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

朱淑真
  • 姓名:朱淑真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淑真,宋代著名女诗人、女词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说海宁(今浙江省)人。自号幽栖居士。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有争议。对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南宋说的主要依据是传本《断肠集》所附的明田艺蘅的《纪略》,它称朱淑真为朱熹的侄女。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朱氏谱系查无旁证。北宋说的主要依据是相传她与曾布妻魏夫人为词友,而曾布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有才艺,善绘画,工诗词,通音律。她主要生活在杭州,后迫于父母之命嫁与一热衷功名的市侩。出嫁后随夫游宦异乡,从现存诗词中可看出,她曾到过淮南,也曾远渡潇湘。因所嫁非偶,婚姻很不美满,郁郁寡欢,饮怨抱恨而终。她一生创作诗词很多,但死后大都被父母焚毁。现在后人所辑《断肠诗》10卷,300余首,《断肠词》一卷,约30首。她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由于婚姻不如意,她写有大量描写个人寂寞生活和抒发内心痛苦的诗篇。如《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以及《长宵》、《冬夜不寐》等诗,都流露了一种“珠泪向谁弹”,“闷怀脉脉与谁说”的孤独之感。她的诗歌题材较广泛,涉及纪游、赠答、思乡等内容。其中还有一些咏史诗:《项羽二首》、《陆贾》、《韩信》、《张良》等,赞颂了“盖世英雄力拔山”的项羽,“能将新语悟宸衷”的陆贾,“男儿忍辱志长存”的韩信,“功成名遂便归休”的张良,议论历史,品评人物,都很有见地。她在《自责》中写道:“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流露了对于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的愤慨不平。她还在诗中表现出对蚕桑、农事和百姓生活的关怀,写有《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新冬》等诗。保存下来的朱淑真词在数量上远不及她的诗,而且其中还有赝品,但其成就却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她的词主要写闺阁之感,如《谒金门》“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偏,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以及《蝶恋花》“楼外重杨千万缕”、《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等,生动、形象、贴切、自然地写出闺中女子思春、感春、惜春的悠悠春愁。透过春愁,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幽独之苦怀。其“悉来天不管”,不啻是对那压抑女性的社会的凄历控诉。她的词中还常常表现其孤单寂寞的生活,如“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减字木兰花》)五个“独”字,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无尽孤独,极尽苦闷哀愁幽怨之情。这些词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才华被压制、婚姻无自由的不幸命运。不仅如此,她在作品里还表现出对封建伦常的大胆反抗,和对爱情与自由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如《清平乐》“恼烟撩露”、《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等。因为这些词对于爱情的描写非常坦率、大胆,语言又极泼辣、通俗,因此曾受到一些封建卫道士的抨击,被斥为“未适乎情性之正”(《东维子集》卷七)。朱淑真词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又接受了柳永、周邦彦等人的影响,笔触轻柔,语言婉丽,形象自然,格调幽远,善于运用委婉、细腻的手法表现优美的客观景物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她在宋代是成就仅次于李清照的杰出女词人。

朱淑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赵氏铁网珊瑚

赵氏铁网珊瑚

书画著录著作。又名《铁网珊瑚》。明代赵琦美集撰。十六卷。成书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主要版本有万历刻本、雍正六年(1728)年希尧刊本、《四库全书》本、雍正欣赏斋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艺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明清流传的刻本及抄本,或未署作者名,或题明代朱存理编撰,《四库全书》始作赵琦美。卷末赵琦美自序称:是书乃根据万历间家乡秦四麟所藏的旧本并参校焦竑家藏本汇集而成。此前的版本只有《书品》和《画品》各四卷,在互校的基础上,汇集了自己所见的书画名迹题跋,增为《书品》十卷、《画品》六卷,刊刻行世。由此可见,现行本是经过几家集录和增补而成。书中著录古今书画名迹,按书画分类,以时代为序,包括碑帖、法书及绘画名迹,绘画自唐代阎立本《洪崖仙图》至明初王履《华山图》。所录作品,详尽记录款识和题跋文字,时有作品考鉴及收藏处所记录。是书搜集繁富,涉及诗、词、铭、赞、记、序文体,文字内容著录极为完备。所录王履《华山图》册序记题跋十二篇,题诗多达一百五十首,此图流传至今,没有任何著录超过于此。又如著录赵孟頫《水村图》,记元明四十余家诗文题跋。这些内容,不但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画史、画论资料,也足以补益宋、元、明诗文总集与别集。

璇玑图诗读法

璇玑图诗读法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黙自守不求显扬行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姤嫉滔字连波右将军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歴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迕防谪戍炖煌防坚寇晋襄阳虑有危逼籍滔才畧乃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焉初滔有宠姬赵阳防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謟毁交至滔益忿焉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其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断其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五防相宣莹心耀目其锦纵广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成章句其文防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尽通苏氏笑而谓人曰徘徊宛转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致襄阳焉滔省览锦字感其妙絶因送阳台之闗中而具车徒盛礼邀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着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不获而锦字囘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防属文之士咸龟镜焉朕聴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以示将来也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御制

复社纪事

复社纪事

一卷。清吴伟业撰。《复社纪事》记明末复社创立始末及其主要人物、重要事迹。书称复社之举起于制艺经义之学。有周钟、张溥、杨廷枢、徐汧、夏允彝、陈子龙、张采诸人,以经义学问、应试文章、砥砺品行结交士人,成立复社。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主要领袖,订书籍,设都讲,洁馆舍,庇饮食,以待四方之友,士子纷纷响应,声势遍及海内。社中诸人登科入仕,议论朝政,干涉政治,声动朝野。后遭温体仁嫉恨,险些酿成大狱。吴伟业身入复社,所记之事详确,足资考证。然吴伟业记述多推崇其师张溥等,于复社起源未能详述,对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复社未遑述及。记复社成立时之重要人物亦未周至,但云吴中大姓而已,计改亭曾致书以商榷之。《复社纪事》用笔记体,刊刻成后,引起很大反响。计改亭上吴梅村书称,伏读再四,窃有喜且慰者二:一则推崇老师张溥甚力;二则为周钟投效大顺出脱。又有不能无疑者二:一则不能推原应社一句,泯没吴、孙淳诸首创之人;二则娓娓言周延儒一案,似党人亡国罪状与复社相始终。谢国祯先生则称:“考当日事实,至张溥谋起周延儒以固社局,则亡国之罪,社中诸子亦不能辞其咎也。”(《增订晚明史籍考》)复社尽管是以讲学论文结社,实则经常评议时政,反映江南地主、商人及市民的利益,与大贵族官僚集团斗争,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计改亭以复社诸生“不过文字之会”,“陈俎豆,习礼仪为戏耳”,显然是不恰当的。《复社纪事》有《梅村家藏稿》本、《赐砚堂丛书》本、《昭代丛书》本、《屑玉丛谈》本、《借月山房汇钞》本、《复社纪略》后附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三礼图

三礼图

四卷。明刘绩撰。绩字用熙,号芦泉,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为《礼》作图,始于后汉阮谌,之后有郑玄、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及隋文帝开皇年敕撰之礼图,宋聂崇义又集此六家而成《三礼图集注》。刘绩据宋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宣和博古图》等而成此书。是出于宫室制度、舆轮名物等图以解之,而房序堂夹之位,輢较贤薮之分详加分析。其他珽荼曲植之属,有七十余处增旧图之未备,于聂(崇义)林(希逸)之图都可拾遗补缺。所采陆、陈诸家之说,去取颇为谨严。然为刘氏所着力据为本者之《宣和博古图》,却为疏漏颇多之作,其揣摩近似,强命以名之失为洪迈等人所指摘。刘氏以汉儒为弃作,故依《宣和博古图》,遂沿其讹,被后学者视为颠倒。有《湖北先正遗书》本、民国十二年(1923)沔阳卢氏慎始基斋刊本。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毘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一卷,唐不空译,尾题下注亦名三十七尊礼忏文,碛嘉题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见大正勘同。

涅槃经疏私记

涅槃经疏私记

涅槃经疏私记,九卷,唐道暹述,日本佚名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