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吴镇
  • 姓名:吴镇
  • 别名:字仲奎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嘉兴魏塘桥
  • 出生日期:1280年
  • 逝世日期:1354年
  • 民族族群:

吴镇(1280年—1354年),元代画家。字仲奎。性爱梅花,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自题其墓为“梅花和尚之塔。”嘉兴魏塘桥(今属浙江)人。性情孤介,曾隐居乡里,在村学堂中教书,并于武林(今浙江杭州)等地卖卜,除读儒书外,通道、佛学说。终身过着清贫的隐士生活。为人抗简孤洁,虽穷而不以所画媚世。本与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画者甚众,而吴家之门阒然,其处之泰然,说“二十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至明代声誉鹊起。其工诗词、草书、喜画水墨山水,师法巨然,兼学马远。夏圭的斧劈皴和刮铁皴,善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劲豪放,墨气沉厚淋漓。董其昌谓“苍苍莽莽,有林下风”。代表作《渔父图》、《洞庭渔图》、《清江春晓图》等。《渔父图》天空水阔、几只鱼舟活动于其间随意点染,意境或开阔,或幽深,颇多变化。借渔父以寄托隐逸避世的思想,其画法,用秃笔中锋,勾勒树石,笔力坚实,山石用干笔皴擦,湿笔点苔,注意渲染,表现了江南山川之胜景。其亦擅长画墨竹,宗文同,讲究以画掩其竹。画省竹谱卷,人称“橡林法”,《文湖州竹派》相传亦是吴镇所作,列举了宋、元两代继承文同画竹传统的画家若干人。其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时人称为“三绝”。《梅道人遗墨》记录了他的题画诗、词、跋等百余首。在元代山水画派中,他的技法容纳南宋骨体,但又趋于湿润,舍弃刚劲的情味,故能别树一帜。与黄公望、王蒙、倪瓒齐名,并称“元四家”。清初吴历说他所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齐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絪缊的特性,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极大。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竹石图轴》、《渔父图》、《双桧平远图》、《秋江渔隐图》、《秋山图》、《筼筜清影图》等。诗文有《梅花庵稿》。著作有《黑竹谱》、《竹石谱》。

吴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宗教与世界

宗教与世界

《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以及古犹太教等研究所写的序言。他分析了近代西方文明“理性化”的现象、神义论与世界诸大宗教担纲者的“心态”、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等等问题。换言之,《宗教与世界》实乃理解韦伯之宗教社会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读本。

粤闽巡视纪略

粤闽巡视纪略

游记。清杜臻撰。六卷。臻字肇余,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顺治进士,历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撰有《海防述略》等。康熙二十二年(1683),臻奉诏与内阁学士石柱往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巡视,办理划定疆理、 开辟田地、弛禁鱼盐业、酌定通商口岸、防务等事。十一月自北京启程,经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至广东,再由广东至福建,次年五月事毕。是书记其始末,约十万字。首为沿海总图,卷一至卷三粤略,卷四至卷五闽略,卷六附纪澎湖台湾诸岛。对广东、福建疆域、地理形势、州县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海防、兵制等记叙甚详。因未至台湾,故仅据咨访所得录为一卷,置于书末。是研究清初东南沿海地理、海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四库全书》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孔氏岳雪楼影抄本。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

古代占卜法之一。其方法为任取一字,画数以八减之,余数得卦。再取一字,以六减之,余数得爻,依易理占断吉凶,相传为宋邵雍所作。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从《梅花易数》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来看,《梅花易数》亦有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筮占系统和易占理论。这一系统有一整套独特的起卦方法,有独特的以体用为主结合阴阳、五行、八卦卦象参断吉凶的筮占方法,有独立的确定应期的方法。除此以外,还就观外应有独到详备的论述,并把筮占学说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因而《梅花易数》无疑属于《周易》数术学的一种。

荔镜记

荔镜记

明代传奇。作者不详。五十五出。《传奇汇考标目》增补本上尾有近人据“李氏《海澄楼书目》补得明人传奇目”,载有此剧目。今存本卷末刻有刊行者的告白题记,云:“重刊《荔镜记》戏文,计一百五页。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据此,《荔镜记》是根据《荔枝记》改编而成。演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写南宋景炎间,泉州官宦子弟陈三(伯卿),奉父母之命送兄嫂赴广南任所,路经潮州,在元宵节之夜与黄五娘(碧琚)相遇,各生爱慕之情。西街林大,在元宵灯会见五娘貌美,上前纠缠。遭到五娘婢女益春的讥笑后,仍不死心,又遣媒到黄家提亲。五娘的父亲黄九郎见林大家资丰厚,应允婚事。下聘礼之日,五娘不从父母命,令家人打走媒婆,誓死不嫁林大。是年六月,陈三从广南返泉州途中,又经潮州。他骑马游街,从五娘楼下经过,时值五娘、益春倚楼赏夏,两人再次相逢。五娘投下荔枝、手帕,作为定情表记。陈三拾起后,乔装磨镜匠到黄家磨镜,并故意打碎宝镜,卖身黄家为奴以偿。五娘经过反复试探,始知陈三即荔枝投中的骑马官人。经益春从中周旋,二人终于结合。林家婚娶日期渐近,陈三、五娘相偕私奔,直往泉州。林大得知此信,登门逼婚,并到官府告状。陈三、五娘被官府捉获。公堂上,知州判黄九郎加倍赔偿林家聘礼,断绝了两家的婚事,陈三则因“奸拐”罪,被发往涯州为民。起解途中,遇见兄长陈伯延,讲明因由。此时,伯延已升“都堂御史”。他重新审理此案,题本奏闻皇上。圣旨传下,林大因贿赂知州,被发往涯州;知州因受贿被削职为民。陈三则奉旨与五娘完婚。

文选颜鲍谢诗评

文选颜鲍谢诗评

四卷。元方回 (1227—1305)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脁之诗并以次各为评论,评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者,又好评一字为名眼,仍不脱宋人旧俗。对其他人之诗的评论,不象《瀛奎律髓》那样持论偏颇,往往比较客观中肯,时有考订,但有的失之繁琐。时也有误引、附会之弊,大约是方氏晚年之作。有《永乐大典》 本、《四库全书》 本等。

律抄

律抄

律抄,一卷,首缺,僧[王+延]题记,编号二七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