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纯德

门纯德
  • 姓名:门纯德
  • 别名:字秉洁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尉县人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1984
  • 民族族群:

门纯德(1917--1984)字秉洁,河北尉县人.幼年时期,家境贫寒,17岁开始中医,1954年响应党的号召,先在山西广灵县医院工作,后调晋北卫校任教,1962年调山西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中共党员,并被选为山西省五届、六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雁北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青年时代,自学中医,勤奋攻读,孜孜探求,1937年正式行医于乡里,1954年被聘为山西省广灵县人民医院中医师,1957年调至晋北卫生学校任教员,1962年调至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先后任教师,讲师,副教授。并先后被选为山西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门纯德学验俱丰,是山西省最早聘为副教授的中医,有山西中医临床“北门”之誉。曾撰写大量论文在国内医刊上发表,其中桂枝汤运用经验被收入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其治疗疑难杂证,尤其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银屑病,肿瘤的经验和见解,受到了国内医学专科学术会议的关注,并先后编写了《中医学基础》、《中医治疗学》等教材。所著的《名方广用》部分被编入全国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附:名方广用)》(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 一书。


1984年8月24日,门纯德先生突发脑溢血不幸辞世,终年67岁。门纯德的逝去是中医事业的一大损失。大型传记丛书《中华中医昆仑》精选了为中华现代百年贡献卓着、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门纯德先生赫然入列。

门纯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

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乔伊斯在1904年给出版商的信中阐明了小说集的主题:我的宗旨是为我国的道德史谱写一个篇章,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尽管其中15篇是各自独立的小说,但都由这一主题统一成一整体。乔伊斯从四方面刻画都柏林的生活: 童年、青年、成熟及社会生活,小说集也是按这个顺序安排的。《都柏林人》显示了易卜生、福楼拜及契柯夫对乔伊斯的深刻影响。结构技巧上保持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许多特点,叙述发展平稳,没有戏剧性冲突和高潮,乔伊斯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猥琐”风格,以它来暗示故事的现实主义和它们表现的道德、精神的贫乏,这种贫乏无疑是乔伊斯所指的都柏林的瘫痪。同时故事基于乔伊斯关于“感悟”的理论,即在貌似琐碎、渺小的事件中,在某一瞬间心灵豁然开朗,领悟到深刻的内含。

王左丞集

王左丞集

诗文集。南朝梁人王僧孺(465—522)撰。一卷。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梁文学家。历仕齐、梁二代。南齐任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入梁出为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领著作,兼御史中丞等职。幼贫,依母鬻纱布谋生。既长,好学,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成诵。曾以文学游学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博览群籍,学识渊博,好收聚典籍,藏书至万余卷,大多为异本,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其诗丽逸,多用新典,以富博称著于世。著有《十八州谱》、《百家谱集》、《东南谱集》、《东宫新记》和《雨台弹事》等,七百余卷。有文集三十卷,已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表、牋、启、教、书、序、碑、墓志铭、传、诔、祭文、佛事文等二十八篇,乐府和诗近四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吴汝纶评选本。

太上宣慈助化章

太上宣慈助化章

题广成先生杜光庭集。书五卷,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的正一道上章的章文。卷一收救急解计章和南岳魏夫人生算度厄章,章文内容主要是乞求延命度厄,解除死籍,定上生名。卷二有道士悔谢章、道士解过章、道士迁考章、道士犯箓解谢章、道士远行章、旧事道中绝于法契阔章、断四面口舌章、疾病定气章、道士天地水三官手书箓状章、伏誓从道乞丐一生章、疾困延命章、请命章、疾病丐过请命章、困急日中上请命章、禁魂魄章、疾病却三官死解章。章文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士悔过请福禳灾、请命祈恩,道士忏罪保病躯,祈求出门远行保平安;信仰者乞求保安家眷,解除口舌是非,恢复身体健康,忏除罪咎以坚固道心,消除疾病以延年益寿等。卷三录收犬子鬼章、断除非所祭祀鬼神复连章、为疾病分解存亡盟祷咒诅章、生算度厄章。章文内容为请神收捕侵害人的犬子鬼,请天官吏兵除断外姓鬼神和客死之鬼,解除前代今生盟祷咒诅以保佑疾病痊愈,解除种种灾厄以寿命永延。卷四收元皇上品六合生算章,内容为乞求众神解灾度厄,从而防保身命,增年益寿。卷五收三天请命章,内容是请天曹扶衰度厄,增年益寿,追魂拔魄,太医治病,防保身命平安。所上章文针对人生种种问题尤其是生命问题乞求神灵帮助解决,为研究正一道的上章科仪提供了原始材料。收入《道藏》洞玄部表奏类。

太古土兑经

太古土兑经

太古土兑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土兑诀三卷」,当即此书。《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白术制伏金石药性之法。首先指出:「土兑者,天地之精。山川之灵」,土兑即金石之异名,为阴阳气所生养。五金四黄八石等药物各具阴阳之性,能相互制伏,故学道者须先辨金石,次审炉火,三明药性,四达制伏。书中依次载录十余种制伏金石之法,包括伏汞法、狐刚子伏雄(黄)法、伏丹砂法、痴汞伏丹法、伏炼铁法、炼铁精法、伏锡法、变换黄白入药法、又伏汞法、伏白矾法、伏石脑法、飞磁石法、伏硫黄法、制庚法、伏流珠法、玄黄膏法等。书末又载《金石抄录》一篇,分作明君臣、明飞伏、明阴阳、明刚柔、明浮沉、明相类、明相恶、明性灵、明银汞,明黄芽等十节。主要论述金石药物之性能变化,即其化学反应性质,阴阳伏制、相类相恶特性等。书中又称:「故张先生得道而后,论此三卷圣法,以为济世养生之术。」可知本书作者当即张先生。

经幄管见

经幄管见

四卷,宋曹彦约 (1157—1228)撰。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南康军都昌 (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 (1181)举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 (今湖南郴县) 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 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1225),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经幄管见》这本书,是曹彦约在负责讲筵时所辑,其中材料都取《三朝宝训》,作者反复阐明,以示效法。因此书是作为侍讲官向皇帝进讲之词的总结,所以此书于进读、符瑞各篇,大抵是当时侍臣进讲之词,而其余各篇也主要是旁征经史,并归之于法,对这些进讲之词略作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法效尤。只可惜,这本书旧刻散佚,只有永乐大典尚载录全文,今存豫章丛书本、钞本。

无畏陀罗尼经

无畏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为比丘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