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

梁鼎芬
  • 姓名:梁鼎芬
  • 别名:字星海,又字心海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广东番禺人
  • 出生日期:1859
  • 逝世日期:1919
  • 民族族群: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又字心海、伯烈,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二年(1876)以国子监生应顺天乡试中举。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弹劾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言其可杀之罪有八。几遭大祸,赖军机大臣阎敬铭而幸免。次年,复交部严议,降五级调用。返里,结交新会陈树镛,主讲丰湖书院与端溪书院。张之洞督粤,聘主广雅书院;后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聘主钟山书院;又调湖广总督,聘其为幕僚。二十六年,初以端方荐,起用直隶州知州。张之洞再荐,诏赴西安行在,赏还翰林院编修衔,授汉阳府知府,调武昌府知府,擢安襄郧荆道道员,累迁湖北按察使、布政使。三十二年,入朝弹劾庆亲王奕劻通财纳贿,请月给银三万两以养其廉;又弹劾袁世凯得庆亲王之助,权倾朝野,引用私党。受诃责,引疾乞退。武昌起义后,以三品京堂候补。旋加广东宣慰使衔命赴广东,不果行。1917年,抱病参与张勋复辟。1919年病逝于北京。清废帝赏加太子少保衔,谥文忠。


梁鼎芬诗宗北宋王安石,苏轼、欧阳修而上溯杜甫、韩愈,多思亲怀人之作。陈衍曰:“节庵少入词林,言事镌级归里,又避地读书焦山海西庵,肆力为诗。时窥中晚唐及南北宋诸名家堂奥,佳处多在悲慨、超逸两种”(《近代诗抄》;《石遗室诗话》卷一略同)。徐世昌曰:“壬癸(按指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以后,征侍讲幄,琼楼重到,金粟回瞻,悱恻芬芳,溢于篇什。尝自言我心凄凉,文字不能传出,遂焚其诗。今兹传刻,盖其烬余也。”(《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著有《节庵先生遗诗》六卷、《欸红楼词》一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七二、汪兆镛《梁文忠公别传》(《碑传集三编》卷一○)、陈三立《祭梁文忠公文》(同上)。

梁鼎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从《花园血案》到《三重谋杀》,共计32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其实,他富于洞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手段无所不通,加上口中常说出辛辣的警句,因而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和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侦探。

道门通教必用集

道门通教必用集

南宋西蜀道士吕太古编撰。凡九卷,分为八篇。选辑经训,宗师传略, 常用之道教赞、颂、咒、偈、宝章、真文、步虚词等,还有平时持斋行道时应用之启奏、仪文、诀法等,编为一集。书中附有吕氏议论及注说,于各书有分歧处,并加考证说明。其宗师传略,从张天师、葛仙公下至北宋张无梦、刘从善选列十六人,取自贾善翔之《高道传》。《高道传》已亡,本书存其佚文,尤为可贵。收入《道藏》第984、985册。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对十二正经以外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任、督、带、冲八脉循行路线和主治病证,进行了整理和说明,并提出个人见解。其对奇经理论之阐发,为临床从奇经论治提供了依据,尤以冲、任、督、带等脉主证与妇科临床密切相关。奇经之学术经验,对气功之研究和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作者较全面地考述奇经八脉,是对经络学说之一大发展。现有多种《本草纲目》清刻本附刻此书,最早者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吴氏太和堂本。建国后有排印本(与《濒湖脉学》合刊)。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明杂剧剧本。简名《玉梳记》或《对玉梳》。贾仲明撰。旦本。叙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与扬州秀才荆楚臣相厚。楚臣金尽囊空,被鸨母赶出家门。有贾客柳茂英以20车棉花遣鸨母,但求与玉香一夕之欢。玉香不从,使人找回楚臣,赠以金珠钗珥,使其应举;又将己之玉梳,折而为二,各持一半,以作他日相认之信物。楚臣至京,一举状元及第,授句容县令。玉香为避柳茂英缠逼逃出,欲寻楚臣。柳枉费棉花20车,不得一近玉香,恼羞成怒,持刀来追。至黑林子,遇玉香,逼欢不从,欲杀之。楚臣为催冬日粮草下乡过此,闻呼救声,使人往救,方知为玉香。擒柳送府治罪。携玉香归署成亲。各出玉梳,令巧匠以金对嵌,复合为一。此剧第二折柳茂英于妓院求欢于玉香,玉香并未严辞相拒,而是讲了许多妓女黑心贪财,使子弟们家叛宅乱的话,以绝柳念,在同题材剧中别具一格。唱词多用比喻,亦贴切新颖。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

诗本义[四库本]

诗本义[四库本]

北宋欧阳修撰。全书十六卷,对《诗经》诸篇先以“论曰”为题,畅言前人之说,然后以“本义曰”表明作者对各诗主旨的看法。又以时世论、本末论以及豳、鲁、序三问阐述对个别诗篇及诗序的看法,书后并附《诗图总序》及《亡郑谱》以助对《诗经》的理解。伴随着北宋初期政治上的革新运动,表现在思想上即要求用新的义疏来阐释汉唐以来的诸经文本,《诗本义》即是第一部对《诗经》研究史上的《诗序》、《毛传》、《郑笺》进行大胆批评的著作。欧阳修自述“于《诗》常以《序》为证”,及“以其源流所自得圣人之旨多”之故,但并不全遵《诗序》,遇其“有小失”,便“随而正之”,并强调“惟《周南》、《召南》失者颇多”。对于毛、郑二家之说,既不妄加非议,又务求《诗经》本义,吸收其正确观点,纠正不足之处,并言“毛、郑之失患于自信其学而曲遂其说也”,对二家诗说进行了大胆指摘。 这种对《诗序》、《毛传》以及《郑笺》敢于非议、指出其缺点的做法,动摇了《诗经》学上的汉学地位,为进一步探求《诗经》诸篇的本义,起了开拓作用。

成就梦想法

成就梦想法

成就梦想法,一卷,唐不空述,日本圆俊题记,繁承题记,佚名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