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中

- 姓名:朱本中
- 别名:字泰来,号凝阳子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古歙(今安徽歙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本中,生卒年不详,清代医家。字泰来,号凝阳子。古歙(今安徽歙县)人。曾官于河南洛阳,后归林下,遨游四方。治病多验。辑撰有《贻善堂四种须知》,刊于康熙二十八年 (1689)。其中 《急救须知》乃与武陵沈蘧夫共同采辑,列述内科、眼目咽喉、女科、幼科、外科诸症用方,多取材于历代本草及高人所传验方; 《饮食须知》乃将前人《食物本草》改题己名;《修养须知》 除载道家修炼诸术外,兼述调摄导引;《格物须知》则选集耳闻目睹之格言、事理,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动植物、饮馔等。
朱本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外传
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研究《周易》之著。共七卷,一百四十五论。卷一至卷四分论六十四卦,卷五卷六论《系辞传》,卷七论《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成书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1)对“道器”、“象道”、“体用”等范畴作了唯物主义分析。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卷五)道与象的关系并不是父子关系,而是体用关系,“象外无道”(卷六)。(2)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运动。“物物相依”,“可依者有也”,任何事物都要凭借一定条件才能存在,这种条件性说明了事物之间的互相依赖和普遍联系,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皆无妄而不可谓之妄”(卷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自身运动的结果:“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卷六)(3)强调“珍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已有是人矣,则不得不珍其生。”(卷二)珍生的目的在于“延天以佑人”(卷五),即把握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后收入《船山遗书》。有1962年中华书局单行本。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宿启仪。
道门科范大全集
道教斋醮科仪汇集。八十七卷。唐杜光庭删定。约成书于五代初年。该书将各斋醮科仪按仪名收编。各仪体例大体一致,但内容各俱独立性。卷一至卷三为生日本命仪。分别为清旦行道、午朝行道和晚朝行道。卷四至卷六为忏禳疾病仪,亦分清旦行道、午朝行道和晚朝行道。清旦行道法事升坛如式:首以都讲举各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接着都讲举鸣法鼓二十四通,高功发炉,次都讲举请称法位、宣词、次又重称法位,后知磬举十二愿,都讲举存神烧香,高功复炉,知磬举出堂颂,引至六幕堂,清旦行道则结束。其午期与晚朝行道均与清旦同。卷七、卷九消灾星曜仪基本程式同上。卷八清灾道场仪设醮行道如式有:都讲举各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都讲举鸣法鼓二十四通、高功发炉、都讲举请称法位、降帝、云兴、知磬举散花、奏乐、宣词、又奏乐、重称法位、知磬举送圣颂、都讲举存神烧香,最后是送神、化财、向来、回向,则礼毕。其后七十多卷如灵宝太一祈雨醮仪、祈求雨雪仪、祈求雨雪道场仪、灵宝祈求雨雪道场三朝坐忏仪、文昌注禄拜章道场仪、祈嗣大醮仪、誓火禳灾说戒仪、安宅解犯仪等程式则大同小异。《道门科范大全集》包罗祈嗣、祈雨雪、禳病、消灾、安宅、延生、济度、谢罪、崇神等斋醮科仪中的不同内容,保存了唐五代以前道教科范的重要资料,是研究这一学科不可缺少的典籍。该经收录于 《正统道藏》 正 一部。
大事记讲义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所议选举、资格、茶盐政制诸条,颇切宋时稗政。所载诠选、任子、三司、税茶等有关史实,可备《宋史》诸志及《文献通考》之未备。有关朋党诸人事迹及议新法之辨论,与《宋史》列传多有异同,足资参证。初刊于宋,今有《四库全书》、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
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一卷,清行策定,附金善七日念佛记,翁叔元题记,外题七期规式。
罗云忍辱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罗云为人所打,佛广说忍辱之道。






