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到

慎到
  • 姓名:慎到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9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315年
  • 民族族群: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战国中期法家“势治”派主要代表人物。赵国人。《史记》称其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是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对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史记》说慎到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慎子》四十二篇,今已亡佚,残存《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七篇及一些佚文。其法学观点主要有(1)尚法论:治理国家必须“事断于法”,实行“法治”。国君利用法律进行绝治,即便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比没有法律而依靠君主“身治”要好得多。原因在于:法律如同尺寸权衡一样,具有规范性特点,利用法律,可以防止“奸巧诈伪”;从本质上说法律是“立公义”的,具有公正性和平等性,在法律面前不分亲疏尊卑,一视同仁;从法律的作用上看,法是“定分止争”的最好工具。法律不可轻易改变,只有君主有权立法和改法。君主治国,要用“法治”而不用“身治”;(2)势治论:慎到在法家学派中以重“势”著称。慎到认为,重“势”是为了尚法,而尚法又必须重“势”。君主要想实行法治,必须掌握能使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的权势,只有权重位尊,才能令行禁止。君主身处势位,推行法治,遵从“无为而治”即可治理好天下。慎到无论尚法,还是重“势”,都是从其公私观来立论的,他主张“立法为公”,反对释法行私。这使得慎到尚法重势思想有一定法理学意义。

慎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剧院情史

剧院情史

《剧院情史》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小说主人公马克苏多夫实际上便是布尔加科夫本人,独立剧院即莫斯科艺术剧院,而剧院领导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分明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化身。

西楼记

西楼记

传奇。明末袁晋《剑啸阁传奇》之一。写书生于鹃和穆素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于鹃”二字切音成“袁”,即作者自指,剧中内容据作者个人经历附会。《书隐丛说》等书记载,袁晋年轻时曾因与富豪沈同和争夺妓女穆素徽而打起官司,其父将他送官系狱,《西楼记》就是他在狱中写成的。穆素徽实有其人,孟森《心史丛刊》考证她是周绮生,其事曾见于《列朝诗集》闰集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此剧写于、穆因写词曲而互相爱慕,曾在西楼同歌〔楚江情〕,事为于鹃之父御史于鲁得知,将穆逐徙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穆为妾,穆不从,备受虐待。于鹃赴试得中状元,后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终于与穆结为婚姻。此剧结构严密,关目安排富于起伏波澜,针线设施颇具匠心,当时曾到处搬演,袁晋因此享有盛誉。《楼会》、《拆书》、《错梦》等出较流行。此剧有冯梦龙的删改本,定名为《楚江情》。《西楼记》今存明末剑啸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又有清初耐闲堂刻本,北京图书馆仅存下卷,题为《西楼梦》。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钱振锽撰。此书一卷,七十三则,上自《诗经》、《楚辞》,下迄钱谦益、袁枚,皆有所道及。然作学究之陋语多,谙诗道之行话少,如反复一“实”字,先谓:“君子之言,真实不妄,诗虽小道,亦言语之一种,多为不实之言,徒为人所轻耳。”此处之“真实”,乃“事实”之转语,故其即据以责老杜“老柏二千尺”、太白“白发三千丈”等句为“滑稽”,尤不解李贺之浪漫诗风为何物。千古诗人,遂只剩一白居易合其规则。然反观此书,恰正好作大言,过激语多而“老实话”少,如世讥明七子摹仿,彼反恨“其摹仿未至,若能摹仿得工,好诗必不至此”,其言过甚,一至于此。有《名山六集》本。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一卷,清末诵清堂主人撰,成书于民国三年。作者(本名及其生平不详)曾参预清末辛亥年四川铁路的筹画,是清政府修路大员赵尔巽的主要幕僚之一。本纪略意在开脱作者本人在修路一事的责任。但因其以“辑录当时奏章、文告、书函、图照”为主,“悉录原文,不敢僭越”,故保存了相当丰富珍贵的原始资料。今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整理。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 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从平分今古到尊今抑古,再变而成古大今小,从提倡今文说转变为提倡古之说。他的观点最初与康有为相同,三变之后乃与之决裂。后三变讲天人之学,主要涉及政治哲学问题,与今古文问题关系不大。他的著作很多,汇刻为《新订六益馆丛书》。今人李耀仙等对廖平的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廖平学术论著选集》,由四川巴蜀书社陆续出版。廖平虽然经学主张多变,但对《左传》的看法前后比较一致,没有多少变化。他认为《左传》是先秦已有之书,在西汉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得行世。廖平《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 (1907),分上下二卷,总为十二篇,每公为一篇。书中大旨在于批评杜预以例说经之失,凡是杜预对经传的诠释他有所不满意的,都分别条录,进行辨证,所论往往于理可通,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多有驳正,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有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7) 排印本。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

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五卷,缺卷三,唐代失译,卷一二尾题大佛顶无畏佛顶经,卷四五尾题大佛顶无畏宝广聚经,九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