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

高尔基
  • 姓名:高尔基
  • 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 性别:
  • 国籍:俄罗斯
  • 出生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
  • 出生日期:1868年3月28日
  • 逝世日期:1936年6月18日
  • 民族族群: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苏联俄罗斯作家。苏联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诞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细木工,母亲是一个小业主的女儿。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878年因外祖父破产,只读过两年书年仅10岁的高尔基便开始自谋生活。他当过学徒、装卸工、面包工人、剧院跑龙套的。社会底层的经历,使他熟悉了普通人的生活、性格。在伏尔加河的轮船上,他做个小伙计,养成了读书的爱好。1884年来到喀山,想上大学,但却进了社会大学,先后做过面包工人、码头搬运工。在这里第一次接触了革命活动,参加了具有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的秘密学习小组。1888至1889年和1891年,他两次漫游,到过俄国许多地方,使他看到俄罗斯的落后、保守、野蛮,也看到人民的力量。1892年开始写作。1898至1899年间,三卷本的《特写和短篇小说》问世,使高尔基一举成名,并迅速蜚声国外。高尔基的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又有现实主义。在他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1892)、《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等赞美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坚强个性,《鹰之歌》(1895—1899)和《海燕之歌》(1901)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大都是描写人民生活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流浪汉的小说,如《切尔卡斯》、《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等,作品表达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情绪,记述了人民的苦难和高贵品质。90年代末期,开始创作中、长篇小说。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1899)通过两代资产阶级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个阶级在俄国的历史命运,刻画了资产阶级的各类人物。福玛对本阶级的背叛,象征这个阶级的自我瓦解。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准备时期,高尔基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社会民主工党的联系日益密切。他支持筹建《火星报》,从经济上支援革命斗争,并刻苦创作,为革命呐喊助威。这时期他创作了中篇小说《三人》 (1900—1901)、剧本《小市民》(1901)、《在底层》(1902),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小说《三人》揭示了对旧制度个别人和无组织的反抗是徒劳无益的。《小市民》通过父子两代人的冲突,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的矛盾,通过工人尼尔的形象,反映了无产阶级要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决心和乐观精神。《底层》(1902)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描述了被抛入社会底层的人们,尖锐地提出了他们的出路问题,批判了消极人道主义的危害,通过剧中人宣布:“人,是伟大的!”“要尊重人!”


1905至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入革命斗争,1905年夏他加入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它们表现了革命工人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向旧制度进行的不调和斗争,塑造了互不雷同的典型的工农代表人物的形象。《母亲》塑造了巴维尔及其母亲两个在无产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经历表现了广大群众在革命年代发生的深刻变化,小说浸透了对历史进步的坚强信念。小说曾受到列宁的赞扬。


两次革命之间的斯托雷平时期,高尔基侨居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受波格丹诺夫等人影响,卷入派系斗争,在小说《忏悔》中宣传造神主义。列宁热情诚挚严肃的批评,使高尔基逐渐认识了错误,脱离了“前进派”集团。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如《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夏天》、《奥克洛夫镇》及自传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在人间》等。1913年,接受列宁建议回到俄国。


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在政治思想上同列宁发生了暂短的分歧。1918年在列宁的帮助下,克服了迷误。因积极工作,积劳成疾,1921年在列宁敦促下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回国。在国外期间,写出了《文学写照》、《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并开始长篇史诗《克里·萨木金的一生》的写作。但这部小说并未完成。回国后在国内旅行,为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所鼓舞,写了《苏联游记》、《英雄的故事》等反映祖国巨变的作品。20年代末至30年代,高尔基的大量特写和政论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一切保守势力的憎恨。1934年苏联作家协会成立,他出任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为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剧本》、《苏联文学》等作品中,在大量的讲演和书信中,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早在20世纪初,高尔基的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瞿秋白翻译了《海燕之歌》、《母亲》。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对中国革命文艺的成长发生过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贩书偶记

贩书偶记

目录书。孙殿起撰。1936年孙氏借闲居排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附书名、著者四角号码索引。1982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重印,附雷梦水《正误并补遗》,较为完善。孙殿起,撰《贩书偶记》、《丛书书目拾遗》、《清代禁书知见录》等,均为学术界重视。本书是孙氏经营古书时随笔记下的古书经眼录,其收录的基本原则为: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概不入录,有之必卷数互异者;非单行本不录,间有在丛书中者,必系初刊单行之本或抽印之本。全书20卷,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书记书名、卷数、著者、版本。著者冠以籍贯。部分书对内容有简单说明,为读者提供必要资料,如《醉爱居印赏》2卷,著录:“王睿章篆、徐逵照校订,乾隆辛酉刊。并附考篆文刀法,笺释字义。结构谨严。”版本一项,有些书对牌记、装潢、版式亦有简单记述,如《补后汉书艺文志》4卷,著录:“番禺侯康撰,无刻书年月,约光绪间刊,据封面背后题菜香室丛书第四集之三则,版心刊有训纂堂丛书贵筑杨氏刊十字。”本书著录的图书大部分为清代及辛亥革命后至抗战前的传统文化著作,达1万余种。从著录范围和数量看,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可视为清乾隆以后的著述总目。本书基本上是普通本线装书目录,但兼收清及近人的稿本、钞本。如“《尚友记》无卷数,江都汪喜荀撰,底稿本。”又如:“《艺术汇谱》1卷《续补》1卷,大兴翁方纲辑,传钞本。”因此,本书又可视为清及近代的版本综录,是查找清及近代古书版本的重要工具书。自1936年出版以后,作者又积累资料6000余条,卒后,助手雷梦水整理成《贩书偶记续编》20卷,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体例一仍前编。合两编所得,达1.6万余种,已远远超过《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与存目的总数,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清代以来古文献资料,在版本目录史上有重要地位。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六十卷。宋章定 (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作于嘉定己已 (1209)。书的体例,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于前,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分隶,再以谱牒传记合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贾执有《姓氏英贤谱》一百卷,其书久佚。但据李善《文选》注所引,前列爵里,后详事迹,其体例与此书相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一书,可能为章定仿效而作。所列共一千一百八十九姓,其中单姓一千一百二十一,复姓六十八。书中所录前代诸人,偶尔有颠倒和疏漏。如冯姓,以春秋冯简子列首,依次为冯唐、冯驩。汉人列在战国人之前。同时,上党守冯亭事却不载。但对于宋代人记述颇详。其人其事,往往为史传所不记。可以弥补史书之不足,为考证者提供了资料。有宋坊刊本、《四库全书》本。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目录详注》是明修 《道藏》 目录注本。白云霁撰。《四库全书 ·子部道家类》所收,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后来的单印本皆据此本。另外,明李杰亦有 《道藏目录详注》4卷,收入 《道藏精华录》,李注实因袭白注。天启丙寅年 (1626) 编成此书。该书分为4卷,依《道藏》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合为7部之旧例,注解经书杂著等目。卷1为洞真部,卷2为洞玄部,卷3为洞神部,其余4部合为第4卷。三洞又各分为12类,即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以千字文为次序,以一字当一函,函各具卷数,如 “天字号计十卷”等,但此卷数与所录书目及原书卷数间有不符者,所题书名与原书亦或不合。间或又有缺录书目。该书注解道经道书目甚简略,于道经下多记卷数、篇目或品目。部分道经叙其出世之由,说多据原经。少数经目下引他书作注,如日字号《大洞玉经》下引 《列仙传》等。经注、杂著诸书,多据原书题名记注、校、集注、编纂者,少数为本书作者所增补,个别有误。注解较详的为山志、宫观志类书,多考释山或宫观所在、历代隐修者及证验等事。《四库提要》谓此书 “如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之例”,又说“自天字至群字,为旧 《藏》之目,自英字至将字,为明人新续之目。”按自天字号至群字号实明 《正统道藏》 目录,自英字号至将字号实明万历 《续道藏》 目录,特未全尔。《续道藏目录》起杜字号迄缨字号,无注,一说为白云霁所录。该书虽号 “详注”,实颇疏略,经目亦多脱漏,尚不及《明道藏经目录》完备。以四库收录,流传较广,可供初学者检阅。

大六壬灵觉经

大六壬灵觉经

古经九宗门乃一贼克,二比用,三涉害,四遥克,五昴星,六八专,七别责,八伏吟,九返吟,今折反伏二体入下卷七体中,故上卷只有七体,似为的当。
一贼克体。此体有二体之殊,该分作二体,今从古,只作一体。
元首课占内事,以日为己,辰为人;占外事以辰为己,日为人,出《六壬指南》。

古今长者录

古今长者录

八卷。明黄文炤撰。黄文炤,字季弢,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万历中诸生。全书共八卷,辑录自周、秦以迄明代忠厚长者之事,皆取其一节,共二百六十余节,末附别品六则。后附:王达撰《笔畴》、蒋永撰《读书简要》。此为清乾隆八年宁都曾洲西园校刊本,有清人彭士望评阅。于每人之事大至只取其中一节,所以关于其人品则不甚别择。书末附有《别品》六则,专辑看似浅薄而实际是厚道者之事。作者导俗之心甚善,但其书不免陷入芜杂。有明刊本。

般若心经略疏显正记

般若心经略疏显正记

般若心经略疏显正记,三卷,唐法藏略疏并序,宋仲希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