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

- 姓名:齐美尔
- 全名:格奥尔格·齐美尔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8年3月1日
- 逝世日期:1918年9月26日
- 民族族群: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年3月1日~1918年9月26日),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毕业后,进入柏林大学学习,188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85—1914年受聘为柏林大学哲学系讲师、教授,1914年起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教授直到1918年逝世。
起初,他受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影响,是一个进化论者,认为认识是人类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生物过程。以后他通过研究康德和新康德主义,开始用先天的、历史的认识范畴来重新解释达尔文的学说,主张认识是认识主体的创造性成果。他认为认识的先天形式是在无法计算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下实现的,因而经常变化。但是,齐美尔的哲学兼有生命哲学和尼采主义两个因素:一方面认为生命形成过程是非理性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又提出向更大的生命运动的“生命”(Mehr Leben)和向高级状态过渡的“生命”(Mehr alsLeben),前者是生命在一定的形成阶段表现的形式,如无机界与有机界、家庭、社会等等;后者是生命在精神阶段上所达到的高级实现,即文化,其中包括宗教、艺术和科学等。
在《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两书中,齐美尔把社会学规定为关于社会组合形式的学科,认为从社会生活的不同材料中,是可能分离出这种类型的基本的和不变的形式的:如服从、批准、合同和竞争等。他把国家、教会、社会制度以及其他客观组织看作是无数的个体相互间作用的结果,认为社会或集团的真正本质在于个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给予社会以正规性和比较一致性。在《货币哲学》一书中,他把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首先看成是与理性主义同个人主义相一致的,认为一切精神的最终来源,都要追溯到思想方式和生活标准的特点,而这些方式和标准不只是经济制度,同样是精神文明的真正决定因素。
最后在柏格森影响之下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的形而上学。除此之外,他还发展了形式社会学。主要著作有:《论社会的区别》、《伦理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历史哲学问题》(1905年再版)、《叔本华和尼采》(1907)、《社会学:关于团体组织形式的研究》(1908)、《社会学的根本问题》(1917)和《人生观》(1918)等,其代表作是《形而上学序论》。
齐美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风与树的歌
安房直子著。日本第二十二届小学馆文学奖获奖作品。风中的颜色,树上的年轮——让我们透过那小狐狸的窗户看看自己的一生吧!让我们闭上眼睛去仰望天空吧!让我们用一百年的孤独换取一夜的欢乐吧!生命如此神奇,为何我们还要追求生命之外的魔力?
正德姑苏志
明苏州都邑志。六十卷。明王鏊撰。成书于正德元年(1506年)。早在弘治年间,吴宽尝与张习都修《姑苏志》未成而卒。后林世远为苏州牧守,请王鏊继续修《姑苏志》。王鏊依据吴、张遗稿,“芟繁订伪”,经八个月修订成书。姑苏(苏州的古称)为我国东南地区名郡,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该志以“苏财赋 甲天下,然其土壤不甚广也,况江湖之间,水居其半。”为地方特色。全书分设:郡邑沿革表、古今守令表、科第表、沿革、山、水、水利、风俗、户口、田赋、城池、坊巷、乡都、桥梁、官署、学校(书院附)、兵防、仓场、坛庙、寺观、第宅、园池、古迹、冢墓、吴世家、平乱、官迹、人物、纪异、杂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颂该志“繁简得中,考核精审”,文笔流畅,载述有体。如载虎丘山来历,摘引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云:“阖闾葬此,以专诸鱼肠剑各三干为殉,越三日金精结为白虎踞其上,故名。”又云:“相传秦皇发阖闾墓,凿山求剑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今名剑池。颜真卿书虎丘剑池四字石刻犹存。”再如,北宋宝元年间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因豪右据太湖(古震泽)支港吴淞江上游,水不得泄,而民众不敢向官府控诉,遂请开盘龙汇和沪渎,湖水畅流入海。“民赖其利”。北宋庆历年间,通判李禹卿修堤太湖八十里为渠,蓄水溉田千余顷,岁饥出羡三万,活饥民万余。“田赋志”说:国家财政来源仰赖东南富庶地区,“而苏为甲”,因此,关于田地、税粮、起运、商税等载述清晰,并根据姑苏特点,将“吴地世家”单列一卷,“列女”仅占“人物志”二十六分之一,颇有创见。但该志以姑苏吴王台命名,而不以苏州命名未必妥当。在《古今守令表》中,有载官员籍贯和字号,有不载籍贯和字号,有载官职,有不载官职,有载族别,有不载族别,没有统一编纂规范。“户口志”载土产、物产,造作锦、罗、木绵布、斜文布、扇骨、度、松饼等,隶属不当。
栎社沿革志略
近代文学史料。傅锡祺著。1931年秋初版。1963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再次印行。卷首有林资修《序》。栎社系近现代台湾的一个诗社。该书为栎社的大事记。它以时间为经,记述了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1931年的30年间,栎社的成立、人员组成、历次活动、人事变动等。是研究近现代台湾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一卷,唐宝思惟译,日本兴然题记,编号一〇八四。
成唯识论自考
成唯识论自考,十卷,明大惠录并序,佚名序,闵梦得序,顾若羣序,广顾跋。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即《解深密经》地波罗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