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

- 姓名:皇甫冉
- 别名:字茂政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润州丹阳
- 出生日期:约717
- 逝世日期:约771年
- 民族族群:
皇甫冉(约717—约771年),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玄宗开元至唐代宗大历年间著名诗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及第。历官无锡县尉、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广德二年入河南元帅、东都留守王缙幕,任掌书记。大历二年入朝为左拾遗,擢左补阙。后奉使江表,省家至丹阳,卒,年五十四。皇甫冉是盛唐至中唐过渡时期有名的诗人,“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至其造语玄微,端可平揖沈、谢,雄视潘、张”。有《皇甫冉诗集》二卷,其弟皇甫曾编次,独孤及作序。
皇甫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群仙要语纂集
群仙要语纂集,元末明初道士董漌醇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节录部分道书中有关修炼之理论,重加纂集成编。所录道书有《日用诀》、《关尹子》、谭峭《化书》、吴筠《玄纲论》、张继先《大道歌》、《心说》、王嚞《论打坐》、《坐忘铭》、曹仙姑《大道歌》,王玠《还真集》、白玉蟾《玄关显秘论》、马钰《丹阳真人直言》等。全篇大旨以论述静心守一,养气全神,识心见性。归根覆命等理论为主。
饥饿的郭素娥
现代中篇小说。路翎著。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3月初版。小说通过生活在矿区附近的农村青年妇女郭素娥挣扎、反抗、被害、毁灭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赞扬了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作品着力塑造了郭素娥、张振山、魏海清3个人物。郭素娥是个强悍而美丽的农家姑娘,她的丈夫刘寿春是个年老多病、吸毒、好吃懒做的无赖。他逼郭素娥去卖淫,甚至要把她卖掉。原本大胆、泼辣、性欲强烈的郭素娥与强壮豪放的青年工人张振山热烈地相爱了。她要求同张振山远走高飞,到城里去做工,过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她被丈夫当作物品出卖时,她面对暴徒没有屈辱,而是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女性的尊严,拼死与践踏自己的恶势力进行抗争。张振山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但他的反抗又是原始自发的。当他的情人被抢走时,他只能狂怒地放一把火,尽管他声言还要回来,可是,这毕竟是朦胧的。魏海清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爱郭素娥,但出于嫉妒,向刘寿春告密。郭素娥的死,极大地震撼了他,这个逆来顺受、任人欺侮的老实人,毅然地选择了复仇的路。他怒打了刘寿春,同流氓决斗,最后伤重死去。小说着力刻画了3个主要人物的反抗性,力图“透过社会结构的表皮去发掘人物性格的底苗”(胡风《〈饥饿的郭素娥〉序》),使人看到了中华民族性格深处的“蛮性”。发表以后曾以内容的深刻而在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胡风、刘西渭、邵荃麟等都对本作给以很高的评价。
青城十九侠
《青城十九侠》,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还珠楼主所作武侠小说。未完,1935年5月起在《新北平报》连载;旋由天津励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单行本,至1943年10月出版第24集;1947年11月由两利书局出版、正气书局印行第25集。小说第一回曾借矮叟朱梅之口说:“师弟伏魔真人姜庶……执意要创设青城一派,以传本门衣钵。头一代按照先恩师遗偈,共只收男女弟子十九人。”《青城十九侠》即以朱梅的这段话为张本,着力记叙清初青城派剑仙的众弟子罗鹭、裘元、虞南绮、狄胜男、狄勿暴、纪异、吕灵姑、杨永、杨映雪以及纪登、陶钧、杨翊、陈太真、呼延显、尤璜、方环、司明、涂雷、颜虎等十九人修仙炼剑、行道诛邪、开创青城派的武侠故事。
樗庵类稿
二卷。明郑潜撰。郑潜,字彦昭,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历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廉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薄,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1377)乃致仕。著有《樗庵类稿》。据《千顷堂书目》载《樗庵类稿》二卷。其书从《永乐大典》裒辑得古体诗五十首,近体诗一百四十六首,并原序三篇,仍编为二卷,计所遗亦无几。是集皆其在无所作。程以文《序》称《行役小稿》二卷,豫章邓文著所编,共一百五十余篇。其时郑潜方为监察御史。贡师泰《序》称集其歌诗为二卷,题曰《行役稿》、《揽辔稿》。其时郑潜为福建廉访副使。揭汯《序》始称为《樗庵类稿》,不言卷数。据其所言,乃成于元末郑潜在福建为官时。初为《行役稿》二卷。终乃合为一编,改题曰《樗庵类稿》。盖数经增损而后勤为定本,则其成集亦不苟。郑潜虽起家掾吏,而天资绝异。其诗词意轩爽,有玉山朗朗之致。视元末纤秾之格,特为俊逸。入明以后,名位不昌,距纂修《永乐大典》之时年代又近,而书局诸人顾特编录其遗稿,追配古人。知当时必有以取之,非徒然之举。有《永乐大典》本。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元杂剧剧本。亦名《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简称《合同文字》。末本。无名氏撰。剧写刘安住的伯母为了独占家财,不认从远乡归来的侄儿,还把安住带回来的当初分家时的合同文书骗取到手,拒不承认。后经包拯用计,赚回合同文书,终使安住得以认祖归宗。
毒语心经
毒语心经,又称毒语注心经。日本白隐慧鹤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仅短短二百六十字,然实为诸佛之心要、般若之钤键。历来注疏解读不下数十百种,但多就名相上进行诠释,从教理上进行论述,宗门中人虽也时常拈提其中一二语句作为话头参究,但少有作全篇之提唱。日本江户时代临济宗禅僧、中兴临济宗之一代大师白隐慧鹤(Hakuin Ekaku,1685-1768或1686-1769),被誉为“五百年间出的大德”,从正受老人处发明心要,终至大彻大悟之境界,据说今日日本临济宗僧人经常参究的“只手之声”的公案即缘起于白隐,禅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出自于白隐禅师。白隐禅师不但彻法源底,提唱禅道,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极深造诣。其所著《语录》、《槐安国语》等,则皆精光锐利,禅机深湛,脱然于文字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