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瀛

- 姓名:张德瀛
- 别名:字采珊,号巽父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约1914
- 民族族群:
张德瀛(1861-约1914),字采珊,号巽父,别号山阴dao上人,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张立镛之子。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是清末民初岭南地区比较重要的一位词人,他受乾嘉考据思想影响较大,身上带有明显的常州词派烙印。张德瀛尊词体,重寄托;其词充分体现了当时动荡时代中的社会剧变对知识分子心灵的冲击,家国之忧与行旅之感是张词的重要构成,以岭南风物与岭南民俗为主的地域特色是张词风格的底色,词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则使张词具有词画交叉的别样美感。张词深婉雅健,张德瀛作词主张“意内言外”,重考据,重音律,重技法,表现出了对词学传统的守望与坚持。张德瀛论词词史意识浓厚,具有相当的理论自觉意识与实践精神,在品藻同时代词家方面尤其表现出色,由点到面地勾勒出了晚清粤词词坛的基本风貌。《词征》对词集版本与词调音律的考证颇有文献价值。随着西学的传入以及时代的发展,新的词学研究方式也开始萌芽并日渐成熟,所以站在时代路口的张德瀛以其对词学传统的守望,应当被定位为最后一批传统词学家的代表之一。著有《耕烟词》五卷(含《阮俞笛谱》、《空中语》、《画禅外篇》、《击剑录》、《纫兰剩稿》各一卷)、《词徵》六卷、《中国文学史》一卷等。张德瀛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词话著作《词徵》中。《词徵》前三卷研究词体,后三卷著录词籍、品评词人。
张德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苏轼文集
文集,四十一篇,苏轼为文,主张辞达,反对浮艳、艰涩。他的散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他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吸取了前代散文的优点,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都推进了一大步,对我国古代散文发展贡献很大。宋孝宗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序),金王若虚谓苏轼文字为千古第一 (《归潜志》卷8),足见其影响。包括他在内以唐宋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奉为正宗,明人小品文字则更多取法于苏轼。
贪欣误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新刻绣像小说贪欣误》,六回,题“罗浮散客鉴定”,作者不详,有清刻本。六回即六个故事。故事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世态人情,富有生活气息。第一回“王宜寿”,言王基因无子嗣,娶妾柳柔条,生子王宜寿后,被大妇安氏所逐,在外行乞,凤凰山古庙安身,由帝君之助,托梦其子,宜寿登高涉险,与母相会。第二回“明青选”,言秀士明青选,学了道术,解救了周森夫妇冤案,成就了妓女玄英的婚姻。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又名《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岳武穆尽忠报国传》、《精忠传》、《精忠全传》、《岳王志传》。八卷八十则。题“鳌峰熊大木编辑,书林清白堂刊行”。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福建建阳人。成书于明嘉靖年间。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初寮词
一卷。宋王安中 (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 (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黄升所撰《花庵词选》即已收其词,其中 〔小重山〕之“椽烛乖珠清漏长,庭留春笋缓飞觞”,〔蝶恋花〕之 “翠雾萦纡消篆印,笛声恰度秋鸿阵”等句,皆为当世所称道,实为南北宋间一佳手。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初寮词》一卷,与四库所见本相合。集中有 《安阳好》九阕;宋人吴曾在 《能改斋漫录》中称:韩魏公于皇祐初镇守维扬,曾作《维扬好》词四章,其后于熙宁中罢相而镇安阳,又作《安阳好》十章。而吴曾所录中的一首,即为本书《形胜魏西州》一首。安阳是魏郡地,王安中不曾镇之; 似乎此词宜属韩琦所作,而本书误收。何况又经后人裒集,非陈氏所见原本。疑以传疑,《四库》亦存之待考。是书有《四库全书》本、《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宋六十名家词》本、《百家词》本等。
人生哲学与佛学
龟山王恩洋居士著,动物恃本能而生活。蚕之作茧,蜂之酿蜜,蜘蛛之结网,皆生而能之,不待学也;人则不然,自营巢筑室至农工商贾,莫不由学。学愈进,则其生活亦安定而丰富。故人生必须学也。学之种类大别有二:一者自然之模仿,二者有意之学习。如儿童之说其本国本乡之语言,乃至一切风俗习惯之茹染皆是也。有意之学习复有二种:一曰技艺之学习,二曰科学之学习与制造。则自朴野而文明,人类生活以之而蒸蒸向上以造乎其极。科学之用宏伟莫与京矣!
十八泥犁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