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 姓名:爱因斯坦
  • 全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乌耳姆
  • 出生日期:1879年3月14日
  • 逝世日期:1955年4月18日
  • 民族族群: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生于德国乌尔姆(Ulm)。1896—1901年学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2年被聘为伯尔尼专利局的技术员。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9年起历任苏黎世大学、德意志大学(布拉格)和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返回德国,任柏林大学教授、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现名麦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所长,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1940年入美国籍。一生作出了四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1)完成布朗运动的理论解释并提出测定分子实际大小的具体方法。这一成就有力地推进了分子运动论,同时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否认原子客观存在的唯心主义思潮。(2)促进量子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1905年3月提出光量子假说,完满解释光电效应,统一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因此获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研究成果直接引导和支持了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薛定谔波动力学和玻恩关于波函数统计解释等的问世。1916年在总结辐射量子理论的成就时所提出的受激辐射理论,是现代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3)创建相对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1938年又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揭示了作为空间和时间统一体的四维空间,物质、运动间的统一性。(4)开创探索宇宙学和统一场论的先河。1917年提出有限无界的静态的宇宙模型。20年代以后,主要研究统一场论,试图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并用场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结构和量子现象。70年代以来,通过规范场的研究,统一场论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贯穿始终的主导思想是唯物论。认为“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爱因斯坦文集》)。在同哥本哈根学派的论战中,强调:“我无论如何深信上帝不是在掷骰子”,“非决定论完全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概念。”(同上)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认为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理论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建立。对于理论体系的结构,应当不断地精简独立逻辑元素的数目并达到逻辑的统一性。评价理论价值的标准应当有两种,即逻辑美学标准(内在的和谐)与经验标准(外部的证实)。倡导探索性演绎法,认为理论思维在科学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具有“构造思辨”特征。主张科学自由,认为这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这种自由包括外在的自由(不会因为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而遭受危险或者损害)和内心的自由(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两方面。一贯反对侵略战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主要著作收集在《爱因斯坦文集》(3卷)中。

猜你喜欢的书

多瑙河领航员

多瑙河领航员

《多瑙河领航员》(Le Pilote du Danub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原题《美丽的黄色多瑙河》(Le Beau Danube jaune),作者去世后曾被其子米歇尔·凡尔纳(Michel Verne)改写,后作为遗著以此题出版。《多瑙河领航员》全书共19章,于1908年9月24日到同年11月2日发表在《日报》(Le Journal)。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妻子娜佳的消息,流亡异国的保加利亚爱国人士塞尔热·拉德科化名伊里亚·布鲁什,在一次钓鱼比赛中夺得冠军,并以钓鱼的名义,沿多瑙河顺流而下,打算回到故乡鲁塞寻找娜佳的消息。数月来,多瑙河沿岸经常有强盗出没,搅扰人们的安宁。这伙强盗的头目便是拉德科的情敌伊凡·斯特里加,他在抢劫村庄时经常提到拉德科,使人们把拉德科误认成是强盗头目。而警长卡尔·德拉戈什为了追踪这伙强盗,化名为杰格在途中搭上了拉德科的船。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元代文言轶事小说。元末郑元祐撰。焦竑《国史经籍志》入子部小说类,题《遂昌山樵杂录》,作二卷。 《千顷堂书目》题作《遂昌山人杂录》。 《四库全书总目》等题本名,作一卷。常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书中多记宋末轶事及元代名臣高士言行,间及风俗、地理、名胜、古迹、诗词之类。纪实为主,也杂以传说故事。如杭西北全真小庵士人罗蓬头,非痴非狂,能预卜未来,故称为罗盖仙,又许昌冯梦弼渡河遇马绊怪等,均写得简明生动,富有个性。谈岳坟一条,公开提出岳飞一案,罪魁乃是高宗。其中说:“高宗昏孱,竟毙王(指岳飞)于权奸之手。论者乃谓余讥贬高宗太甚。夫宋有国时,固当为其君讳而归罪于秦桧,宋□(疑为“亡”字)矣,高宗忘父兄之深仇,彼秦桧者复何恨!”《四库全书总目》亦认为是“诛心之论”。又宛丘公赵祐救一被俘的宋代官员之事,亦从侧面反映了元兵对宋官员俘虏的酷虐:“一累囚,两足冻垂堕,呻吟饥冻马足间”。赵祐因其曾是秀才,便以两匹马买下他来作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注文以元释清,以气释静,以法释经,认为圣人无不因元气而成道,所谓《清静经》实即元气法。注文着意从心性去求得清静。指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心无所著即无心可观,既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即凝然合道,故心无其心,乃为清静之道;若得心神安静,则外欲不生,欲既不生,自然清静。又说明凡欲得成真性,须修常性而为道性,道性本求清静,道性既清静,乃得真性。注文主张抱元守一,归于至道;所谓一指身,圣人常说存三守一,三指精炁神,但守其身,必存于三,专守其一,不生妄想,即不著于身心,自然解脱,合于清静。对《清静经》的旨趣作了独到阐释。收入《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春秋阙如编

春秋阙如编

八卷,清焦袁熹著。其书仅及成公八年而止,为未成之书。前有其孙焦钟璜跋。其论无骇书名,若后世帝室之胄不系以姓,非贬而去之;论书螟为虫伤苗稼,即当留意补救,不以此一事便为恶,所论皆能酌情理之平,洗孙复以来之曲说。末附读《春秋》数条,论即位或书或不书,四时或备或不备,有史所本无,有传写脱佚,非圣人增减于其间,足破穿凿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近代说《春秋》者,当以此书为最。虽编辑未终,而义例已备,于经学深为有裨。”收入《四库全书》。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卷十,宋如吉编。

观心玄枢

观心玄枢

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系延寿由禅宗之立场论述佛教之观心玄旨,谓吾人若欲脱境缚、息分别、具足行施与持戒等之六波罗蜜、护持正法、明法相、了四谛、明三藏、降四魔、辨净染等,皆须由观心之法而得成就;若不观心,则一切错乱颠倒,如九十六种外道。卷末附四六俳偶之偈,抒发愿生唯心净土之念。本书继承天台等观心系之思想,援引诸经典中有关观心之文,阐明‘心即大乘’、‘心即佛性’、‘心摄诸教’等观心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