1323),以铁木迭儿生前罪恶日彰,奏请夺其官爵制书,毁其碑,并根究其党,引起其党铁失等的恐惧和不满。同年八月,随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南还,至南坡,与英宗同遭铁失等杀害。泰定初,以功追封东平王。
拜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谈词论曲
本书作者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龙榆生。本书分为上下篇,从词曲的发展到词曲的安排用法,思想感情表达均有论述。本书对研究词曲史、声律学以及词曲写作,都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书中所引例子,多为脍炙人口的名作,通过介绍和评析,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作为一本国学大师的入门级图书,无论读者想要学习进步,还是想要鉴赏研究都能得到满足。此次重版,除在内容上重新编辑整合,还大胆地重拟了经典书名,使经典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遯斋闲览
笔记著作。宋陈正敏撰。陈正敏,号遁翁,延平(今属福建)人。另著有《剑溪野语》。《遁斋闲览》十四卷,成书于宋徽宗崇宁、大观间(1102—1110)。原书久佚。《说郛》(涵芬楼本)有节编本,署范正敏撰,仅四十四则。另有佚文散见于《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草堂诗话》、《竹庄诗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能改斋漫录》等。该书多记平昔见闻,分名贤、野逸、诗谈、证误、杂评、人事、喈噱、泛志、风土、动植十门,其中“诗谈”等门记述诗事、论诗评诗及考释诗句等均属诗话内容。其论诗大抵主“意”、主“趣”,如称:“凡诗之咏物,虽平淡、巧丽不同,要能以随意造语为主。”又评诗多标举“趣向”、“景趣”、“得趣”等。于诗人则极称王安石,多引其诗及评诗之语,至于其诋排李白之论亦附和之。于此大致可见该书诗学倾向。
疠疡机要
外科著作。明薛己撰。三卷。已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是书成于嘉靖八年(1529),是我国早期论述麻风病专著。上卷至中卷论疠疡本证、变证、兼证、类证的辨证治疗,并附治验。下卷为各证所用方药。薛氏对麻风病的诊治经验丰富。认为:“若眉毛先落者,毒在肺。面发紫泡者,毒在肝。脚底发痛或穿者,毒在肾。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目先损者,毒在心。此五脏受之重也。”并指出:皮肉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血死烂溃,筋死指脱,骨死鼻梁柱坏,皆属五脏受伤,均属不治。如“恶血凝滞在肌表经络者,宜刺宜汗”。并主张用六味丸和七味白术散治疗。书中所载医案也较精当,故颇为后世医家推崇。有明刻《薛氏医案》单行本,《薛氏医案》(1921—1926)大成书局石印本。
醋葫芦
明代白话中篇小说。四卷二十回。封面题“且笑厂评演小说”,首序署“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题”,正文前题“西子湖伏雌教主编”;每卷评者,又屡易其名;卷一为“且笑厂芙蓉癖者”,卷二署“心月主人”,卷三署“大堤游冶”,卷四署“弄月主人、竹醉山人同评”,可谓名目繁多,变化多端,实则当为一人。因版式与《弁而钗》、《宜春香质》两书相同,其署题也有相合(如“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且笑厂芙蓉癖者”等),故当与上两书为“一人所编,一家所刊”。此书封面有题识五行,云其创作的动机为“天下恶皆可惩,惟妬妇人之恶最不易惩”,故为“怕婆”者进此一书。故事叙宋朝年间临安处士成珪娶妻都氏性奇妬,年近六十无子而犹不得娶妾。后在朋友周智等帮助下,偷娶婢女翠苔为妾,生一子。都氏妬劲大发,惊动天府地狱,受尽酷刑,抽去妬筋,幡然悔悟。翠苔还家,夫妻和睦,其子也高中进士。此小说主人公之所以取名都氏、成珪者,据卷首作者之《说原》云: “都氏者,言天下之妇人都如是也。”、 “成珪者,成规也。”这说明了作者的“疗妬”思想是建筑在歧视妇女的基础上。全书又宣扬继宗祀、娶小妾这一套,故品格不高。然而,此小说的故事曲折,语言生动,特别是俗语的运用时有妙处,几个形象也颇具个性。小说中亦杂秽语,并非如孙楷第所说“舍猥亵而言因果报应,殊出意料之外也”。
灵芬馆词话
二卷。清郭麐撰。郭麐著有《金石例补》,是有名的浙派词人。其论词推许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于清代词人则奉朱彝尊为教主。本书论述清初及同时友朋之词,间亦及于宋元诸家。卷首即开宗明义,分词体为四派:风流华美,浑然天成,以晚唐花间诸人与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为代表;施朱传粉,学步习容,含情幽艳,以北宋秦观、周邦彦、贺铸、晁补之等人为代表;一洗华靡,独标清绮,以南宋姜夔、张炎为代表;以绝代天才,凌厉气概,偶尔作歌,而自是雄词高唱,如苏轼、辛弃疾等人。郭麟说苏、辛“别为一宗”,略嫌其粗豪,而盛赞姜、张诸人于“词之能事备矣”,反映了浙派词人论词倾向的偏颇。卷二记载杨伯夔所作《续词品》十二则,所标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淡、疏俊、孤瘦、精炼、灵活之类,与朱彝尊主张的醇雅、清空、温雅、芊丽等等,如出一辙。《灵芬馆词话》对清代词人的作品多有品评,又特别记载了当时许多女性作家的作品,为研究清代词学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郭麟本身是词人,其论词的拗调、拗句等言论,又都是经验之谈,对后人也有借鉴意义。有《灵芬馆全集》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稼轩词
又名《稼轩集》、《辛稼轩集》、《稼轩长短句》、《稼轩乐府》。词别集。南宋辛弃疾撰。四卷。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失败后南归。曾通判建康府,知滁州,历江西、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落职近二十年,晚年任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一生坚持抗金,反对投降,反而遭到打击迫害。为南宋词坛一代宗师。生前已有多种词集本行世。宋刻《稼轩词》之4卷本及12卷本,在当时最为通行,现存各种刻本皆源于此。4卷本,《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皆有著录。此本甲集编成于淳熙元年,所收诸词,大致官建康、滁州、湖北、湖南、江西时所作。乙、丙、丁三集所收,基本上不包括晚年帅浙东、守京口的作品,刊成时间当在嘉泰三年(1203)之前。此本宋刻本无传。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