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履新

- 姓名:程履新
- 别名:字德基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休宁(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程履新,明末清初医家。字德基。休宁(今属安徽)人。师从名医李士材,得其传,复博览群书,游学于江苏等地,颇有医名。尝取常见病症及有效验方,参以前贤论说,撰《程氏易简方论》六卷(1683年),或作《程氏医方简编》、《易简方论》,甚便于患者捡用。另撰有《山居本草》一书,已佚。
程履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沙漠秘井
阿拉伯一部落妇女被虏,她们即将被贩卖为奴。本尼西协助总督的船长破获这起大案,可茫茫沙漠哪儿有贩奴驼队的踪迹?经历许多艰辛、奇遇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沙漠秘井,由此开始了惊险的救援……
童年·少年·青年
《童年·少年·青年》是托尔斯泰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全面展示托尔斯泰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历程。这个三部曲表现主人公如何在周围环境影响下成长。他不满自己,醉心于反省和自我分析,追求道德完善。作品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牧歌情调,但也表现了一定的民主倾向,尽管作家晚年说这是不真诚的。
横浦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张九成撰。本集为作者门人郎晔编。凡赋、诗4卷,余为论,策、进讲讲义、序、记、书简、杂著、题跋、赞、铭、祭文、墓志铭等各体著作。其书卷末原附《心传》、《日新》2录,因已有单本另行于世,故《四库全书》辑入此书时并从删削。张九成是宋代经学家,其说经之作,在此集中竟多达10卷。《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游《老学庵学记》谓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语,李易安作‘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之句以嘲之。今读其策,其铺陈繁缛处乃正为耽恋湖山、忘亲忍辱者痛加提唤,其用意最为深切,又岂可以是相讥!”此书除《四库全书》据以录入的明万历刊本,尚有北京图书馆所藏宋代施德操刊本。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
《上清神宝洞房真讳上经》,又名《青童道君列纪》或《太保玉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阙帝君授青童道君,后由魏华存授许远游。经文言存思身中洞房宫三真及诸神之法。其法闭目内视,思念脑部洞房宫三真,得日月结炁成符,揖之以采日精月气。又称人体内二十七真各有真讳,知此神宝真讳可身为神仙,书中列举日月、五官、五脏诸神真讳,谓修道之上闭目内视存想,则诸神下降身中,与身中诸神结合,以致己身与天合一,寿无穷年。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戒品》,亦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梵网菩萨戒经》、《梵网经菩萨心地品》、《梵网经菩萨戒》、《菩萨戒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二卷。据说梵文原本有一百二十卷(一说一百十二卷,或三百卷)、六十一品,罗什仅译出关于菩萨阶位与戒律的第十品。大乘佛教戒律著作。上卷主要叙述菩萨阶位的四十法门,包括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第三十心及体性平等地等菩萨十地。下卷主要叙述大乘菩萨应遵守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被认为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经典。有较为浓厚的中国伦理色彩。多处强调孝道,谓释迦牟尼最初制定的菩萨戒为“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故有人认为此经乃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之伪经。据说此经译出后即有道融、昙影等三百人受持此戒,慧融写三千部以资流传。注疏有智顗、法藏、知周、法铣等十余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七处三观经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集辑有关修道修观之小经。此经版本有二:(一)高丽本为一卷,共收三十部小经。(二)宋、元、明三本为二卷,共集四十七部小经。就后者而言,第一经(称为七处三观经)及第三经后半(无眼)说色谛、色习、色尽、色灭、色味、色出要、色苦之七处,及观色、观五阴、观六衰之三观,故经名七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