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 姓名:骆宾王
- 别名:字观光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约626年
- 逝世日期:约687年
- 民族族群:
骆宾王(约626年—约687年),唐初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幼年聪颖,7岁即能赋诗。《全唐诗》卷79所载《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题下注为“七岁时作”。其父骆履元为博昌县令,骆宾王曾随父就读,未成年而父死任上。服满后奉母移家兖州。迫于生计,曾干谒求仕。22岁前后赴京应试,落第后在京洛漫游。30岁前曾在京任职,具体仕历不详。约于永徽二年(651)为道王李元庆掾属。永徽六年前后离开道王府,回兖州闲居达12年。麟德二年(665),唐高宗封泰山,骆宾王受齐州父老之托撰《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乾封二年{667)被当道者荐举,赴京对策中式,授奉礼部,兼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因事被谴,罢详正学士。遂上诗吏部侍郎裴行俭,请从军自效,得以奉礼郎从军西域。唐代诗人中,骆宾王是踏上西域土地的第一人。咸亨三年随军调赴姚州(云南姚安)平叛,军中书檄均出其手。后曾宦游蜀中。上元二年(675)为武功主簿。调露元年(679)授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多次上疏言事,武后不悦,被诬贪赃下狱。次年遇赦。贬临海丞。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李敬业在扬州举兵讨伐武氏,骆宾王即赴扬州,参加李敬业军,任艺文令,所拟《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使朝野震撼。据《酉阳杂俎》卷1记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2句,责叹“宰相何得失如此人”。李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旧唐书》本传谓“伏诛”;《新唐书》本传谓“亡命,不知所之”;孟棨《本事诗》以为“逃亡为僧”,但所记宋之问于杭州灵隐寺与骆宾王月夜对吟故事,不足凭信。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6《骆宾王冢记》载,正德九年(1514)在南通发现骆宾王墓,则骆宾王于兵败后也可能客死南通。
骆宾王为人纵放任侠,闻一多称之为“博徒革命家”(《唐诗杂论》)。诗多悲愤之辞,感情激荡,词采富赡。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五七言迭用,气势磅礴,当时传为绝唱。明人胡应麟说“(初唐)长歌,宾王《帝京篇》为冠”(《诗薮》内编卷3)。它如《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也是初唐长诗中的杰构。五律《在狱咏蝉》,为风骨凝炼的名篇。胡应麟称其五律“沉雄富丽,沈宋前鞭”;称其排律“流丽雄浑,独步一时”(《诗薮》内编卷4)。然其作品身后悉皆散失,唐中宗时诏令搜访其遗文,由郗云卿编成文集10卷,此后亦散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百道判集》1卷,亦佚。今所传《骆宾王文集》,有文38篇、诗125首、赋颂3篇。清人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曾出版新一版排印本。今人研究著作有杨柳、骆祥发著《骆宾王评传》(北京出版社·1987年)。
猜你喜欢的书
救荒事宜
明张陛撰。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浙江山阴县救灾工作的总结性文件。当时缙绅刘宗周、祁彪佳及作者出资赈粥、平粜。为了防止赈济不周或虚糜浪费,张陛创立十条办法: 收集米粟、踏勘各乡灾情轻重、优先赈济孤贫、分别饥馑情况、赈米的发放办法、核实落实情况、区别轻重缓急、鼓励百姓自救、平价售米、各方合作。这十条办法取得较好效果。
孙子略解
一题《魏武帝注孙子》、《曹注孙子》。现存最早的注解《孙子》的书。撰者曹操。此书版本甚多,除单行本、合刻本外,还有曹萧注、曹杜注、五家注、十家注等集注本。存世主要版本有:《平津馆丛书》影宋《孙吴司马法》本,明刊《武经七书》25卷本;《孙子吴子》5卷合刻本,《广汉魏丛书》本,王念孙校抄本,左枢笺注本等。以《平津馆丛书》影宋本最为流行。《十家注》系统各本中亦存其注。曹操“博览群书”,又有“御军三十年”的军事实践经验,所以他的注既重名物训诂,更重实际运用,理论性、实践性兼备,是诸家注中最全面者。此书训解字、词简洁而多能得其要旨,对于后人理解《孙子》本义具有开创性意义。注中间或征引史例、个人实践阐发原文微旨,并常有新的发挥,而不拘泥于字义;引述他书言论相参证亦多精切。另外,曹注本在文字校勘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许多异文较《武经》本和《十家注》本为优。由于以上原因,曹注一直被视为《孙子》注家中第一大家,深受后人重视。宋朝颁行《武经七书》,只有《孙子》有曹注,其余六书无注。但其注过于简略,偶有阙误,是其不足。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
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或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宣称上古人民少染疾病,寿延千岁,皆因其体性淳朴,形质固守,尊崇大道之故。近世众生心邪作恶,杀生害命,利己损人,是故心身恍惚,形体不宁,多生疾患,以致夭亡。神医扁鹊积功无量,受封为灵应药王真君,有《救八十一难真经》传世。此经为七言韵语,共一百六十二句,据称可救治八十一种疾病。世人持诵经文,可保无病平安,有疾消除。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八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述十愿、十劝戒、六情戒、十病本、十妙药。
侍儿小名录拾遗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张邦基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等。本书为续洪炎、王铚、温豫三家《侍儿小名录》之作,录先秦至宋代的妾侍故事二十三则。每则下均注明出处,所引书有《拾遗记》、 《洞冥记》、 《树萱录》等十余种,其中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记载。试举三例。苏舜钦《爱爱歌》及序,写钱唐倡女杨爱爱,钟情于金陵少年张逞,后被其父逼迫离去,爱爱忧思三年,终至感疾而亡。这则故事因苏舜钦的记述并写成长歌,在宋代流传甚广。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