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美尔

- 姓名:齐美尔
- 全名:格奥尔格·齐美尔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8年3月1日
- 逝世日期:1918年9月26日
- 民族族群: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年3月1日~1918年9月26日),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毕业后,进入柏林大学学习,188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85—1914年受聘为柏林大学哲学系讲师、教授,1914年起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教授直到1918年逝世。
起初,他受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影响,是一个进化论者,认为认识是人类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生物过程。以后他通过研究康德和新康德主义,开始用先天的、历史的认识范畴来重新解释达尔文的学说,主张认识是认识主体的创造性成果。他认为认识的先天形式是在无法计算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下实现的,因而经常变化。但是,齐美尔的哲学兼有生命哲学和尼采主义两个因素:一方面认为生命形成过程是非理性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同时又提出向更大的生命运动的“生命”(Mehr Leben)和向高级状态过渡的“生命”(Mehr alsLeben),前者是生命在一定的形成阶段表现的形式,如无机界与有机界、家庭、社会等等;后者是生命在精神阶段上所达到的高级实现,即文化,其中包括宗教、艺术和科学等。
在《社会学》和《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两书中,齐美尔把社会学规定为关于社会组合形式的学科,认为从社会生活的不同材料中,是可能分离出这种类型的基本的和不变的形式的:如服从、批准、合同和竞争等。他把国家、教会、社会制度以及其他客观组织看作是无数的个体相互间作用的结果,认为社会或集团的真正本质在于个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给予社会以正规性和比较一致性。在《货币哲学》一书中,他把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首先看成是与理性主义同个人主义相一致的,认为一切精神的最终来源,都要追溯到思想方式和生活标准的特点,而这些方式和标准不只是经济制度,同样是精神文明的真正决定因素。
最后在柏格森影响之下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的形而上学。除此之外,他还发展了形式社会学。主要著作有:《论社会的区别》、《伦理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历史哲学问题》(1905年再版)、《叔本华和尼采》(1907)、《社会学:关于团体组织形式的研究》(1908)、《社会学的根本问题》(1917)和《人生观》(1918)等,其代表作是《形而上学序论》。
齐美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夜与日
《夜与日》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919年。故事发生在爱德华七世时期的伦敦,将两位女主人公——凯瑟琳·希尔伯里和玛丽·达切特的日常生活和浪漫情怀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爱情、婚姻、幸福和成功之间的关系。主要描述了大诗人的后裔凯瑟琳小姐与颇有文才、风流倜傥的青年诗人罗德尼门当户对,似乎很快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伴侣。她(他)们的长辈,她(他)们的朋友都欣喜地关注着他们,为他们祝福。但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假借人手安排的,就是这对热恋中的年轻人也感觉到没有爱情的婚姻将是折磨人的桎梏。凯瑟琳、拉尔夫、玛丽一群年轻人都在苦苦地思索,满怀希冀地探求着爱情的真谛。经过一番挣扎,凯瑟琳与罗德尼冲破各种观念上的藩篱,终于各自找寻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最终在长辈的谅解下,解除了婚约。
夜色温柔
美国长篇小说。司·菲兹杰拉德著。1934年出版。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小说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欧洲大陆, 时间跨度为1917年到1930年间,但小说所展现的仍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场景。《夜色温柔》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强烈的怀旧情绪、悔恨心理、失落的 希望、破灭的幻想、人格的分裂。它也是一部带有很强的自传性的小说,探索了一种酷似作者所经历的感情与精神的崩溃过程。
满洲老档秘录
《满洲老档秘录》,金梁编著。分上下2编。它是将《盛京故宫旧藏满文老档》翻译后,择其重要部分摘录而成的,共收秘录167篇,记载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内容涉及努尔哈赤的起居、行军、训子、纳谏、定国号、定都、赏罚、训百官、与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及皇太极的议和活动、入关征明、征朝鲜等方面,是研究爱新觉罗家族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该书1918年成书,1929年刊印。
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七十八卷(一作八十卷)。纪传体。记东晋一代史事。刘知幾称为东晋史书中之最佳者。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五百二十余则,收入《汉学堂丛书》。又有清汤球辑本,共七卷,卷一为《帝纪》,卷二为《悬象说》,卷三为《徵祥说》,卷四为《后妃传》,卷五为《百官公卿表注》,卷六为《盛蕃录》,卷七分郡记录大族姓氏,如《琅邪王录》、《陈留阮录》、《范阳祖录》、《浔阳陶录》、《吴郡顾录》、《丹阳纪录》、《陈郡谢录》等,计有三十二族,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也辑有二卷,上卷为诸帝纪略,下卷为诸臣传略,附史述论一则、胡俗二则,收入《辑佚丛刊》。
子家子
一卷。宋家颐 (生卒年不详)撰。颐字养正,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湜《礼记集说》曾引其语,可见颐为研经之士。是书为赵希弁 《读书附志》所著录,又载 《永乐大典》中。书中内容为语录之类,虽颇明白,而大率皆习见之语。后人疑此书非家颐自撰,如为自撰,不应自称 “子家子”,也可能为其门人所题。该书有 《诸子汇函》本。
梵女首意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