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

- 姓名:刘秉忠
- 别名:字仲晦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216年
- 逝世日期:1274年
- 民族族群: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字仲晦,初名侃,拜官后改名秉忠,自号藏春散人,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曾祖仕金,其父在蒙古任官。秉忠十七岁时补邢台节度府令史,以怀才不遇,不愿为刀笔吏弃去,隐于武安山中。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天宁天照禅师以其能诗文,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他博学多才,自幼好学,至老不衰,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于《易》及邵雍《经世书》,又精于天文、地理、律历、阴阳、术数等。他随海云禅师入京师,见赏于忽必烈,以布衣身份随忽必烈征大理、云南及南宋,以好生不杀谏忽必烈,时人称之为“聪书记”。忽必烈即位,官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元初制度多出其手,元之国号即是他所提议。至元十一年(1274)无疾而终,年五十九,谥文贞。秉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淡泊自处。《元史》本传称他“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他有诗说:“自古文章贵辞达,苏黄意不在新奇”(《读遗山诗》),语言晓畅,不求新奇正是他的诗歌的特点,而病在平淡粗疏,缺乏诗味,这也是元初一般北方作家的通病。他的诗常表现出仕与隐的矛盾,这在当时士人中有一定代表性。他还是词人,其词今存八十馀首,以词言志,风格豪放,但偏于直露,不免粗疏,如[木兰花慢·混一后赋]写得气势奔放,反映出大一统的气概,而词中议论颇多,给人粗豪之感。他又是早期散曲作家,《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但仅存小令十二首,具有早期散曲的民歌风味,其散曲见《阳春白雪》、《乐府群珠》、《雍熙乐府》。词见《藏春乐府》,诗见《藏春集》六卷,文已佚,《元史》本传中有上忽必烈书一篇。生平事迹见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集中末一卷行状、神道碑铭、志文,《元史》卷一五七、《蒙兀儿史记》卷八三、《新元史》卷一五七、《宋元学案》卷九○。
猜你喜欢的书
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也就是克利奥帕特拉。克丽奥帕特拉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奥莱特,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统治埃及。但他们两人因派系斗争和争夺权力而失和。克列奥帕特拉被逐出亚历山大里亚,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聚集军队,准备攻入埃及。就在这时,凯撒追击庞培到了埃及,托勒密十三世将庞培杀害,把他的头颅献给凯撒,以此来讨凯撒的欢心,目的是利用凯撒来除去克利奥帕特拉。克利奥帕特拉命属下装扮成一个商人,将自己包裹在一床大毯子中,商人到凯撒住处求见时,她就从毯子里面出来。那时克利奥帕特拉正处妙龄,美艳惊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把凯撒给迷住了,凯撒就下令执行克利奥帕特拉的父亲的遗嘱,由克利奥帕特拉和托勒密十三世一起执政。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屋大维大军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战斗方酣,安东尼舰队受挫,克列奥帕特拉突然撤离战场,驶回埃及。安东尼随即追赶而去,抛下战斗部队任其遭受歼灭。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看到大势已去,伏剑自刎,克利奥帕特拉自杀而亡。
傅忠肃集
诗文别集。北宋人傅察撰。三卷。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年十八岁登大观进士。蔡京欲以女妻之弗受。曾官兵部、吏部员外郎。后被金人掳去,不屈死。此集系宋人傅伯寿编成,首冠周必大序。收诗一百十七首,颂、表三十二篇。作者年仅三十七岁遭国难,无大著作以发挥才气,所存大抵为酬赠篇什,骈丽之作为多。“然其深厚尔雅,亦自足资讽诵”。“诗文虽属无多,固当与李若水之《忠愍集》并传不朽”(《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徧行堂集
《徧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禅师世寿六十有七,僧腊二十有九,所收诗文,大约起于清顺治九年即明永历六年,迄于康熙十九年作者逝世,实乃禅师佛门生涯的完整记录。据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案》第三辑,《徧行堂集》数番由乾隆钦定为“语多悖谬,必有毁弃”的禁书,甚至连其墨迹碑石亦不容存世,一律“椎碎推仆,不使复留于世间”。今观集中,并无直接针砭清室的文字,作者生前曾将一些语“涉激愤,不宜广示于人”及“不和平”的内容删除(前集卷二十四《与陈季长太史》),显然已有意回避。但是作为一个明朝遗民,一个旧政权的直臣,淡归诗文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故国之思和家国之恨,所谓“悖谬”文字,当然是指这些内容。除去大量的化缘阐道文字外,今天最值得珍视的是尺牍与记传部分,其中记载抗清赴死的瞿式耜、何腾蛟、张同敞、李元胤、李永茂等人事迹,篇篇“叙述沉痛,凛凛有生气,故犯清廷之忌”
美人谱
徐震以为美女有十条标准和情态,即容、韵、技、事、居、候、饰、助、馔、趣。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是惟贤法师2004年09月下旬讲于上海玉佛禅寺第三届觉群文化周。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
佛说常瞿利毒女陀罗尼咒经
佛说常瞿利毒女陀罗尼咒经,一卷,并行法,唐瞿多译,日本佚名题记,编号一二六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