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

- 姓名:许浑
- 别名:字用晦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丹阳
- 出生日期:约791
- 逝世日期:约858
- 民族族群: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属湖北),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所居近丁卯桥,后又自名其集为《丁卯集》,故人称许丁卯。宰相许圉师之后。少家贫,苦学劳心,清羸多病。曾北游边塞,南寓湖湘。大和六年登进士第,后授当涂令,移摄太平县令,以病免归。后授监察御史。大中三年,以疾不任朝谒,辞官东归。复起为润州司马,后官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拜睦、郢(一云郢、睦)二州刺史,卒。浑与当时著名诗人杜牧、李频、李远等人友善,有诗唱和。其诗工于七律,内容以登临怀古见长。《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等名篇,俯仰古今,感慨苍凉,为人所传诵。其宦游送别之作,亦时有佳句。其七律对偶工切,音节时用拗救法,圆熟稳妥,后人奉为圭臬。韦庄称其诗云:“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空作碧云词。”(《题许浑诗卷》)《宣和书谱》亦评云:“浑作诗似杜牧,俊逸不及而美丽过之。”清人田雯云:“诗律之熟,无如浑者。”(《古欢堂集·杂著》)其诗多用“水”字,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桐江诗话》)。亦擅书法,人称其“正书字虽非专门,而洒落可爱,想见其风度”(《宣和书谱》)。其诗有《丁卯集》三卷,五百篇,乃其大中四年所自编。《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均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又称蜀本又有拾遗二卷。《续古逸丛书》影印《许用晦文集》二卷、拾遗二卷。今另存有《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一一卷,见卷五二八至卷五三八,《全唐诗补遗》三又补录一首,《全唐诗逸》卷上亦录断句二联。《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二补诗二首,《续补遗》卷七又补二首,《续拾》卷二九亦录二句。文一篇,见《全唐文》卷七六○。生平事迹见胡宗愈《唐许用晦先生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五六、《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唐才子传校笺》卷七。今人谭优学有《许浑行年考》。
许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大师传
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蒙田试笔
一部包含无限思想的书,造就了一个无限的蒙田。都说《蒙田试笔》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两者是分不开的;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古老却永远现代。蒙田指出荷马诗歌的空前绝后,是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像《蒙田试笔》这样一本书,在散文世界中,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 首先将蒙田介绍到中国的,是梁宗岱老师。Essai一般通译为“随笔,漫笔、小品”,但宗岱师译为“试笔”,看来最为传神。1933年7月,他写成《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纪念》,连同一篇译文,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上。他对蒙田推崇备至,认为这是“一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和伦理思想。1935年郑振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库》收入了他的二十一篇翻译,以《蒙田散文选》为总题,分放第七至第十二册。 此后宗岱师继续翻译及修改,共得二十余万字手稿,可惜全部毁于“文革”,只有已发表的译文流传下来,也就是这本集子所收的三十六篇。数量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囊括蒙田全集第一卷的精华。译文古雅而不拘一格,尽得蒙田之风。
海忠介公全集
12卷。海瑞文集
慧命经
内丹学著作。一称《最上一乘慧命经》,清代柳华阳撰,初刊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书分十四章:漏尽图、六候图、任督脉络图、道胎图、出定图、化身图、面壁图、还虚图、集说慧命经、正道修炼直论、正道功夫直论、正道禅机直论、杂类说、决疑。有的版本补入他人著作五篇:张紫阳《八脉经》、潜虚调息法、张三丰调息法、九层炼心、李涵虚真人《后天串述》。本书主要论述小周天后的大周天功法,基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作比较通俗的讲解。全书集 《心经》、《易经》、《宝积经》、《金刚经》、《楞严经》、《华严经》、《六祖坛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达摩祖师、圆通禅师、寂无禅师、六祖,如来等各家之说,熔释、道、医、儒于一炉,强调性命双修,以“命者根于肾,肾动则水也;性者根于心,心动则火也;以火入于水中,则慧命而不外耗,以风吹火化而成真种” 为全书的要点,是学习和研究内丹学的重要文献。
南迁录
南宋张师颜撰。一卷。师颜原籍金朝文士,后奔南宋,官至骑都尉。当完颜亮迁都燕京时,张氏曾“握笔东观”,随迁汴京,凡金朝宫廷见闻,京都大事,无不载记,并多追述金初史事与轶闻,对金蒙争战中原描写尤为详尽。其书成于金太和末,二万余字。叙事颇详,简练得体,对话多变,可窥见人物性格,故事性较强,文胜于史。于金末文学著述中不失为佳作。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重抄本。
常变通考
三十卷。朝鲜柳长源撰。柳长源字叔远,号东岩,全州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按顺序目录如下:《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学校礼》、《国恤礼》、《“家礼”考疑》。此书以朱子《家礼》为主,兼采经史子集,依类条附,摘取《家礼》原文为条目,如果有疑点、有涉及礼制沿革的内容或《家礼》未备的内容,则另立条目。《家礼》有与朱子晚年思想不合处则据《经传通解》及诸儒论断给予更改、补充。《家礼》中典故、名物难通晓的有《“家礼”考疑》予以解答。《家礼》未备之礼依《经传通解》补足。书名“常”指日用常礼,“变”指有疑点、有变易之礼。可见此书内容侧重日常适用,侧重析疑。且其书引征泛博、立论公允,较有价值。世传奎章阁藏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