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纳

费希纳
  • 姓名:费希纳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格罗斯一萨尔兴
  • 逝世日期:1801.4.19
  • 民族族群:1887.11.08

费希纳,古斯塔夫·西奥多(Fechner,Gustav Theodor 1801.4.19—1887.11.08)德国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生于夏路萨提亚的格罗斯一萨尔兴。父亲是一位牧师。青年时先在文科中学求学,以后进医药学院学习。1817年入莱比锡大学学医,182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定居莱比锡,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工作。1824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讲师。1826年电学中公布欧姆定律,他也发表文章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和物理学的其它问题,久而久之,终被学术界认为是一位物理学家,并于1834年升任为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但这时他的兴趣又转向心理学,并任哲学教授。他对心理学的研究当时是在补色和后象等方面。在研究后象时,由于长时间观察阳光得了眼病,加上身体虚弱,1839年辞去物理学讲席,长期卧病,达十数年之久。晚年他在莱比锡继续从事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和写作,于1860年出版了著名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提出了心理物理学的测量方法的基本类型。同时还对美学感兴趣,提倡实验美学的方法,如等级法、评定法等,并于1876年发表了他对美学研究的总结性论文《美学初探》。费希纳喜欢F.W.J.V.谢林的自然科学,怀有宗教灵学的神秘思想,并为论证他的泛灵论,长期致力于寻求一种科学方法,借以使具有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范畴统一于灵魂之中。


费希纳把心理物理学定义为:“讨论心物之函数关系或相互关系的正确的科学”。他认为,感觉本身虽然不能测量,但是感觉是由一定量的刺激引起的,通过测量刺激强度就可以间接地测量感觉。只要解决了刺激和感觉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可能进一步研究心物关系问题。他想到心理强度的算术级数可能与物理刺激量的几何级数相当,于是在德国生理学家E.H.韦伯研究之基础上,尝试以最小可觉差jnd为感觉单位,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最后得出感觉与刺激以对数为比例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S=KlogR(S代表感觉,R代表刺激,K是常数)。该公式表明,刺激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按照算术级数增加。这个公式费希纳称为韦伯律。但它已超出了韦伯发现的事实,指出了物理刺激与其引起的感觉强度的关系,所以,后人称这一公式为韦伯一费希纳律或直接称之为费希纳律。该公式引起了心理学界种种怀疑和争论,于是费希纳又经过多年研究,于是1882年发表《心理物理学要义》一书,为其心理物理学辩护。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虽然出自于唯心主义的哲学意图,却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他创造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3种心理测量方法,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为后来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些方法。打破了康德认为心理无法测量、无法数量化,因而不能成为科学的偏见。费希纳的工作和贡献使他成为建立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他的心理物理学的方法经过加工沿用至今。其心理物理学为冯特的心理学建立起了奠基作用。

费希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图尔的本堂神甫

图尔的本堂神甫

《图尔的本堂神甫》最初以《独身者》为题,于一八三二年在玛门-德洛奈版《私人生活场景》第二版第三卷中发表。一八三四年仍以《独身者》为题,收入贝歇夫人书屋出版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三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六卷,篇名改为《图尔的本堂神甫》,是“外省生活场景”中《独身者故事》的第二篇。本篇仍以独身者的生活为题材,通过一个老处女和两个教士之间的摩擦,揭示了外省贵族与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及教会内部的宗派斗争。表面上冲突局限于生活琐事,背后却隐藏着重大的利害关系。阴险奸诈的脱鲁倍神甫利用老小姐打击忠厚老实的皮罗托神甫,为的是对已故沙帕鲁神甫施行报复,彻底肃清其势力和影响,确立自己在本地区的权势。本地贵族尽管同情皮罗托神甫的遭遇,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抛弃了皮罗托神甫,转而与得势的脱鲁倍神甫握手言欢。

古本康平伤寒论

古本康平伤寒论

东汉·张机原著,日本大塚敬节校注。据云此书原为唐卷子本之旧,约在大宝以前抑或天平以后东传日本,叶橘泉谓“殆系叔和撰次之真本”。叶氏以及陆渊雷、大塚敬节等人竟谓此本有不少地方胜于宋本《伤寒论》。陆渊雷还说,“伤寒论传世诸本,以予所见所闻,当以康平本为最善尔。”据叶橘泉序,康平本中间有嵌注,有旁书,又有缺字以□示之。又“太阳病”之为“大阳病”、“四逆汤”之为“回逆汤”,“真武汤”之为“玄武汤”等,均可为自来注家怀疑莫决之答案。又仲景自序前后文气之不同,注家颇有疑非一人之手笔者,但不能决其疑,读是本,始知自序原文至“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为止,“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云云,为叔和之附注。大塚敬节说,本书犹有晋代之遗型。不过范行准对本书是否为古本旧貌提出了五点置疑:①《伤寒论》注解始于金人成聊摄,北宋以前未闻《伤寒论》有旁注者,而此书之成在日康平三年,适当中国北宋嘉祐五年(1060),其中有注与旁注,实属可疑。②历代目录书皆云《伤寒论》若干卷,而此书独不分卷帙。③日本诸目录书未载此书。④日本医家中西惟忠曾对《伤寒论》一书析出孰为原文,孰为后人窜改以及注文,但未闻其据康平本者,此书或属好事者据中西惟忠之说托为康平本。此本没有多少胜于赵本之处,与《千金》、《外台》等书的《伤寒论》部分更不相侔,这说明此本可能是从宋本出而非唐以前原文。除此之外,范氏仍然肯定其书有实用价值,如《伤寒论》中吾人有所疑之处,此本大多析出为注文,为旁注,怡然顺理,涣然冰释,等。本书现有1947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1947年苏州友助医学社铅印本。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十卷,唐王希明撰。此书系奉敕之作,故书中行文往往自称“臣”;而今本推“太乙”积年有至宋景祐元年者,显然后人有所增入,已非王作之旧。《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泰一阴阳》二十三卷,即太乙术家之书。其书早佚。为仿《易历》而作的占卜书。以一为太极,太极生二目, 二目生四辅,犹《易》之两仪四象。又有计神,与太乙合之为八将,犹《易》之八卦。其法以岁、月、日、时为纲,而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之类为经。

朱门

朱门

长篇小说。林语堂。1953年美国出版英文本,1976年台湾远景出版中译本。该书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三,但故事与前两部没有联系。小说写三十年代初期西安一个记者与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西安学生举行声援“一·二八”抗战游行示威中,出身高门的女学生杜柔安遭到军警的袭击受伤,后被《新公报》驻西安记者李飞援救送入医院,二人逐渐相恋。不久,李飞受命去新疆,李、杜在三岱驿度过了一段甜蜜的生活。杜柔安回到西安后,父亲已死,其叔杜芳霖坚决反对侄女与李飞的结合。此时杜柔安已怀孕,她不顾家中的阻挠,放弃遗产,独立谋生。后李飞自新疆归来,与杜柔安补行了婚礼。作品反映了青年妇女反对封建婚姻的个性解放思想,同时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激情。

诗说

诗说

三卷,清惠周惕著。此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笺》、朱熹《诗集传》都不专主,多以己意考证。大旨谓《大雅》、《小雅》的区分是根据音,而不是以政来区分;“正雅”、“变雅”美刺陈错,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又疑《周南》、《召南》二十六篇全为房中之乐,不必定指某人。提出《周南》、《召南》之分,郑玄笺误以为文王;天子、诸侯都得有颂诗,故《鲁颂》不为僭越。这些说法都有理有据。但亦偶有未安之说,如以“颂”兼美刺,与“诵”相通之类。今存《四库全书》。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一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皆於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慈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而为上首。复有七十二俱胝诸天众俱。皆悉住於菩萨之乘。复有天帝释。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与其眷属四万天众俱。亦皆住於菩萨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