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诜

- 姓名:孟诜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621
- 逝世日期:713年
- 民族族群:
孟诜[ shēn ](公元621—713年)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
孟诜于唐垂拱初年(公元685年)任凤麟阁舍人,后因得罪武则天,被贬为台州司马。而后又历任春官侍郎、侍读、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他自幼喜欢医学,通晓医药养生,曾拜名医孙思邈为师。在政事之余,孟诜好集医方。他通晓养生之道,长于饮食疗法,主张养性者“善言不离口,良药不离手”。著有《补养方》三卷、《必效方》三卷、《食疗本草》三卷。原书均已亡佚,现存仅有《食疗本草》辑佚本。该书内容丰富,收藏了不少唐代初期本草书中未载的食用药物,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著。
[正 史]
孟诜,汝州梁人①也。举进士。垂拱②初,累迁凤阁舍人。诜少好方术,尝于凤阁侍郎③刘祎之家,见其敕赐金,谓祎之曰:“此药金也。若烧火其上,当有五色气。”试之果然。则天闻而不悦,因事出台州④司马。后累迁春官侍郎⑤。睿宗在藩,召充侍读。长安中,为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初致仕,归伊阳之山第,以药饵为事。诜年虽晚暮,志力如壮,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睿宗即位,召赴京师,将加任用,固辞衰老。景云二年⑥,优诏赐物一百段,又令每岁春秋二时特给羊酒糜粥。开元初,河南尹毕构以诜有古人之风,改其所居为子平里。寻卒,年九十三。
诜所居官,好勾剥⑦为政,虽繁而理⑧。撰《家》、《祭礼》各一卷,《丧服要》二卷,《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
《旧唐书·卷一九一·孟诜传》
〔注 释〕
①汝州梁人:今河南临汝县人。汝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伊州置,治所在承休县(今河南临汝县东)。次年改置襄城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伊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为汝州,治所在梁县(今临汝县)。②垂拱:武则天年号(公元685—688年)。③凤阁舍人、凤阁侍郎:皆为官名。即中书舍人、中书侍郎,武则天称帝时,官名官号尽改。至中宗复位后逐渐复旧。④台州: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海州改名,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县)。⑤春官侍郎:官名,即礼部侍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名。⑥景云二年:公元711年。⑦勾剥:搜括。⑧理:有条理。
猜你喜欢的书
黄帝阴符经疏
黄帝阴符经疏,原题「少室山李筌疏」。三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据考此书并非唐人李筌之作,而系宋人取李筌《阴符经序》与袁淑真《阴符经疏》(亦名《阴符经集解》)拼合而成。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核)、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参两项补其残缺,衍、断则难以复原,约只得原书之半,乃名“半偈”。共载药365种,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本经》药222种,其它后世本草药143种。所选多为常用药,然拼凑周天之数,“未免拘牵附会”(《四库全书提要》)。诸药分《本经》上、中、下三品,《别录》上、中、下三品,其余诸家本草,按时代先后分为第一帙、第二帙等。各药之前,注明出处品级,次列药名、气味良毒、功效主治。注文分两部分,首为“覈(核)曰”,述药之别名、释名、产地、形态、采收、贮存、炮制、畏恶等内容;次为“参曰”,作者于此处常阐发药学理论见解。书中亦常夹引作者之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及明代缪仲淳、王绍隆、李时珍诸家药论。作者常以儒理、佛理推演药理,每从药名、法象、生态等人手阐释药物性能,多使其说涉于虚玄。但在讨论用药适应证时,却能结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细予分辨,颇多经验之谈。故《四库全书提要》谓其“考据该洽,辩论亦颇明晰。于诸家药品,甄录颇严。虽辞稍枝蔓,而于本草,究为有功”。今存清初卢氏月枢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据此转抄本数种。现代有铅印校点本。
陆倕诗集
陆倕的诗词全集共9首。
论语集解义疏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毗尼作持续释
毗尼作持续释,十五卷,唐道宣撰集,清读体续集并序,首题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简称《作持续释》。律学著述。清康熙四年(1665)读体撰。十五卷。系唐道宣的《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的注释书。分三大科:初释本题;次释人题;三随文续释。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
学佛考训
十卷,清净挺辑。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取三古以来百世而上华梵语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为十部碎金积玉一无所遗大要足以赞空王延慧命扶庶类正人伦一览之间儒佛毕备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广且大也息波道人见而善之充厥篇章更为诠次用投贝叶之林将补贯华之义余欢喜踊跃敬题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