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孚

周孚
  • 姓名:周孚
  • 别名:字信道,自号蠹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北(今山东境内)人
  • 出生日期:1135
  • 逝世日期:1177
  • 民族族群:

周孚(1135~1177),字信道,自号蠹斋,人称蠹斋先生。济北(今山东境内)人,寓家丹徒(今江苏镇江)。自幼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辛弃疾以兄事之。乾道八年,以左迪功郎为真州州学教授。卒于任。有《蠹斋铅刀编》传世,存诗三百七十首。友人陈珙序其集,谓孚“以后山为法,其后由陈而黄、黄而杜,属思高远,炼句精稳,少而工,壮而新,晚而平淡”。丘崈序其集,谓其诗“大要本诸黄太史而滥觞于江西诸贤,不为蹈袭,高爽刻厉”(《嘉定镇江志》附录)。刘宰《漫塘文集》卷二四《书周蠹斋孚集后》亦谓其诗“诗律严整,且字字有来历,有杜少陵、黄山谷之风”。要之,孚诗涵濡于江西者甚深。其《即事》诗谓“此日苍生望安石,向时老将忆廉颇。周宣汉武规摹在,谁为君王赋伐柯”,惓惓国事;又云“风饕雪虐鸾舆地,湖海无能泣病臣”,以无能尽力国事自责,深切感人。周孚学杜,实为有得。事迹见《宋诗纪事》卷五三。(孔凡礼)王质(1135—1188) 字景文,号雪山,兴国(今湖北阳新)人。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绍兴三十一年汪澈宣谕荆襄,绍兴三十二年张浚都督江淮,孝宗乾道六年(1170)虞允文宣抚川陕,皆致质于幕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以鲠直为权贵所忌,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山居绝意禄仕。淳熙十五年(1188),卒。在世时,已刊《雪山集》三卷。卒后,王阮编次其所作,为四十卷,仍以《雪山集》名。质以文学名重于时。其论和战守疏及上孝宗诸疏,词旨剀切。其诗作《何处难忘酒》四首,历陈时政及生民疾苦,抒心中郁结。《程史》卷五《何处难忘酒》条及《贵耳集》卷中皆举其诗,分别以“隽放豪逸”、“豪放”誉之。然今《雪山集》只存一首,知所佚者尚多。《后村诗话·后集》赞其《与王枢使公明》、《与虞丞相》“甚隽快”。《瀛奎律髓》卷一四赞其《东流道中》“遒美”。《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周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夜航

夜航

小说写了某个夜晚,三架邮政飞机分别从巴塔哥尼亚、智利和巴拉圭,一起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中的一架由于遭遇飓风而坠毁的故事。故事在貌似平行、实则息息相关的两条线上展开,飞行员法比安挣扎在电闪雷鸣的夜空,而航线负责人里维埃忐忑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一动一静,一暗一明,大反差的光与影的画面交替出现,紧凑而又富有节奏感,惊心动魄。高山沙漠,风暴雷雨,这些变幻诡谲的自然现象,在作者笔下立体鲜活;而饱含感情又具象的文字,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内容还是叙述技巧,《夜航》都属中篇中的杰作。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

一卷。近人王国维撰。《长春西游记》为元代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述。《元史·宪宗本纪》载,元宪宗元年(1254)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即李志常。长春在元世祖十八年(1281)二月八日,自宣德州启程,赴成吉思汗的西域之召,至二十年(1283)七月回到云中,往返历时三年。李志常从行,将其亲身经历的山川道里,于元初著成《长春真人西游记》。此书可与移敕楚材《西游录》相题并论。乾隆末年钱大昕于苏州元妙观读是书,始表彰此书并为其作跋。阮文达遂写此于内府,著录于委宛别藏。嗣后徐星伯、程春庐、沈子敦迭有考订,然诸氏考地理通病,疏史事则伤漏略。嘉庆十一年 (1806),王国维以辽金元三朝史事,以此书于蒙古史事有特发之复,不独为全真教史留一奇迹,创为之注。其中地理人物,颇有创获。如《至元辨伪录》称刘仲禄即刘温,也即《元史·河渠志》的刘仲禄。阅者如将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黑鞑事略》、《蒙鞑备录笺证》与此注对照参读,则金元间史事思过半。

三国史辨误

三国史辨误

《三国史辨误》三卷,不著撰人名氏,亦莫详时代。《苏州府志》载,陈景云,字少章,吴江县学生,长洲人,少从何焯逰,博通经史,淹贯羣籍,长扵考订,凡譌谬处,能剖析毫芒,所著书凡九种,其四为《三国志校误》,似即此书。然考《义门读书记》中有何焯所校《三国志》三卷,其《魏志·杨阜传》“阜尝见明帝着帽披缥绫半裦袖”一条,称裦袖古今字,少章疑一字衍,检《宋书·五行志》果然云云。此书不载此条,则又似非景云作。疑不能明,阙所不知可也。提要作三卷,四库全书收录时未分卷。

沙弥尼戒经

沙弥尼戒经

一卷,失译。沙弥尼初戒。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言死快杀快。某肥某瘦。某肉多好。某肉少也。意亦不念当有所贼杀。于某快乎。某畜肥某瘦。哀诸众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无差特。普等一心常志大乘。是为沙弥尼始学戒也。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心咒’之功力广大,并揭示此咒及诸印契所具之不可思议力。上卷叙述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菩提心成就、如来语之诸印契等,下卷则叙述如来之大通力、随心陀罗尼、咒法及功能等。

寂志果经

寂志果经

全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相当于巴利文长部第二经沙门果经。为长阿含第二十七经沙门果经之异译。系佛陀应阿阇世王之请问,而详述沙门之日常生活及现生所受殊胜之果报;因而令阿阇世王忏悔弑父之罪且归依佛。由本经亦可知佛陀时代印度人之思想生活,以及当时印度六师外道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