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奇

- 姓名:林之奇
- 别名:字少颖,号拙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 出生日期:1112年
- 逝世日期:1176年
- 民族族群:
林之奇(1112年-1176年),南宋哲学家、经学学者。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卒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曾师事吕本中,“教之以广大为心,以履践为实”(《宋元学案》卷三十六《紫微学案》)。绍兴十九年(1149)进士。荐除正字,迁尚书郎。时朝庭欲使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之说,之奇斥此书为邪说。上书主张惟不惮于战始能言和,战争所须,当以人才为最急。后除宗正丞,提举闽舶,乞祠家居,寻卒。平生注重讲学,及门弟子常数百人,著名弟子有吕祖谦等。颇究心于经学,于《尚书》、《周礼》皆有解说。亦颇有新意,如考说《尚书》,以“阳乌”为地名,以“三俊”为常伯、常任、准人,皆与前人不同(见《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一)。推重《论语》,谓“《论语》一部,圣人之心体在是。须是不释手看,始得”(《拙斋纪问》,《宋元学案》卷三十六《紫微学案》)。认为《易》所蕴含的原理是自然界秩序的反映,“《易》理无非自然。三百八十四爻,此是一年日数,盖连闺也。”(同上)对王安石新学持批判态度,他说:“前辈所立规模,不可轻变。虽细事,变之亦有其害。”(同上)其学术思想对后来吕祖谦所创立的婺学有一定的影响。著作有《尚书全解》四十卷、《拙斋文集》二十卷,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观澜集注》三十卷,《四库全书·附录》存目。
猜你喜欢的书
白兔记
全名《刘知远白兔记》,或称《刘知远》,中国古代南戏剧本。元永嘉书会才人(姓名不详)作,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清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引注云“刘唐卿改编”。(刘唐卿,约元代中期在世,有《李三娘麻地捧印》杂剧,已佚)。现存版本以富春堂本为一系统;汲古阁原刊本及清暖红室本为又一系统。除《游春》一出外,其他关目不同,曲白有别。《古本戏曲丛刊》收入富春堂及汲古阁原刊两种本。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流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守园。刘知远一身武艺,抢棍而去。知远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汾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与李三娘团聚。
南台备要
本名《南台备纪》,《永乐大典》摘录时作今名,又作《南台类纪》。是元代江南行御史台有关典章制度的汇编。南台掾属刘孟琛等纂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书中除南台记事外,还保存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元代江南社会经济和各族农民起义的档案资料。有《四库全书》本,仅存二卷,自 《永乐大典》卷二六一○——二六一一“台” 字韵中辑出。
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氏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原书是作者用英文创作的,书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后来经郝志东、沈益洪二人将全书翻译为中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这部全译本《吾国与吾民》补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颇有争议的篇章,有《蒋介石其人其谋》、《收场语》(初版)、《我们的出路》、《领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译者的附记、索引等内容,使得整部书的思想及内容更为完备。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
一卷,周叔迦居士撰。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将释此经,略开三门。一解题目,二辨传译,三释经文。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宋求那跋摩译,有题记,谓出丹本,较碛嘉减首段千七百馀字,馀文亦稍出入,但与曹魏昙谛所译羯磨后半比丘尼羯磨以下之文大同,参见本套。
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仪轨
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仪轨,一卷,唐縳日罗枳惹曩译,日本赖心题记。(玉一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