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溶

鲍溶
  • 姓名:鲍溶
  • 别名:字德源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鲍溶,字德源,自称“楚客”(《吴中夜别》),或为楚人。又云“二京有宅”(《洛阳春望》),知其父祖曾寓家长安、洛阳。初隐江南山中,元和四年登进士第。仕宦不显,尝自叹“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秋思》)。一生或隐居山林,或飘泊四方,穷愁潦倒,落落寡合,后客死于三川。刘得仁有《哭鲍溶有感》诗。鲍溶与韩愈、李正封、孟郊、韦楚老、殷尧藩友善,与李益交谊尤深。其诗多道途旅思、怀古感兴之作。《长城》、《秋怀》、《沛中怀古》、《陇头水》等诗颇耐讽诵。辛文房谓其古诗乐府“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故“可称独步”。名句“丝减悲不减,器新声更古。一弦有余哀,何况二十五”(《秋怀》),葛立方以为“于一倡三叹之旨几矣”(《韵语阳秋》卷一五)!张为《诗人主客图》尊之为“博解宏拔主”,而自居于入室之列。《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鲍溶集》五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三卷,见卷四八五至四八七。《全唐诗逸》卷上补断句五联。《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七又补一首。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校笺》卷六等。

鲍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

《科利奥兰纳斯》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晚年撰写的戏剧,是一部悲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该剧讲述了罗马共和国的英雄马歇斯(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因性格多疑、脾气暴躁,得罪了公众而被逐出罗马的悲剧。作者以英雄与群众的关系为主线,揭示出人性的弱点。作品通过罗马的上层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罗马同伏尔斯国的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斯图亚特统治初期的英国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是钱玄同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所作的序。钱玄同洞悉今古文,立场虽偏向今文学,对《新学伪经考》也多有褒言,但他站在历史家而非经学家的立场来审视《新学伪经考》。同时,钱玄同还以辨伪的眼光,把《新学伪经考》看作一部辨伪著作,把经”看作史料,这在经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钱氏认为“至于把古文经打倒以后,再来审查今文经,则其篇章来源殊甚复杂,它的真伪又是极应考辨的。但这是要站在超今文的‘历史家’的立场上才配说。”1932年6月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三卷二号抽印本。(抽印本,是从原出版书中抽出一部分或若干章节所发行的单行本。)1936年1月,日本东京文求堂书店出版有日文翻译本,称支那学翻译丛书Ⅱ。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三天法师玄一真人为仙人云度讲说生死因缘之事。谓天地与人皆随因缘轮转相生,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皆非常会,死后各随善恶之缘转生。世人若能供养三宝,心慕神仙,必降致仙人,白日升天。又称行善者天选善人生为其子孙,使父母得其福;行恶者天选恶逆生于其门,使父母受其累。又称金马之末,天运交周,水龙之岁,李君(李弘)出治。其时圣世,生死善恶将分,善心男女得遇圣人超度,一门同庆,恶人则不与圣人相宜。此说出自《太上洞渊神咒经》。

梅岭之春

梅岭之春

现代短篇小说集。张资平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6月初版,列入“创造社丛书”。收《梅岭之春》、《Curacoa》、《末日的受审判者》、《圣诞节前夜》、《密约》、《双曲线与渐近线》和《爱之焦点》等短篇小说7篇。本集作品主要表现青年知识分子婚姻、家庭和理想之间的冲突。《梅岭之春》是张资平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4年8月,描写村姑娘保瑛从小就做童养媳,15岁进教会女中,一边读书,一边为亲戚吉叔父看小孩。不久,保瑛受吉叔父引诱而怀孕,只得回去与那目不识丁的做牧童的小丈夫作伴。她心里却痛恨这“社会习惯的束缚和礼教的制限”。吉叔父也因此迁往别处任教。《双曲线与渐近线》写于1922年11月。郑均松是某县女师的教员,与女学生梅茵相恋,而梅早已订婚。梅离校后5年已有子女,偶遇郑,仍情不能已。别后又来信,缠绵动人。郑为此毅然结婚,梅的旧物都被妻儿毁去。多年后梅忽来信,说已皈依上帝,前罪尽蒙赦免。郑一笑了之。

中国历史的看法

中国历史的看法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开风气之先的学者,胡适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看法以及“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发展。《中国历史的看法》汇编了胡适主要史学论文,如《研究国故的方法》《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看法》等,可以看到胡适将中国历史置于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流背景下,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和观点;可以看到胡适在严密考据的前提下,同时作为一个思想家所闪耀的智慧的光芒。他的观点成就了他自己,不仅惠及史林,也惠及百年来亿万中国人。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一卷,首尾缺,编号二八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