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克曼

- 姓名:爱克曼
- 全名:约翰·彼得·爱克曼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汉诺威温森
- 出生日期:1792年9月21日
- 逝世日期:1854年12月3日
- 民族族群:
约翰·彼得·爱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年9月21日生于汉诺威温森[今属德国],1854年12月3日卒于普鲁士魏玛[今属德国])是一位德国作家,主要作为年迈作家J.W. von Goethe 的助手和亲密伙伴而为人们所熟知;他的《歌德晚年谈话录》(Gespräche mit Goethe in den letzten Jahren seines Lebens,1823-32年,3卷,1836-48年;“歌德晚年谈话录”)的重要性可与詹姆斯-博斯韦尔的《约翰逊生平》相媲美。
埃克曼从小家境贫寒,参加过德国反抗拿破仑的解放战争,后来成为汉诺威战争部的一名职员,1821年至1822年在哥廷根学习了一年。很小的时候,歌德就成了他的偶像。1821年,埃克曼出版了一本诗集,1823年,他寄给歌德一本《理解诗歌的帮助与歌德的特别指示》(Beiträge zur Poesie mit besonderer Hinweisung auf Goethe),引起了歌德的注意,这本诗集包含了对歌德作品的敏感赞赏。歌德邀请埃克曼前往魏玛,在那里他成为歌德的无薪文学助理。埃克曼还担任了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儿子的家庭教师,并于1836年被任命为魏玛宫廷的公爵图书管理员。
埃克曼的《对话录》已被翻译成欧洲所有主要语言。第一部英译本《与歌德的对话》(1839年)由美国评论家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ler)翻译。埃克曼的《对话录》是在歌德允许的情况下根据笔记编写的,它不仅仅是访谈记录,而是对歌德生平和思想的艺术性选择性整理。埃克曼还担任歌德的文学遗嘱执行人,出版了歌德的遗作(1832-183年),并与F.W.Riemer一起编写了歌德作品的第一个完整版本。
爱克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两溪文集
二十四卷。明刘球(1392—1443)撰。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授礼部主事,因胡滢荐侍经筵,改为翰林侍讲。正统初,王振欲征麓川,刘球力谏,忤王振,逮系诏狱,为王振党羽马顺在狱中支解死。景泰初,追赠翰林学士,谥忠愍。此集共二十四卷,皆为杂文。系刘球殁后二十八年,其子广东布政司参政刘钺所编,前有彭时、刘定之序,于成化六年 (1470) 刊刻。人评:“刘球性格刚烈,其文却多和平温雅,殊不类其为人。然细味其词旨,亦大都光明磊落,无依阿淟之态,可谓君子之文。虽残章断简,犹当宝贵。” 成化十六年(1480)刘钺又续刻 《两溪先生诗集》四卷,乾隆三十三年 (1758)安成刘氏将文集,诗集合并为一,付梓刊行。凡二十八卷。此集四库已存目。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四章,略言修持忠孝净明之道:〈玄本章〉称上士学道以忠孝为本,行忠孝者可以列于仙班。 〈修身章〉谓上士学道修炼,不必弃家入山,舍去荣华,只须「以心达心,以性达性」,则心性圆融而自然长生。 〈建功章〉谓下士以符水药饵救治疾病,以为有功,而非功也。唯忠孝净明之道可使天下太平,君上安而民自阜,其功不可胜计。 〈成终章〉谓仙学始乎孝,至道而学成。「净明之习,忠孝以为习,积忠孝之道,备矣。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全书语句辞旨,多与元初净明道祖师刘玉之语录相同,盖为刘玉或弟子所作。
周易洗心
九卷,清任启运著。卷首备列各图,自宋朱熹至清李光地等所作各图都予采入,并以己意推广。主张读《易》应先观图象。但又不尽从图象生解, 对经义的解释,多发前人所未发,时有精义。文句异同,多从马融、郑玄、王弼、王肃本,或有不从,必注某本作某字,以存古义。《四库全书》本。此书罗列《易》图颇多,然其训解经传大义,则多有创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大旨,谓读《易》者当先观图象。故首卷备列诸图,自朱子、邵子而外,如国朝李光地、胡煦所作诸图,皆为采入,而又以己见推广之,端绪颇为繁赜。
经学理窟
北宋思想家张载所撰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门人纂集而成。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谓一卷,清嘉靖本作五卷,凡十二篇。对儒家所提倡的思想、制度、礼俗均有阐释。《周礼篇》针对宋代社会之弊,提出关于实行“井田” 、“封建” 、“均平” 等主张,以求解决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不合理现象。提倡井田制,认为“井田卒归于封建乃定”。试图以此解决 当时社会贫富不均问题和调整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 矛盾。主张一种“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 应其所急”的“市易之政”。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一十六品,与《不空罥索心咒王经》同,末后心印品第十七,沙门慧日翻,续附,总有二十二印法。
懈怠耕者经
全一卷。全名佛说懈怠耕者经。南朝刘宋惠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耕人遥见佛来,发心欲见。寻退,欲俟闲时。佛放光集众,说其已过六佛,今又懈怠。彼人闻已,乃趋见佛,悔过闻法,得不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