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 姓名:黄宾虹
- 别名:名质,字朴存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省金华县
- 出生日期:1865年1月27日
- 逝世日期:1955年3月25日
- 民族族群: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杰出国画艺术大师,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家,国画理论家,教授,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人、朴丞、朴岑、劈琴,又字予向,自题滨虹散人、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人,中年更号宾虹。原籍安徽省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父好吟咏,善书画。五岁延师读书,老师亦能弹琴绘画,受师长影响,热爱丹青,六岁临摹名画。十一岁仿《飞鸿堂印谱》等学篆刻。十三岁回原籍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并于歙县临摹董其昌、查士标诸家真迹。十六岁肄业于金华丽正书院。一八八六年补廪贡生,去扬州,在两淮盐运使署任录事,饱览古代书画,并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学花鸟。同时受康、梁变法维新思想影响,关心国事。后因不满官界黑暗,毅然辞职还乡。一八九五年夏在上海结识谭嗣同,订文字交。谭被杀后,一八九九年春为人控告,秘密由沪出走河南开封。同年冬潜回歙县。一九○六年在歙县新安中学堂教国文。与人共同组织黄社(纪念黄宗羲),立意反清。一九○七年再度为人告密,受清政府通缉,遂化装逃亡上海。在沪居住三十年。曾在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上海时报》等处工作,有机会观赏了不少古今名画。参加编印了《神州国光集》、《神州大观》、《历代名家书画集》、《中国名画集》等。主编过《艺观》双月刊,兼任过《国画月刊》编辑。曾任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导师,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又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三七年全家迁北平。不久七·七事变爆发,急欲南返而不得。一九四○年伪文物研究会荐举他为美术馆馆长,拒绝不受。哀伤祖国河山沦丧,曾作《禾离图》、《黄河冰封图》抒怀。一九四六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一九四八年应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之聘南下。一九四九年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出席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九十寿辰时,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荣誉奖状,称之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一生周游中国名山大川,重视写生,画稿万余幅,有《黄山纪游册》、《浙东纪游诗画册》、《浙赣纪游册》、《蜀游画册》、《黄海松涛十二图》、《桂林山水册》、《武夷山水稿》等。五十岁前着意研习传统,临摹前人。五十岁后,取精用宏,陶冶宋、元人的画法,变挺劲秀丽而为浑朴苍劲。七十岁左右,山水画作品已达外师造化,神领意会,变异合理而来去自然的境界。有《北碚纪游》、《秋云堆里出云岗》、《霜容点碧岚》等。七十岁后形成独特风格,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兹。尤精墨法,有时于浓、焦墨中兼施重彩,并以“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手法,再现山川神貌。作品有《阳朔初雾》、《黄山松谷图》、《富春江上游图》、《夏山图》、《西泠晓烟》等。亦善花卉鱼虫,遗貌取神,奇倔有致,有画《荷花草虫》等。善作诗,有《黄宾虹诗草》印行。论画诗更具特色。精于篆书、行楷,书法沉着、圆浑、质朴而秀逸。篆刻亦佳,广搜秦汉古印,对古印奇字,多作考证释难,编有《滨虹草堂藏印》(四集)行世。又精于鉴赏,于画论画史多有研究,见解精辟。著作有《古画微》、《黄山画家源流考》、《画学通论》、《滨虹羼抹》、《匋钵合证》、《画史编年表》、《虹庐画谈》以及辑本《黄宾虹画语录》等书,并与邓实合编有《美术丛书》。论文随笔要者有《中国山水画今昔之变迁》、《宾虹论画》、《鉴古名画论》、《画法要旨》、《黄山画苑略》、《虹庐杂记》、《庚辰降生之书画家》、《梁元帝松石格诠解》、《龙凤印谈》、《画学篇》、《古文奇字考》、《中国画学史大纲》、《九十杂述》等。
黄宾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京师坊巷志稿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对各处的名称、位置、沿革等作了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作者并根据许多有关著述的记载,对一些问题作了考证,如“灵清宫” 条,作者就引录了 《明成祖实录》、《帝京景物略》、《明史·礼志》、《明史·方技传》、《春明梦余录》、《世庙识余录》、《燕都游览志》等多种史籍中的文字,将该宫的由来、沿革和明以来作为祭礼庙宇的情况一一开列,并说明灵济宫即灵清宫,因读音讹误而呼济为清。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人中看到该庙的兴衰: 从一个普通的小祠逐步演变为 “明代凡大朝会,百官习仪于此” 和 “灵济宫讲学,莫盛于癸丑甲寅间,是时大学士徐阶、礼部尚书欧阳德、兵部尚书聂豹、吏部侍郎程文德主会, 皆有气势, 乡绅可攀附得显官, 故学徒云集至千人” 的情景。是书中有不少这种考证,很有价值,为研究明清的来皇城的变化沿革集中了有用的史料。但是书有的材料引得过多,也不免有的地方显得芜杂。清末,刘承干又曾重订是书,共分10卷5本刊行,内容有所增添,却删去不少掌故。1962年,北京出版社仍用朱一新本排印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此书,与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合订出版。
马一浮之书札
《马一浮全集》收编《书札》共三卷,分“致亲戚师友”(上、下)与“致学生晚辈”两部分,呈现马一浮儒学思想乃至生命的丰富性。事实上,研读论学书信,不仅是为了理解马一浮,而且也诚如马一浮在一封信中所讲,“晦翁与友朋论学书最多,其言为学功夫、次第、品节、条目,最深切详尽”,实乃进学之门径。当然,马一浮的“论学”,并非今人熟知的一味骛外的知识、理论,抑或思想,而是切于自身的儒家义理之学。从本书信集中,可以看到马先生与同辈学人的切磋与对晚辈后学的指导,通过编者的解读与爬疏,可以使读者更为贴切的看到作为新儒家尤其理学家的马一浮的思想与治学方法。
吴鞠通医案
医案。清吴瑭撰。四卷(一作五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吴氏上宗《内经》、《难经》、张仲景、叶桂之旨,结合临床治验,对温病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约二十万字。是书按病分类,卷一为温病、伤寒,卷二、三为杂病,卷四为妇、儿科。每种病下载案例若干则,反映出吴氏证治规律与特点。书中温病医案可与《温病条辨》相印证;伤寒、杂病、妇科、儿科医案,可与《温病条辨》中的“解产难”、“解儿难”等篇相呼应。有一九一六年木活字《裘氏医学丛书》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唐宋词格律
词律专著。龙榆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版。收150余调,分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平仄韵通叶、平仄韵错叶等五格。每一词牌都说明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附有“定格”、“变格”。并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格附有一至数首词做范例,供参考比较。书后附张珍怀据《词林正韵》分部改用佩文韵标目的《词韵简编》。是书可帮助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唐宋词的体制,并可作唐宋词选本阅读。《诗词曲格律》 文体学读物。陈锋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词谱、词韵等格律常识,是供初学者用的通俗读物。
世宗实录
世宗实录,凡四卷,载本卷及卷三六、三七、三八,后附穆宗实录。未着撰者姓氏。是篇皆当传抄实录之一种,与今明实录世宗实录(江苏国学图者馆传钞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相核,其文简,其事合,似节本,然亦有明实录世宗实录所未收录者。
翠崖必禅师语录
三卷,清 必说,道通录,屠粹忠序,曹广端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寿禅寺语录、住江西戆州府长宁县狮林禅院语录、住京都观音禅寺语录、住京都嘉兴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机缘、佛事、像赞、颂古、牧牛十二首,卷三收源流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